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纸层析、紫外一可见扫描及气相色谱结合的方法,对黑米色素的分子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91-53黑米色素为水溶性花色苷类化合物,由矢车菊花色素-3-鼠李糖苷和芍药花色素-3-阿拉伯糖苷等5种色素化合物组成,其颜色呈玫瑰红色,可以作为一种具有天然保健功能的色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中波紫外线治疗色素减退性皮肤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军  吴东辉  罗明灿  钟茜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6):664-665,i002
目的:探讨在黄种人中应用中波紫外线(UVB)治疗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方法、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妊娠纹、色素减退性瘢痕等色素减退性皮肤病共40例。结果:中波紫外线治疗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有效率分别为:白癜风60%;妊娠纹80%;色素减退性瘢痕60%;三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效果与皮损面积有关,面积较小者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轻。结论:中波紫外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常见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黄褐斑的色素分布特点及其与正常皮肤的差异.方法 取黄褐斑患者行睑袋整形手术切取的外眦部色斑皮肤和周围正常皮肤,分别行HE和Fontana-Masson染色,观察黄褐斑病损部和周围非病损皮肤的色素分布情况.结果 黄褐斑病损处色素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和钉状突,成伞状或者帽样包绕在细胞核周围,在毛囊上段、基底上层及真皮层也有色素分布,与正常皮肤相比,基底层、基底上层色素均有明显增多.正常皮肤色素较少,角质层增厚.结论 黄褐斑患者色素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和钉状突,表皮全层色素颗粒增加,以基底层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内源性与外源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内源性及外源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427例,选择不同的技术参数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1~7次治疗,总有效率达100%,均无瘢痕形成。结论 调Q-开关Nd:YAG激光对多种色素增多性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5.
毛囊色素由毛囊黑素细胞产生,哺乳动物的毛发颜色多样,主要取决于毛囊黑素细胞的活性,并且受多种基因、激素和环境等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白癜风皮损中表皮黑素细胞缺失,近年来关于毛囊黑素细胞是白癜风皮肤色素恢复来源的报道越来越多,因此研究毛囊色素沉着机制及调控对了解白癜风病因、发病机理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毛囊色素单位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法夫酵母色素的组成及其光谱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法夫酵母色素是由10多种类胡萝卜素组成,其中虾青素为78%;色素呈亮丽的红色,对热较敏感,对自然光、紫外光、氧很敏感,色拉油和抗氧化剂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的有碍美容的色素障碍性疾病,可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常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外在形象及社交等,多数求治心切。因其存在普遍性,应广大读者要求,我刊特邀广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杨慧兰主任等专家撰文进行专题讲座,就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经验及目前的治疗进展等进行深入讨论,欢迎广大读者来信来函交流。相关章节具体如下: 第一讲:色素性皮肤病的概述与分类;第二讲:黄褐斑的治疗;第三讲:雀斑的治疗;第四讲:色素细胞性肿瘤;第五讲:色素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第六讲: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及进展;第七讲:激光在色素性皮肤病中的应用;第八讲:常见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中医诊治;第九讲: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激光治疗后的护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细胞色素C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的成分,在复合体Ⅲ和Ⅳ之间传递电子。许多因素可刺激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一旦其释放到胞浆中就可依赖于细胞内ATP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色素c释放密切相关。现从细胞色素C的结构和特性、释放及其调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以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内膜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方法:实验研究了4种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氟烷在高浓度可引起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降低;安氟醚、异氟醚高浓度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也有降低作用;七氟醚对肝线粒体基本无影响。结论:提示氟烷肝毒性引起的线粒体呼吸功能障碍除了与低流性缺氧有关外,还与线粒体内膜结构改变导致对氧利用能力降低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肝细胞色素P450的组成,分布,命名及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各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在常用麻醉药物的生物转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健生  邢新  薛春雨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27-528,i001
