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应用岩石热解、有机碳、干酪根碳同位素、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 综合分析了沙尔布拉克地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泥、页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 探讨了有机质的原始沉积环境和生源特征。结果表明:南明水组第二、三亚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 属于好烃源岩; 第二亚组的有机质类型为 Ⅱ2 型和Ⅲ型, 第三亚组的有机质类型为Ⅲ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 处于高-过成熟阶段; 沉积环境为强还原、高盐度的开放性水体; 有机质生源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 并有部分低等水生生物输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讨伊犁盆地中二叠统烃源岩沉积环境与地球化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地表剖面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样品分析数据,研究了泥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不同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特征,对烃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 伊犁盆地中二叠统烃源岩层系主要分布在塔姆齐萨依组,沉积水体的古盐度较高,为弱还原相-还原相沉积环境;半深湖-深湖相带沉积的还原程度强的黑灰色泥岩类烃源岩,大多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河流一沼泽相带沉积的灰色-绿灰色泥岩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类型较差。结论 气候相对干燥、陆源碎屑物质补充不足或较长时间处于氧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沉积的碳酸盐岩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还原程度强、具一定深度水体的沉积相带是原始有机质沉积的良好场所,有机质能及时沉积、保存下来,且大多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饱和烃GC-MS等地球化学测试技术,通过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西大龙口梧桐沟组—锅底坑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的分析,对该套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Ⅱ型、Ⅲ型;梧桐沟组—锅底坑组烃源岩中藿烷/莫烷为2.47~7.27(平均4.74),有机质演化主体已进入成熟阶段;烃源岩中Pr/Ph为0.77~1.40(平均0.96),表明沉积水体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C_(22)/C_(21)值较低,C_(24)/C_(23)值较高,介于0.45~0.72之间(平均0.59),表明该套烃源岩为湖泊相沉积;该套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同时也有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4.
海北次凹新生代古近系阜宁组及泰州组二段发育厚度不等的暗色湖相泥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以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研究了海北次凹新生代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阜二段和泰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为较好-好烃源岩;阜一段为较好-较差烃源岩,阜三段为较差烃源岩。有机质类型阜二段和泰二段优于阜一段和阜三段,阜二段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1-Ⅱ_2型,泰二段为Ⅱ_2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低,部分样品达到成熟阶段。泰二段、阜二段的烃源岩形成于强还原高盐度的半深湖-深湖环境,有机质母质与半咸水-咸水的藻类及高等植物相关。  相似文献   

5.
伊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热解分析及机地球化学等方法,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暗色泥岩样品分析数据,研究了伊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的有机质生烃特征,并分析了控制烃源岩生烃条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二叠统塔姆齐萨依组暗色泥岩为二叠系主要的烃源岩层系: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部分层段有机质类型较好,可达到Ⅱ1型。认为二叠系烃源岩已不同程度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6.
运用质谱色谱技术,对采自西藏措勤盆地它日错地区多尼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的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措勤盆地它日错地区多尼组烃源岩的碳数值分布在nC_(15)~nC_(33),以"前峰型"单峰为主。正构烷烃碳数相对较高,表明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微生物降解;样品中检测出了伽马蜡烷且Pr/Ph值约为0.80,反映了较咸水还原的沉积环境;三环萜烷/五环三萜值小于1,且规则甾烷以C_(27)略占优势,说明有机母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藻类生物,部分有机质具有混合来源;成熟度参数OEP为0.99~1.61,平均1.16,Ts/(Tm+Ts)为0.47~0.67,C_(29)-β/(αα+ββ)值为0.32~0.54及C_(29)-20S/20(S+R)值为0.31~0.49,显示多尼组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到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涠西南凹陷低勘探区C洼的油气勘探,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地球化学实验与盆地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流沙港组二段、三段油页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次为流二段泥页岩,流三段、流一段泥岩有机质丰度相对略低。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现今流二段、流三段烃源岩大多已经成熟,为优质生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显示流二段烃源岩生源构成中浮游生物贡献较大,主要发育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沉积环境;流三段、流一段烃源岩生源构成中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大,主要发育于偏弱氧化的沉积环境。盆地模拟结果表明,C洼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其在涠洲组沉积末期开始大规模生烃,生烃高峰期为灯楼角组—现今。  相似文献   

8.
