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Planning》2014,(2):157-160
<正>岜沙村位于从江县丙妹镇距从江县城7.5公里处,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庄等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共16个村民小组,474户2244人,土地面积18.28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民居、头饰与其他村寨迥然不同,独具特色。生前不做棺材、死后不留坟头和墓碑的丧葬习俗与栽种生命树的习俗,是朴素生态观念和树崇拜的表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醉在苗乡     
正千百年来,凤凰沉淀形成了奇异神秘的巫傩文化,并造就了她独特的民俗景观: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文茶灯,还有少数民族原始戏剧傩堂戏……但是,如今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古城街边观看这种"非遗展演",更渴望于进入乡土苗寨,一睹原汁原味的巫傩文化景观。随着"新旅游"时代的到来,当地政府在"凤凰九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古城—南华山—苗寨"等多条旅游路线,以满足更多游客的猎奇之心。如今,凤凰老家寨、苗人谷、山江苗寨等相继开放,倍受游客追捧。老家寨地处苗疆腹地,距凤凰古城约22公里。  相似文献   

3.
莫洛村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梭坡乡境内。距县城5公里,居东经101.55°,北纬30.51°,海拔高度在1900——2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3.6℃,属典型的干旱河谷地带。莫洛村三面环山,西临大渡河,地势由东北向南倾斜,系高山峡谷地貌。村面积20公顷,全村以藏族为主,少量汉族杂居,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区内居民以农业为主,相当完整地保持着嘉绒藏民族传统的习俗和居住文化。近年来,丹巴县以其瑰丽的嘉绒藏区文化和素有“千碉之国”美称的古碉建筑群为世人所瞩目。而莫洛村更是以其典型、特有的石砌藏寨建筑和规模宏大、形态各异、建设集…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建设》2006,(7):62-64
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坐落于鹤庆县城云鹤古城西北7公里处,距丽江机场12公里,是依原生态自然村落建成的国家AA级景区。全村总面积16.88平方公里,共1144户,5164人,白族占总人口的98.5%。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2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3元。新华村是一个“小锤敲出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村寨,早在南诏时期,先辈们就从事手工加工五金工艺品。开始以家传为主,世代相传,沿着茶马古道把自己的产品和手艺献给各民族同胞“,鹤川匠人”的美名传誉海外。近年来,新华村民族工艺品生产以传统工艺为基础,沿袭家庭作坊、口传心授、手工制作的经营模式,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作为麻江县三大传统村落的六堡村位于麻江县杏山街道,320国道贯穿全境.它东临下司镇花桥村,西连茅坪村,西南接长冲村,南接隆昌村,北抵仰古村.古时候,六堡村地界有诗一首:上抵上马石,下抵蚂蚁落河,左抵连儿坝,右抵破塘河.全村辖8个自然寨,有724户,人口2757人,全村畲族约占85%,是一个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全村耕地面积2484.2亩,其中田1585.9亩,土898.25亩,山地300亩.  相似文献   

6.
刘力平 《建筑》2007,(16):25
【事例】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是—项世界级的跨流域引水工程,是山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南干线国际Ⅱ际工程是由下土寨分水闸向南至宁武县头马营,设计引水量每年6.4亿立方米,引水线线路上有隧洞25条,共162公里,其中:南干线7号隧洞长达43.5公里,比英吉利海峡隧洞还要长,堪称"世界第一引水隧洞",其地质的复杂性和隧洞的施工难度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嘉兴市余南村位于嘉兴市南部,距嘉兴市区9公里,地处余新镇区之南,北靠余新镇余贤大街,中心村距余新镇区仅6公里,属镇郊村.余南村西临海盐塘,东部设有乍嘉苏高速公路余新出口,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区域面积5856平方公里,有耕地3209亩.到2005年底,全村有3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860户,总人口2525人.有劳动力1580人,男劳动力760人,女劳动力820人,其中在本村企业就业的有46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29.11%,70%的劳动力在村内和镇内就业.全村外来人口2806人,主要在村内企业就业.村内有个体私营企业129家,主要生产五金、塑料,有个体种养大户7户.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3897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695万元,工业产值36103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76万元.  相似文献   

8.
朗德上寨是一个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7公里,属雷山县丹江区报德乡。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  相似文献   

