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敏  杭太俊  张正行 《药学学报》2007,42(3):301-307
大鼠分别灌胃丹参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的单体、或含有相同剂量有效成分的丹参水溶性、脂溶性提取物后,分别测定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有效成分单体和提取物中相应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研究丹参水溶性、脂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共存成分对各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使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吸收减少、消除变快,却促进丹酚酸B的吸收,并使其在体内的消除减缓;丹参脂溶性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促进药效成分丹参酮IIA和隐丹参酮的吸收,使隐丹参酮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加快,同时使其从中央室向周边室分布,也促进隐丹参酮向丹参酮IIA的转化。提示丹参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对其“标识成分”或“药效成分”的体内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可能同时存在拮抗、协同或转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因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以其有效成分制成的丹参类制剂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围绕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丹参类制剂及其单体成分(如丹酚酸A、丹酚酸B、丹参素、迷迭香酸等)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方面开展了大量药理机制的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抑制凋亡等药理作用。归纳总结丹参中的单体化合物及丹参类制剂对心脑血管系统相关信号通路的药理作用,以期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丹参中丹参酮IIA的SFE-CGC法测定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CGC)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的含量。方法 用溶解度参数理论预测丹参酮IIA的溶解压力,再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温度、改性剂量和动态萃取体积三因素对SFE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 SFE-CGC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加样回收率为95.3%,RSD=4.3%,n=3。结论 利用SFE-CGC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可提高分析速度,且使用有机溶剂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与超声提取法比较,经t检验,显著优于超声提取法。  相似文献   

4.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流量,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抗炎,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以及保护肝细胞、抗肺纤维化等作用。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已基本清楚,但各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尤其是各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没有完全了解。  相似文献   

5.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丹参的药理作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10-2013年国内关于丹参药理作用的文献,从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丹参在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保护听力等方面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丹参中单体成分方面,今后可在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指导下,对丹参中各成分间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厂家丹参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分别运用醇提提取丹参酮ⅡA和水提提取丹酚酸B,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5个厂家的丹参配方颗粒中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含量差别很大,其中有一家未检测到;同时5个厂家的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建立由单味中药饮片制备成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干燥根部。为我国一味经典呀经,具有活血化淤、清心除烦的功效,能显著改善心血管功能,其中水溶性的酚性芳香酸类(原儿茶醛及丹参素等)对于血小板具有明显的抗凝集作用,并有广泛的抗菌活性,脂溶性的丹参酮型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Ⅰ、Ⅱ_A、Ⅲ_B、隐丹参团、异隐丹参酮、丹参新酮等)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大量应用于高血脂病人及心血管疾患病人[1]。由于丹参酮Ⅱ_A、丹参素以及原儿茶醛在丹参药材及制剂中均含量较高,所以现有的提取方…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制剂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成药制剂,多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引起的胸闷、胸痹、胸痛等症状以及心绞痛、冠心病等病症,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就复方丹参制剂中的有效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临床分析和对比,以期更好的提高复方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山东不同产地种植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红  曲锦卫  李玉梅  王真 《齐鲁药事》2010,29(10):598-599
目的通过对山东不同产地的种植丹参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并进行了分析汇集总结,希望对丹参的产销和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测定结果显示,山东种植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均能达到或高于药典规定标准,且省内不同产地种植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贾田芊  李兴欢  任丽  孙静 《药学研究》2018,37(9):528-534,551
丹参、三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材,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丹参、三七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及药代动力学包括药动学参数、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丹参、三七药材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含有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中药注射剂主要包括丹参注射液、丹参滴注液、注射用丹参(冻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配伍禁忌,如配伍后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与抗癌药物进行配伍后会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与止血药、雄激素、阿托品等药物配伍会降低丹参类注射剂的疗效,与抗凝药配伍会导致出血现象的发生等。对5种丹参类注射剂配伍禁忌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总结,以期为该类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其药理作用广泛,尤其在治疗脑血管病上方面效果良好,其主要活性成分和制剂均具有良好的改善脑侧支循环及促进血管生成的药理作用。通过对改善脑侧支循环和血管生成的丹参活性成分(丹参素类和丹参酮类)和丹参类制剂(丹参注射剂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红注射液及口服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颗粒等)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与侧支循环和血管生成相关的脑血管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相关病症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丹参类制剂及丹参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改善脑循环作用,主要从改善脑部微循环、改善脑侧支循环以及促进侧支血管的新生3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丹参类制剂及丹参活性成分改善脑循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旨在为丹参类制剂改善患者脑循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丹参药材用不同温度的水超声提取后丹酚酸B的含量,以及含量的稳定性考察,并分析含量变化的原因.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流动相为5%冰乙酸-乙腈(82:18),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85 nm.结果 加入20~60℃的温度的水所超声提取的丹酚酸B的含量低且不稳定性,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较快,而采用70~ 100℃的温度的水所超声提取的丹酚酸B的含量高且较稳定.结论 丹参药材中的某种酶类或菌类物质在一定温度和有水的条件下会水解丹酚酸B,应尽量避免丹参药材与水的接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 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DS-7多功能吸附树脂对丹参中丹酚酸B的分离纯化方法。 方法 以丹酚酸B的含量及洗脱率为指标,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ADS-7树脂的吸附性能。 结果 ADS-7树脂对丹参中丹酚酸B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吸附量为95.7 mg·g-1(干树脂),甲酸/50%乙醇(10∶90)作为洗脱剂,丹酚酸B的纯度高达87.2%。 结论 ADS-7树脂用于丹参中丹酚酸B的分离纯化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17.
李永明 《药学研究》2016,35(1):16-18,36
目的 检测丹参多糖的急性毒性与亚急性毒性,为丹参多糖的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方法 预试验中,以剂量8、6、4.5 g·kg-1,对小鼠等容积[0.2 mL·(10 g)-1]一次性灌胃给药,若死亡数≥30%,按改良寇氏法设计试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否则,按倍比稀释法测定最大耐受量(MTD);对大鼠口服灌药高(6 g·kg-1)、中(3 g·kg-1)、低(1.5 g·kg-1)剂量的丹参多糖,14 d后进行常规行为观察、血生化检测、免疫脏器系数和心、肝、脾、肾、肺、胃的大体肉眼观察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急性毒性预试验中小鼠无1例死亡,未测出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量结果显示小鼠灌服丹参多糖最大耐受量为15 g·kg-1,相当于临床用药的200倍;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大鼠各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丹参多糖无毒,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