研究四川盆地阆中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三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通过对须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烃源岩平面展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结果显示:(1)须三段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普遍大于1%,有机质丰度高,为好的烃源岩;(2)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Ⅲ型)为主,部分为腐泥-腐殖型(Ⅱ_2型),热演化程度高,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3)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具单峰型和前低后高的双峰形态,为混合型物源输入;(4)沉积环境主要为还原-弱氧化环境。烃源岩厚度为50~110m,有机碳质量分数4%,生烃强度在(6~12)×10~8 m~3/km~2。阆中南部地区须三段具备形成工业气藏的烃源条件。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古生界烃源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等方面 ,综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古生界各时代岩样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 ,并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①古生界岩样的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 ,其中 ,石炭系泥岩可能为比较好的生油岩 (须证实 ) ,石炭系灰岩在部分地区 (如羊肠子沟石灰沟和德令哈北 )也可能为烃源岩 ,而其他古生界层系可能不是本区有利的烃源岩 ;②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Ⅰ ,Ⅱ型干酪根 ,且大多达到成熟—高、过成熟阶段 ;③烃源岩多数为强还原环境下沉积的海相碳酸盐岩、泥页岩 ,部分为海陆过渡相的弱氧化至弱还原环境沉积。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以井下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研究和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地区下二叠统烃源岩的有机质生烃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山西组暗色泥岩和煤为二叠系主要的烃源岩层系,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早二叠系烃源岩已不同程度地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煤系地层烃源岩的有机地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为惰质组,稳定组分(壳质组+腐泥组)的质量分数一般低于11.2%;干酪根 H/C 原子比主要集中在0.20~0.85,O/C 原子比主要集中在0.02~0.10,属高演化Ⅲ型有机质;煤岩碳同位素普遍偏重,为-23‰~-25.6‰;沥青“A”中,饱和烃的质量分数大多数<25%,芳烃为11%~58%,饱/芳比值一般为<0.4。煤系泥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是惰质组,壳质组较低;H/C 原子比主要在0.25~0.75,O/C 原子比主要在0.03~0.20,属高演化Ⅲ型有机质,小部分属于Ⅱ2型有机质;碳同位素偏重,为-23.5‰~-25.9‰,饱和烃质量分数<25%,大部分<20%。太原组灰岩以Ⅱ2型干酪根为主,碳同位素轻于山西组及太原组煤岩及泥岩,主要在-26.0‰~-30.0‰。制定了适合沁水盆地煤系地层中煤岩和泥岩的生烃潜力评价标准,对烃源岩有利生烃区进行评价。综合认为,沁水盆地山西组煤岩总体上是中等-好烃源岩,以盆地两翼为好,中部和南部为中等-差烃源岩;太原组煤岩总体上为中等-好烃源岩,两翼大部分为好烃源岩,沁县-祁县-榆次-榆社一带以及南部地区为差-中等烃源岩;沁水盆地山西组泥岩总体上为中等偏差的烃源岩,只有西部部分地区为好烃源岩,盆地中部地区烃源岩生烃潜力比两翼差;太原组泥岩总体上为中等偏差的烃源岩,西部局部地区为好烃源岩,盆地边缘比盆地中央的生烃潜力稍大一些。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拗陷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拗陷中侏罗统广泛发育,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层系.野外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侏罗统烃源岩主要以油页岩、泥岩、碳质泥岩和煤为主.油页岩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平均为7.95%,有机质类型属Ⅰ-Ⅱ型,为好生油岩;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交化大,但80%以上的样品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大于1%,65%样品的有机碳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评价川中—川西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第三段暗色碳酸盐烃源岩的生烃能力,预测雷口坡组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在典型钻井岩心和岩屑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测井解释TOC技术,刻画出27口井的有效烃源岩厚度,并且应用有机质热模拟参数法对各井烃源岩的生气强度进行定量计算.研究表明:暗色碳酸盐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四、五段泥岩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 +5段湖相泥岩的生烃潜力 ,对其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和油源对比 ,利用单井盆地模拟恢复了其生烃史 ,并进行了生烃强度分析和生烃量计算 ,结果表明 :长4 +5段湖相沉积范围近 6× 1 0 4 km2 ,长4 +5段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 ,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多数超过 0 .2 % ,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量 S1+S2 分别在 0 .5 4 %~ 4.87%和 0 .5 8~8.0 8mg/g之间 ,属于中等到较好的烃源岩 ;长4 +5段湖相泥岩有机质类型以 型为主 ,泥岩样品热模拟烃产率达 447.2 6 mg/g TOC,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 .