9.
古韵流香的古村落寨卜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份地方报纸上,偶然而有兴趣地读了一篇对寨卜昌古民居的报道。与自己掌握的中原民居的资料初步比较后发现,此民居规模为最大。 遂由兴趣而下决心考察研究,于2002年7月上中旬和2003年7月下旬,两次带领硕士生和本科生对寨卜昌古村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测,获得了大量可靠的乡土建筑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古老的村寨 寨卜昌村是河南省博爱县的一个行政村。北依太行,南濒沁水,山清水秀,良田沃野。 据传,周武王兴兵伐纣路过此地时曾驻足观看,但见轻烟缭绕,紫气升腾,林茂草丰。周武王又望北边青山巍峨,南眺黄河、沁河双流如带,如入仙境,即命…  相似文献   

10.
宋毅 《小城镇建设》1999,(12):46-47
前南沟村位于临县孝长乡东北约2.5公里处的一条山沟中,距县城约20公里。全村126户,438口人。在全部2092亩耕地中,仅有水地15亩,沟坝地65亩,其余全部为山地,是一个生产生活条件都很差,交通十分不便的贫困村,199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750元。 地区扶贫办扶贫工作组于1998年进驻该村,一包三年。我是第二批工作队员,利用工作之余对全村村民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冲击电压、 SPD级间用不同长度的导线及与其等值的电感连接时的能量配合试验,分析压敏电压相近的限压型SPD间能量的合理配合。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结论:两压敏电压相近的SPD并联时,当连接导线自身的分布电感和空心电感的电感值相等时,二者可等效;但当出现磁饱和时,一级SPD通流量明显降低,二级SPD的通流量明显增高,后级残压明显增大;在冲击电压相同的情况下, SPD间连接导线越长,保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179-182
本文对浙北—福州特高压工程典型工况下的的感应电压、恢复电压和潜供电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高抗中性点小电抗的配置提出意见,也为特高压带电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何建伟 《建筑电气》2003,22(4):15-16
针对住宅小区单体建筑多、负荷大、分散、供电距离长等特点,通过对低压电缆供电末端电压降和电缆有功功率损耗的计算,得出一个合理的最大供电负荷和距离,供工程设计人员及业主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相关设计手册电动机起动母线电压及端电压相对值计算公式、起动电流计算公式,笔者经过研究推演发现表达不完整或有误。本文将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及变压器—电动机组全压起动计算过程进行推演展示。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
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在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上运行,将彻底改变传统配电系统单向潮流的特点,势必要求系统使用新的保护配置方案、监控系统和仪表。通过高级自动化系统把这些分布式电源集成到现有电网中来,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4)
针对微电网电能质量的实时控制和多目标综合控制问题,将物联网技术和混成控制理论引入微电网控制,构建了控制系统,改进混成控制系统层级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混成控制方法的电压控制约束条件。在微电网实验平台上,通过实验验证了混成控制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应用物联网技术对微电网中电气设备状态以及电压实时多目标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现地决策能力和设备实时自治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压绝缘子交流人工和自然污秽闪络电压的分散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调研了1980—1995年间在西安电瓷研究所污秽实验室进行的35~500 kV交流线路悬式和电站支柱绝缘子的人工和自然污秽闪络电压的分散性。该人工污秽试验按IEC 60507固体层法进行,自然污秽试验也按类似方法进行。经过对闪络电压变异系数的处理计算表明,按IEC60507的人工污秽闪络电压的变异系数均值约为5%,其双侧95%概率置信上限约为7.3%,自然污秽闪络电压的变异系数均值约为7.7%,其双侧95%概率置信上限约为11.3%。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均与国际上的结果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8.
阐述选择12kV、40.5kV开发设备的绝缘水平时,不仅要考虑所处电力系统最高运行电压,而且还要考虑工频耐压和雷电冲击耐压,其水平还与当地电力系统接地形式有关。强调选择外国中压设备时要与中国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劳大任 《建筑电气》2001,20(3):10-12
从智能化脱扣器的结构出发,讨论了智能化脱扣器的关键技术:检测和传感技术,微处理器及其接口技术、应用软件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4):59-63
根据京九线上行线K587+800–K587+985段左侧的路基病害的水文地质情况,分析了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病害情况提出了抛填片防护和挡土墙防护的治理措施。经对两方案的经济、施工情况、加固效果和工期方面的比选,最终采用了抛填片石的防护措施,达到了治理效果,节省了投资和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