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测了100例成年尸体胃底、贲门及食管区静脉。结果显示:胃左、右静脉的出现率是96%和92%,胃小弯侧的静脉分布可归纳为5型:胃左静脉型、胃右静脉型、胃左静脉优势型、胃右静脉优势型和胃左右静脉均衡型。胃后静脉出现率为73.6%,胃左静脉与左膈下静脉间有相对恒定的吻合,此种情况占48%。在此基础上作者于1976年3月至1992年3月对52例因门脉高压症大出血患者行经胸门奇静脉断流术,急症手术死亡率为4.9%,急症手术止血率为92.6%,远期再出血率为11.4%。作者认为彻底断流的关键是识别胃小弯侧静脉分型、胃左静脉汇入部位及属支变化;胃后静脉及门腔吻合。阐述了经胸门奇静脉断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观测了100例成年尸体胃底、贲门及食管区静脉。结果显示:胃左、右静脉的出现率是96%和92%,胃小弯侧的静脉分布可归纳为5型:胃左静脉型、胃右静脉型、胃左静脉优势型、胃右静脉优势型和胃左右静脉均衡型。胃后静脉出现率为73.6%,胃左静脉与左膈下静脉间有相对恒定的吻合,此种情况占48%。在此基础上作者于1976年3月至1992年3月对52例因门脉高压症大出血患者行经胸门奇静脉断流术,急症手术死亡率为4.9%,急症手术止血率为92.6%,远期再出血率为11.4%。作者认为彻底断流的关键是识别胃小弯侧静脉分型、胃左静脉汇入部位及属支变化;胃后静脉及门腔吻合。阐述了经胸门奇静脉断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2例经开放手术拔除因纤维蛋白鞘导致左颈内静脉透析导管嵌顿并原位更换导管的病例。两例患者均使用左颈内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维持血液透析, 7~8年后出现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差, 经导管末端泵入尿激酶溶栓、常规拔管及导管内球囊扩张均拔管失败, 后行"左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拔除术+开胸探查+上腔静脉探查+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置入术", 术中发现2例患者导管周围均存在纤维蛋白鞘, 术后X线检查提示导管位置可, 术后患者血液透析顺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受者左肾静脉与供肝门静脉吻合技术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术中应用受者左肾静脉与供肝门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血流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肝移植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无呕血、黑便,肝功能正常,门静脉血流通畅,生活质量较好。总结相关文献中的13例(包括此例患者)受者左肾静脉与供肝门静脉吻合资料,术前合并弥漫性门静脉血栓8例,存在自然脾肾分流3例,外科远端脾肾分流7例,无自然或外科分流3例。肝移植术后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性并发症3例,其中2例为一过性的腹水,另1例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与受者肾静脉一供肝门静脉吻合无关。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在合并有弥漫性门静脉血栓或术前有脾肾分流的情况下,肝移植术中采用受者左肾静脉与供肝门静脉吻合是一种安全和可靠的门静脉血流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5.
吻合邻指皮瓣静脉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吻合邻指皮瓣静脉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一例赵建勇刘洪禄许俊岭患者男,24岁,农民,电锯伤致左小指近节中段以远完全离断,伤后4小时入院,急症清创再植。术后1天出现患指青紫,张力增高,皮缘出现血泡,行指尖侧方小切口放血,见出血活跃,色暗红,考虑为静脉危...  相似文献   

6.
左肾静脉下移术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附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改进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即胡桃夹综合征-NCS)的手术方法。方珐对3例明确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结果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0min、21min及16min。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5天及第4天,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5天、第7天及第6天。随访4—6月,血尿均未复发。结论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漏诊的原因及其腔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23例NIVCS漏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0.3(36~64)岁;均以原发性左下肢静脉曲张为首诊,行左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抽剥+点式抽剥术。患者术后平均6.2(1~13)个月出现静脉曲张复发,患肢疼痛、肿胀、疲劳;左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后确诊NIVCS,予左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患者腔内修复术后症状评分(4.2 vs.6.9)、支架两端压力差(1.70 cm H2O vs.5.19 cm H2O)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腔内修复术疗效评价分别为治愈7例,好转16例。随访1~24个月无复发及支架相关并发症。结论:NIVCS漏诊率高,对于女性、左下肢静脉曲张首诊的患者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腔内治疗疗效确切,远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吻合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分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该病.结果 5例患者中,3例行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端侧吻合,2例行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端端吻合,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至18~24 cm H2O(1 cm H2O=0.098 kPa).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前4例患者术后每间隔6~12个月复查B超,吻合口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 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左肾上腺静脉通常增粗,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是合理、简单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左精索-腹壁下静脉分流术治疗胡桃夹合并重度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胡桃夹征并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5例,术前采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MRI确诊,采用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左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分流术治疗,术后复查CDFI、尿常规及精液常规。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精索静脉曲张消失,未出现血管闭塞、血栓形成及泌尿系并发症。结论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左精索内静脉-腹壁下静脉分流术治疗胡桃夹合并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简单,效果肯定。但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NC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NCS患者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镜下或肉眼血尿、膀胱镜下发现左输尿管口喷血尿,B超、静脉。肾盂造影、DSA、CT三维重建、MRA等显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受压明显,。肾静脉近端扩张。结果:7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6例临床症状较重者采用左肾静脉下移手术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复查多普勒彩色超声及尿液检查均未见异常。1例6岁患儿在随访中。结论:NCS临床特点为左肾静脉高压,反复肉眼或镜下血尿。左。肾静脉下移与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吻合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分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该病.结果 5例患者中,3例行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端侧吻合,2例行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端端吻合,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至18~24 cm H2O(1 cm H2O=0.098 kPa).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前4例患者术后每间隔6~12个月复查B超,吻合口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 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左肾上腺静脉通常增粗,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是合理、简单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春前期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局麻或腰麻下行左精索静脉腹膜外高位结扎。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5min,术后左精索静脉曲张症状消失,术后随访最长10年,左睾丸发育大小、硬度均正常。结论 青春前期左精索静脉曲张行左精索静脉腹膜外高位结扎,术后效果良好,对患侧睾丸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琪桃 《护理学杂志》1997,12(6):354-355
