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枸骨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的干燥叶。最近笔者发现一种伪品,经鉴别为小檗科植物狭叶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Lindl)Fedde的干燥叶。现笔者将二者的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枸骨叶和十大功劳叶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原因,小檗科十大功劳叶和冬青科枸骨叶的别名和正名在古今本草著作中已完全混淆,造成了十大功劳叶品种使用馄乱现象。目前临床上作为十大功劳叶入药的商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冬青科枸骨llex Cornuta Lindl.et paxt.的干燥叶。另一种是小檗科属多种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Fort.)Carr.、细叶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Lindl.)Fedde.和华南十大功劳Mahonia japonica(Thunb.)DC.的干燥叶。由于两类是不同科植物。化学成分完全不同,其药理作用和功效各有所专。为保证临床疗效和中药名称规范化,有必要从本草考证和现代药理学角度,针对上述出现问题予以分析辨明。  相似文献   

3.
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是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又名猫儿刺、鸟不宿。枸骨在我国分布较广,长江中下游各省皆有分布,其叶呈小角刺状,枝、叶、木、皮皆入药,有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滋阴、益精、活络的功能。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枸骨叶具有清热养阴,平肝益肾,散风通络等功效,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高血压等症。  相似文献   

4.
苦丁茶的本草及植物来源考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古代、近代及现代文献记载,对苦丁茶进行本草及植物来源考证,认为苦丁茶植物来源有三:一是冬青冬冬青属为主的枸骨、大叶冬青、苦丁茶冬青等;二是从木犀科女贞属植物为主的变紫女贞、女贞、日本毛女贞等;三是上述两类的混淆品,如木犀科牛矢果等。经考证冬青科大叶冬青与苦丁茶冬青当为苦丁茶的正品。  相似文献   

5.
苦丁茶对大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据统计,脂肪肝的发病率占平均人口的10%,肥胖者的50%,并且肥胖者脂肪肝和高脂血症常合并存在,因此在目前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情况下,寻找一些相应降脂减肥保健药药源变得十分必要。苦丁茶作为近年来在市场上风行的降脂减肥产品,品牌众多,形式各异,从其本草及植物来源考证,有冬青科冬青属为主的枸骨、大叶冬青、苦丁茶冬青等;木犀科女贞属为主的  相似文献   

6.
功劳叶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幅员广阔,物种繁多,各地用药习惯和习惯名称不尽相同,因此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长期以来较为普遍,致使中药品名十分复杂,目前很多地区把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的叶和冬青科植物构骨的叶皆作为功劳叶使用,造成了中药品种的混乱现象。为此,有必要从本草考证角度,针对上述出现问题加以分析辨明。 1 本草著作中药名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中大叶苦丁茶的古今应用历史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整理综述。大叶苦丁茶的饮用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具有典型的别样茶特征,其原植物来源主要为冬青科冬青属大叶冬青(I.latifolia Thumb.ex Muray)及苦丁茶冬青(I.kudingcha C.J.Tseng)。大叶苦丁茶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健胃消积、明目益思等功效。对大叶苦丁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三萜皂苷类及黄酮类,并且发现其具有消炎杀菌、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抗疲劳、抗衰老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柴胡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进行本草考证,为包含柴胡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进行本草考证研究。汉代至南北朝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或前胡属植物混杂入药,正品基原难以明确;唐代石竹科植物或已作为柴胡药材入药;宋代明确柴胡的道地产区为银州,其正品基原为狭叶柴胡及其近缘种银州柴胡;明代后北柴胡逐渐成为主流,并已明确石竹科银柴胡与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功效有异,但仍将银柴胡归于柴胡类药材使用;清代将银柴胡单列为一类药材,与柴胡区分开。《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录的含有柴胡的药方中,柴胡药材的正品基原主流应为伞形科柴胡属狭叶柴胡及北柴胡,建议结合当前柴胡资源及产业发展情况综合考虑选取符合《中国药典》的基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目前苦丁茶商品的原植物,为苦丁茶资源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整理关于苦丁茶原植物的记载;收集全国苦丁茶主要生产和销售省区的苦丁茶商品,对其原植物进行调查;对苦丁茶原植物的主要生长地和产区进行实地考察。结果:较系统的整理了我国目前苦丁茶市场上主流商品和地方用品使用的原植物,其中主流商品分别是冬青科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和木犀科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Roxb.)Blume subsp.chinese P.S.Green,地方用品有木犀科丽叶女贞Ligustrum henryiHemsley、总梗女贞Ligustrum pedunculare Rehder、光萼小蜡Ligustrum sinense var.myrianthum(Diels)Hoefker.,冬青科五棱苦丁茶Ilex pentagona S.K.Chen,以及藤黄科红芽木(毛叶黄牛木)Cratoxylum formosum subsp.pruniflorum(Kurz)Gogelin,并从形态和生药性状两方面提供其鉴别...  相似文献   