长4 +5段湖相泥岩生物标志物特征与中生界原油和长 7段泥岩相似 .长4 +5段泥岩 Ro值在 0 .5 8%~ 0 .96 %之间 ,现处于低成熟到成熟阶段 ,地史上距今 1 1 0~ 90 Ma处于生油窗阶段 ,最大生烃强度 40× 1 0 4 t/km2 ,期望生烃量 1 1 1 .1 3× 1 0 8t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研究黔北地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岩储层特征,对该组7口页岩气调查井和4口地质浅钻的岩芯进行了系统采样,并做了矿物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含气性分析等实验。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岩主要发育于深水陆棚相带,岩性以含粉砂炭质泥岩、粉砂质炭质泥岩为主,脆性矿物以石英+长石组合为主,方解石、白云石、黄铁矿等自生脆性矿物含量总体较低;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变化范围较大,成分以伊利石为主。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在1.5%~15.7%,有机质成熟度1.74%~3.40%,总体演化程度较高;平均岩石密度2.52 g/cm3,BET比表面积0.33~33.76 m2/g;微观储集空间以粒间(晶间)孔为主,其次为粒内孔,有机质孔发育较差,微裂缝总体不发育,具有低孔低渗低孔超低渗的储层特征;总含气量0.02~2.05 m3/t,现场解析气中N2、H2含量异常,CH4等烃类气体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及烃源岩厚度特征分析表明,平地泉组发育湖相泥岩,在凹陷内分布广泛、厚度大,为东道海子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凹陷东北部滴南地区平地泉组烃源岩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Ⅲ型,热演化达到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平地泉组门限深度为2 350m,生油高峰深度为2 900m左右。结合邻区资料,认为东道海子凹陷主体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达到生油高峰-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南部内蒙古林西地区发育有晚古生代地层,其中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巨厚层暗色泥岩,具有潜在的生油、储油环境。通过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泥岩显微组分、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成熟度进行特征研究。有机碳含量测定结果平均0.61%,表明有机质丰度较高,属于较好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但由于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且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的高变质演化阶段,生烃应主要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18.
依据氢指数(HI)、降解率(PC/TOC)等两个方面的地球化学指标,按照煤系地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划分标准,对研究区的山西-太原组烃源层的有机质类型作剖析,进行上古生界烃源岩系统评价。研究认为,本溪组烃源岩主要是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51%,泥岩干酪根母质类型主体属腐殖型干酪根,即Ⅲ型干酪根;太原组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26%,煤层比较发育,有机质丰度平均81.66%;山西组的泥岩比较发育,泥岩有机质丰度平均2.26%,煤层有机质丰度平均72.66%。本区上古生界干酪根显微组分都以镜质组为主,显示干酪根母质为腐殖型,即Ⅲ型干酪根,热成熟度演化较高,Ro都大于2.5%,Tmax为490℃以上,表明泥岩已达到过成熟阶段,本区暗色泥岩及煤层属中等—好气源岩,此次烃源岩的认识对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共和盆地下白垩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和盆地下白垩系烃源岩分布在贵德坳陷,预测烃源岩面积1 500km2,平均厚度200m。在万秀剖面中,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万二段和万三段下部,厚232m,烃源岩类型主要为滨浅湖相-深湖相黑色泥页岩和灰色泥岩,其有机质丰度达中-好生油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型,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均大于0.7%,94.3%的样品热解峰温大于435℃,达到了有机质热演化的成熟至高成熟阶段,并且万二段优于万三段。研究表明,共和盆地白垩系烃源岩为一套好烃源岩,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20.
探讨渤海湾盆地渤东凹陷北部多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其生烃贡献.通过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试及岩石热解分析,结果显示东三段、沙一+沙二段、沙三段均发育优质烃源岩,3套烃源岩的干酪根均以Ⅱ1—Ⅱ2型为主,主要处于低成熟阶段.烃源岩GC-MS测试表明它们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母质来源各异,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东三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