目的:研究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色素改变的影响,为治疗瘢痕疙瘩的色素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取人的瘢痕疙瘩,常规石蜡包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其表皮中α-MSH的表达,并以正常皮肤表皮为对照。结果: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表皮都能够表达α-MSH,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有显著区别。结论:瘢痕疙瘩表皮中α-MsH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在瘢痕疙瘩色素过度沉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超脉冲CO2激光磨削辅助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烧伤后色素脱失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负压发疱法获取自体刃厚表皮,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机对色素脱失区进行磨削后移植自体表皮,共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患者51例。结果:对于小于10cm^2的色素脱失共治疗1—2次基本可以达到痊愈标准,对于面积较大色素脱失分次治疗和补充治疗共4—5次,也可达到明显效果,5次以后无明显效果大多数自动放弃治疗。治疗5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6.2%。结论:通过激光磨削色素脱失区可以有效控制磨削深度,再移植带有黑色素细胞的自体表皮,可以使色素脱失区重新着色,疗效可靠,是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于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MC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MT对大鼠MC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色素C的表达改变。结果MT对30mmol/L葡萄糖诱导的MC高凋亡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并能明显抑制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论MT可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MC高凋亡率,这种作用部分通过调控细胞色素C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多种辅色素对杨梅汁贮藏中色泽稳定性的影响.将辅色素添加于杨梅汁中并贮藏7d后发现,乙二胺四乙酸(EDTA)、吐温-80、L-脯氨酸、L-赖氨酸、乙酸和丙二酸对杨梅汁色泽的稳定性作用不明显.L-谷氨酸、紫甘薯色素和紫玉米色素有一定的护色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乙醛和桑椹红色素对杨梅汁贮藏中的色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筛选到一株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9903,并鉴定该菌种为红曲红曲菌。为提高色素含量、降低桔霉素含量,对该菌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到了摇瓶最佳培养基配方,在10L的自动发酵罐实验中,以玉米淀粉和谷氨酸单钠盐为主要成分的发酵液色价达到184U/mL,桔霉素质量浓度低于1mg/L,发酵动力学的初步研究表明,色素及桔霉素的生产与菌体生长有一定的偶联关系,而且桔霉素在发酵后期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此外,溶氧条件对红曲霉产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的初步研究表明,高溶氧对色素和桔霉素的生产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康宁对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面部炎症性色素斑108例,妇康宁3丸/次,日服三次。对照组:面部炎症性色素斑51例,维生素C 0.2g/次,日服三次。两组均外涂曲酸霜于色斑处,早晚各一次。两组疗程均一个月,连用三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2%,对照组1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口。结论:妇康宁治疗面部炎症性色素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细胞色素C在ATP耗竭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ATP耗竭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应用代谢抑制剂暂时性阻断细胞内ATP的生成,诱导细胞凋亡。利用JC-1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色素C在细胞内的分布。荧光肽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碎解。结果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ATP耗竭时,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细胞浆内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多,Caspase3活性增强。细胞内ATP再恢复时,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Caspase3活性继续增加,并出现DNA的碎解。结论 肾小管上皮细胞ATP耗竭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在介导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Q开关激光去除皮肤细胞色素的机理。方法用3种不同的Q开关激光作用于猪及豚鼠的有色皮肤区,观察其结果。结果Q开关激光治疗后皮肤色素即被气化或碎裂,色素病变消失,色素细胞呈空泡状,但色素细胞轮廓的框架仍可完整保留,色素细胞周围组织并未受损伤,仍可存活。结论Q开关激光只破坏色素颗粒或色素细胞,而邻近的正常细胞不被破坏,是目前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较有效、副作用较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实验研究了4种吸入麻醉药对鼠肝线粒体细胞色素化酶活性细胞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氟烷在高浓度可引起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细胞色素P-450是一组存在于肝脏内主要参与药物代谢的单加氧酶系,加入麻醉药的肝内代谢过程也主要由该酶系催化,如何使用酶诱导剂后,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增加,吸入麻醉药体内代谢程度也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卤族类挥发性麻醉药的肝肾增性,卤族类性麻醉药不仅为肝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而且其本身对该酶也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