1996年7月28日我科收治1例严重多发性骨折患者.经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未发生并发症,保全了胶体正常生理功能。1病例简介男,27岁,工作时不慎左下肢被石板砸伤,即感疼痛,不能活动,来院就诊。见左小腿出血不止,骨外露.即送手术室在腰麻下行左小腿清创术。术中见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左胫后动、静脉,胜后神经断裂。行胫后动、静脉,胫后神经吻合,左眼骨骨牵弓怵,术中输全血1200ml,术毕住院治疗。患者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被迫仰卧位。T36.5℃,P124/min,BP9/5kPa,左小腿切口有少许渗血,患肢肢端颜色苍白,皮温低,足背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肾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肾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20例患者中行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3例,行左肾静脉移位术2例,行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15例(16次)。结果(1)术后肾血管超声检查左肾静脉近端平卧位流速明显增快,站立15 min增快更明显,流速(131±54)cm/s;平卧位左肾静脉最宽和最窄处内径比为4.4±1.6,站立15 min后为8.1±1.7,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本组患者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平均夹角为(30±5)度,对照组为(64±16)度;左肾静脉造影示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平均压差为(14±5) mmHg,支架植入后压差为(2.9±1.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患者手术和介入治疗顺利,2例因腹膜后血肿和支架移位而再次手术和植入支架。20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6年, 18例患者术后尿检查均阴性。2例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消失,但活动后仍有镜下血尿。结论超声、MRA和左肾静脉造影可确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经股静脉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创伤小,是今后的治疗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8年1月收治16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CS的临床资料.16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及左下肢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其中13例患者同时行左髂总静脉PTA及支架置入术,另3例行PTA术,术后均予抗凝,祛聚,溶栓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肺栓塞的发生,14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6例中2例术后第2天再发生左下肢急性血栓形成,予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好转.随访14例,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11个月),2例出现下肢DVT后综合征,余12例左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结论 急性左下肢DVT并CS行手术取栓加左髂总静脉PTA术及支架置入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9岁,因“便血”门诊就诊,拟诊:混合痔。于门诊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中结扎切除3、7点位痔核。术后第1天出现左下肢抽搐,第2天出现左下肢水肿,第3天出现左下肢浮肿,发紫,疼痛,不能行走。查体:左踝动脉无搏动,考虑走下肢静脉血栓,遂收住心胸外科。下肢彩超检查示左侧髂、股、胭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现象对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术后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20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520例患者中,146例(28.1%)合并左肾静脉受压现象,排除11例失访者,将其余的135例列为研究组;另374例(71.9%)为单纯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排除29例失访者,将其余的345例列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并分析其术后的精液质量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精索静脉曲张直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精子浓度、PR级精子及PR+NP级精子百分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左肾静脉受压程度未见明显加重(P0.05)。结论:左肾静脉受压的解剖学改变可能是男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发生的重要原因,且合并左肾静脉受压患者的精索静脉曲张直径高于单纯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轻度左肾静脉受压现象可能是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复发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CS的病例资料。结果左髂总静脉压迫24例,其中23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右髂外静脉压迫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合并DVT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后行髂总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根据PTA术后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支架置入术;未合并DVT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髂静脉PTA术和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22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轻度肿胀。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5年(平均26个月),3例出现活动后下肢肿胀,余15例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随访患者均行彩超检查,2例髂静脉闭塞,16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为88.9%。结论介入治疗CS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活体供肝原位部分肝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对1例晚期肝癌伴肝硬变的患者施行活体供肝部分肝原位移植术,供者为受者之妻。供肝切取时不阻断血流,沿正中裂偏左2cm处切取左半肝。受者的肝脏全部切除,供受体的肝左静脉行端端吻合,供肝门静脉左支与受者的门静脉主干行端端吻合,供肝左动脉与受者的肝固有动脉在显微镜下行端端吻合,胆道用5mm硅胶管插入左肝管后行外引流。供肝热缺血时间为0,冷缺血时间为2.5小时。术后用环孢素A与小剂量激素进行免疫抑制。供者术后恢复良好。受者术后5小时即有胆汁分泌,100~150ml/d,术后第5天出现轻度黄疸,第9天出现腹膜炎体征,即行剖腹探查,供肝左内叶切面有局灶性坏死及胆漏,受者于术后第12天因心率失常、心跳骤停而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男性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肉眼血尿,1例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膀胱镜下均可发现左侧输尿管口喷血尿,B超及CT三维重建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明显受压,肾静脉近端扩张。3例均行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结果3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术后血尿消失,痊愈出院。术后5个月及8个月复查B超、CT三维血管重建,3例患者肾脏大小均正常,左肾静脉通畅,受压现象消失,尿常规正常。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特点为肾静脉高压,反复发作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