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印良 《现代矿业》2020,36(12):222
分析了中越边境龙邦口岸滑坡产生的原因、滑动面位置、滑面强度,按勘察试验数据和地质剖面分析计算滑坡稳定性,根据滑坡场地特点、受力特征及所能利用的支护条件,进行安全合理的滑坡治理。  相似文献   

2.
高陡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6国道寻乌县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滑坡形态分布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及稳定状况,建立稳定性计算模型,运用极限平衡条分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运用传递系数法确定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该研究为该滑坡的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为边坡的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波  王冰渡  朱术云 《金属矿山》2017,46(6):151-155
在现场工程测量、地质测绘、钻探、原位监测和样品采集与测试等大量工作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体变形特征,建立了该滑坡体主断面的工程地质模型,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该滑坡体的稳定性。采用不平衡传递系数法计算了主断面4种不同深度潜在滑面在自然和暴雨2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滑坡现状稳定性好,但在暴雨状态下处于稳定~不稳定状态,滑坡稳定性较差;认为2种工况下随着潜在滑面深度加深,其稳定性均增强,越向深部滑动的可能性越小。最后评价了已有防治工程,并提出了2种具体的防治方案。研究结果将对该滑坡体的防治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龙王沟煤矿矿区工业场地北侧卸荷后诱发的厚层黄土滑坡为例,对卸荷作用诱发型的黄土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滑坡区域地质环境,地层岩性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分析,建立了稳定性分析的基础模型。采用理正软件对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当前滑面的最不利工况;同时利用Geo-slop软件对各种工况下的潜在滑面进行了搜索研究,确定了最不利的潜在滑面及其对应的工况。通过对比两组分析结果,最终确定了需要治理的滑面和工况,为该类滑坡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一豪  许珂  郑思苗  刘增源  朱婷 《中州煤炭》2022,(12):73-79,85
为了研究坡面形态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设计3种坡度、2种坡高共6组试验,对不同坡面形态的滑坡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通过抬升试验模型槽模拟滑坡失稳破坏的过程,记录破坏过程和破坏时的临界破坏角度,分析了不同坡型滑坡的稳定性和破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坡度、相同坡高的情况下,凸坡所需抬升角度最低,其稳定性最差,凹坡最高,其稳定性最好,且凸坡破坏时更易发生分级启动。从滑坡表面角度和滑体重量进行理论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解释。采用稳定性计算获得不同坡度下不同坡面形态滑坡的稳定性系数,结果为凸坡稳定性系数最低,凹坡稳定性系数最高,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同,由此可得在坡度、坡高、纵曲率均相同的条件下,凸坡稳定性最差,直线型坡次之,凹坡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及物质结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变形机制;对不同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对于同一区域滑坡稳定性计算应根据滑坡的力学机制选取适宜的方法;以此为基础通过对3种工况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和推力进行计算,得出2-2剖面的最大滑坡推力>3-3剖面>1-1剖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龙虎村青龙山滑坡进行研究,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在稳定性分析中通过不同工况的计算,得出不同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对滑坡稳定性做出评价,确定合理的防治设计方案,对类似青龙山滑坡工程分析评价及治理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相关物理力学试验,分析了尾砂的物理力学性质,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计算和分析降雨条件下尾矿坝的浸润线。通过Slide软件,用极限平衡法中的简化Bishop法和瑞典法对降雨条件下尾矿坝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尾矿坝在现状高程下,其坝体在正常运行、洪水运行和饱和运行工况时计算的安全系数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计算得到的稳定性滑面大多是经过坝体最底部的深度滑弧面,且滑弧面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9.
在收集地质测绘、勘探、现场观测等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地论述了滑坡空间形态、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探讨了滑坡形成机制,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最后根据滑坡的环境地质特点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马桑湾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采动坡体稳定性预测方法计算了马桑湾坡体开采强度和稳定性系数,通过改变影响因素参数的计算结果来比较采动坡体对影响因素的敏感性。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了煤层埋深及厚度、滑面角及内摩擦角等是采动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