10.
功劳叶品种调查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维承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2):913-913
对浙江使用的功劳叶进行了品种调查,发现主要有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枸骨、华南十大功劳等4 种植物,并对它们进行植物性状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11.
<正> 近期在工作中,运用经验鉴别方法发现有石南叶充当苦丁茶药用。经笔者鉴定,石南叶与苦丁茶两药在外形、颜色、质地均有相似之处,其临床疗效不近相同。为确保用药准确、安全、可靠。现将两药鉴别特征、功效运用分述如下。 苦丁茶为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Liex latifolia Thunb的叶。别名有大叶茶、苦灯茶。该药材呈不规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药材同名异物现象对临床安全用药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本研究对两种“功劳叶”药材及其近缘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临床准确用药。方法:本实验收集枸骨、阔叶十大功劳和细叶十大功劳及其近缘混伪品共9个物种45份实验样品,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总DNA,扩增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采用CondonCode Aligner V 4.2.4对测序峰图进行拼接,应用MEGA 6.0进行序列变异分析,计算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构建系统邻接(NJ)树。结果:基于ITS2序列的序列变异、最近距离法和系统邻接树分析结果均表明,冬青属枸骨以及十大功劳属阔叶十大功劳和细叶十大功劳均能与其混伪品很好地区分开。结论:ITS2序列可有效区分两种“功劳叶”药材及其近缘混伪品,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孔树脂富集枸骨叶中总皂甙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萍  杨瑛 《湖南中医杂志》2002,18(1):51-51,55
枸骨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 (IlexcornutaLindl.exPaxt.)的叶。主产于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具有凉血、退虚热、强腰膝等功效。主含冬青甙Ⅰ甲酯(ilexosideⅠmethylester)、冬青甙Ⅱ (ilesosideⅡ )、苦丁茶甙(cornutaside)甲、乙、丙、丁等皂甙类成分[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生育、扩张冠状动脉、抗菌等作用[2 ] 。但国内尚未见皂甙提取工艺的报道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传统药材 ,笔者选用AB - 8型大孔树指用于本皂甙的富集、纯化研究 ,…  相似文献   

14.
大叶冬青茎皮的三萜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丁茶是中国南方的常用饮料,也被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利尿药、咽喉炎的辅助用药以及减肥和抗高血压药而广泛应用。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为其主要的基原植物。  相似文献   

15.
苦丁茶及其混淆品种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苦丁茶作为一种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保健茶 ,正日益受到患者的青睐 ,用量不断上升。因正品来源稀少 ,以及各地方用药习惯不同 ,笔者发现 ,市场上常有用枸骨叶、女贞叶替代或混入苦丁茶中作药用 ,但三者的来源功效均不同 ,应加以区分。1 正品苦丁茶为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 Ilex latifolia Thunb.的嫩叶。嫩叶呈螺旋状互生 ,矩圆形或卵状矩椭圆形至卵形 ,长 8~ 2 5 cm,宽 4.5~ 8.5 cm。顶端渐尖或稍圆 ,边缘疏生锐齿牙 ,基部较钝。上表面深绿色有光泽 ,下表面黄绿色。主脉明显 ,上表面凹入 ,下表面突起 ,侧脉及网状细脉两面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论述中药枸骨叶的本草学、生药学、化学和药理研究情况。方法 在文献报道基础上,利用柱层析色谱以及 薄层扫描、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构骨叶的化学成分和定量分析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结果 从构骨叶中分离得到多种三萜 皂苷成分并首次分离得到黄酮类成分。选择熊果政和金丝桃苷作为含量测定指标,对枸骨叶和苦茶进行测定,结果有一定差 异。结论 通过对枸骨叶和苦丁茶的系统研究,确定了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为两种药材的质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功劳木品种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功劳木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能,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目赤肿痛,胃火牙痛,疮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功劳木一药,其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healei(Fort.)Carr.或狭叶十大功劳Mahoniafortunei(lindL.)Feddt的干燥茎。但民间也以小檗科(Berberidauac)十大功劳属的多种植物的根、茎及全株入药。我们用中药材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功劳木及其替代品之一贵州十大功劳进行品种鉴别。1 阔叶十大功劳木横切特点木栓层为多列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半边莲药材的名称使用沿革及生药组织学特性,为澄清其名称基原关系,探讨其生药鉴别手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地方志要及地方药物典籍并查阅现代文献,对半边莲的名称、基原进行考证;通过植物形态学解剖及传统生药组织学方法对半边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半边莲始载于《滇南本草》,历代基原名称一致,别名众多;半边莲各部位横切组织较为简单,根、茎横切面中内皮层具明显凯氏点,叶侧脉及气孔附近菊糖较多且形态完整;其各部位粉末观察得到菊糖经水合氯醛透化后仍可见。结论半边莲花的形态特点突出,古今基原清晰一致,别名众多;其根、茎、叶中脉的横切面构造特征及粉末特征性状稳定,可作为半边莲药材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苍耳本草考证和药用文献考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苍耳的药用情况进行本草考证及文献考实,方法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及商品药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苍耳药用品种自古并不混乱,但在名称和原植物形态描述中,与石竹科卷耳某些特征一并描述,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现代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苍耳原植物图片有误应予纠正。结论 苍耳药用基源正品应为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相似文献   

20.
川楝子与苦楝子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楝子Fructus Toosendan属理气药,具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功效。《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载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而苦楝子Fructus Meliae Azedarach属杀虫药,具行气止痛,杀虫功效。《中华本草》所载苦楝子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果实。但有文献报道在全国许多地区以苦楝子作川楝子用。有的地区当川楝子缺货时,亦以此代用。所以本文就其名称、品种、原植物、药材及毒性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