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涛  王方  左伟伟  黄彦君 《辐射防护》2022,42(3):214-221
根据相关法规标准要求,针对海阳核电厂AP1000机组设计特点,提出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方案,根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验收通过的结论。总结了海阳核电厂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与评价的经验,分析了竣工环保验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验收方法,包括验收依据文件的考虑、三废处理性能验证、流出物排放监测验收、非放废水排...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干式贮存设施项目的组成及设计。参照相关法规、规范,提出了该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方案,给出了竣工验收监测结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项目是否满足竣工验收条件给出了明确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正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套辐射防护自动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该软件可自动定时采集γ、β、气溶胶等多种辐射量,可自动根据辐射量的大小实现数据的分类,同时可将采集的各种数据存入Access及SQL Server2000数据库.当监测到辐射量超过由用户设定的报警限值时,可立即自动报警.  相似文献   

4.
钴源退役过程的辐射防护与剂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辐照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辐射源的退役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苏南某单位辐照室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2001年4月对最早投入运营的39根钴源进行退役,退役过程分三个阶段,历时48小时。由于经过了精心的准备,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退径过程没有出现工作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辐射防护监测系统是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一个重要辅助系统,对系统中燃料破损辐射监测、主控室可居留性辐射监测和烟囱排风辐射监测三方面进行了设计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结果是在满足系统功能,把握"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下,使优化后设计更加符合CARR运行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核监测领域内一个重要分支专业技术场外应急辐射监测系统与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本研究提出了场外应急辐射监测系统应包括预测与实测系统,后者又应有烟羽照射途径、应急工作人员、食入照射途径和事故后恢复监测系统。作者提出完成实测系统监测内容的重要技术设施是一站、一室、一机和二车,并介绍了为设施配套的系列应急辐射防护仪器、设备、器材与方法,它们的先进技术的特色,及其与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提出的相应系统与技术对比情况。文章最后简述了国外应急辐射监测系统与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EAST)在进行聚变等离子体放电实验时,随着中性束注入、低杂波电流驱动、电子回旋波共振加热等大功率辅助加热系统投入运行,等离子体中子出射强度可达1014 n/s,这导致大厅及窗口区域的中子光子剂量率明显增加。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及维护人员的安全,需要及时了解不同位置处的辐射剂量。本研究基于六轮移动救援机器人底盘,研制EAST实验大厅移动辐射监测机器人,并搭载X、γ辐射在线监测仪,通过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构建环境地图自主移动或通过高清图像远程控制及数据传输系统,将大厅内不同位置的辐射剂量值传递给上位机。通过巡测路径上的剂量率异常,可向周围的工作人员及时发出警示,以此确保实验人员的辐射安全和判断现场维护人员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于2009年5月顺利完成,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对其进行了竣工验收辐射监测。结果表明,在BEPCⅡ正常运行时,职业人员和公众所接受的最大年有效剂量分别为2.03 mSv和11.7μSv,低于规定约束值;对撞实验区内外的电磁环境敏感点测得的功率密度值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限值0.4 W/m2;土壤样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在相关标准规定的范围内;BEPCⅡ直线加速器二次循环冷却水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分别为0.03 Bq/L和小于0.014 Bq/L,低于标准限值;地下水的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均小于0.1 Bq/L,为Ⅰ类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建设项目竣工后应该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对于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建设项目,在验收监测过程中需要进行放射性流出物监测。本文总结了北京市核技术利用项目在环保验收中放射性流出物(废水、废气)监测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措施,为今后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993~ 1998年同位素研制与生产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表明 ,1993~ 1998年 ,受监测人数共计 2 35 3人 ,受监测人员的集体有效剂量为7.0 3人· Sv,年人均有效剂量为 2 .99m Sv,年有效剂量超过 15 m Sv的人数为 94人 ,占总监测人数的4 .0 % ,其中有 7人超过了 5 0 m Sv,占总监测人数 0 .3%。各年度集体有效剂量在 0 .78~ 1.6 4人· Sv之间 ,年人均有效剂量在 1.91~ 4 .19m Sv之间 ,从 1993到 1996年 ,年人均有效剂量逐年下降 ,从 3.4 2 m Sv下降到 1.91m Sv,从 1997年开始又有所上升 ,1998年上升到 4 .19m Sv。在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方面 ,1993~ 1998年 ,共监测了 10 4 8人次 ,发现内污染者 6 6 8人次 ,占总监测人次的 6 3.7%。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表明 ,1993~ 1998年间 ,受监测人员的年人均待积有效剂量为 8.9× 10 -2 m Sv,总监测人数为 86 4人 ,集体待积有效剂量为 7.7× 10 -2 人· Sv。各年度工作人员所受年人均待积有效剂量在 1.8× 10 -2 ~ 2 .2×10 -1m Sv范围内 ,年集体待积有效剂量在 2 .9× 10 -3 ~ 2 .4× 10 -2 人·Sv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各核电站都采用了法国MGP公司生产的个人剂量实时监测系统。本文介绍了秦山核电一期针对该系统开发的软件在实时信息获取与控制、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目标管理和防护方案的制定及决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的要求,对湖南某核技术利用项目进行了辐射防护屏蔽设计并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辐射环境监测验证。监测结果表明,该项目辐射防护设计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某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的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从个人剂量的监测人数、剂量范围、人员平均剂量、大修剂量、专业剂量等方面分析了2018年度某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结果,为核电厂个人剂量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规定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文件和标准,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特点、检查项目、检查周期和档案管理,以及个人的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放射性药物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对工作人员、实验动物、周围环境的影响,采用γ剂量率监测仪测量放射性药物在制备与分析、分装与给药、饲养笼旁以及动物观察、饲养、解剖、动物数据采集等工作现场的辐射剂量水平,以期为优化辐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永清  曹志琦 《核动力工程》1992,13(5):44-48,75
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座脉冲堆辐射监测和屏蔽的测量结果,并与理论计算做了比较。测量证明本堆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款辐射监测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及采用的方法.包括设计目标、设计构想和数据库的构建,软件的结构和主要界面.该系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积累数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某研究堆寿期后控制棒的源项及取样过程中存在的辐射危害,制定了操作过程中的辐射监测和防护方案。监测结果表明,整个取样过程中,操作人员个人累积剂量最大为61 μSv,集体剂量为229 人·μSv,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取样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报道广东省某独居石生产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2019、2020年度,该企业周围区域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13~263 nGy/h;空气中氡浓度为<3.7~25.4 Bq/m3,钍射气浓度为5.9~14.2 Bq/m3;土壤中U、Th和226Ra含量分别为0.99~4.85 mg/kg、31.4~90.0 mg/kg和18.9~57.9 Bq/kg;地下水中U、Th 和226Ra含量分别为<0.04~0.10 μg/L、<0.05~0.16 μg/L和<2.0~5.7 mBq/L;排放废气中的U、Th总量远小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某核电厂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的实践,同时参考其他核电厂的经验反馈对该系统选址和方案设计中容易疏忽以及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予以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可供核电厂开展核电厂同类工作参考和借鉴。本文基于某核电厂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的实践,同时参考其他核电厂的经验反馈对该系统选址和方案设计中容易疏忽以及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予以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可供核电厂开展核电厂同类工作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