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三七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学开 《河南中医》2010,30(2):170-171
目的:观察三七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三七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35例,以银杏叶胶囊、阿斯匹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月并随访1月后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七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西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体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10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58例,显效25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0%。结论:体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益气扶正、活血祛瘀、补气通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口服步长脑心通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口服步长脑心通的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虚型脑梗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38例,并与对照组38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4.2%,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疗效显著,具有很好地补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观察时间为60d,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中风后遗症典型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皆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脂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气虚血瘀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气虚血瘀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三鬼穴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组与口服艾司唑仑片对照组,每组35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PSQI、AIS评分均降低,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总有效率为91. 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 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十三鬼穴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气虚血瘀型失眠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共有12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4例。将治疗组采用的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的中成药益脉复健胶囊的方法进行疗效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有77例(60.16%),总有效率为89.85%;对照组显效51例(39.84%),总有效率为70.3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比较确切,并且安全性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胸痹的疗效。方法:选择胸痹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预防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45例,按照《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治疗;试验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14天。对两组患者于住院期间第1天和第14天分别观察双下肢静脉血栓状况,并观察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中1例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鹏 《光明中医》2016,(9):1273-1274
目的对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4年12月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一般治疗方式,同时研究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冲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愈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愈以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比较具有明显改善效果,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中风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冲剂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防治进展性中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采补阳还五汤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病情发展符合进展型中风标准,发病的概率为17%;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病情发展符合进展型中风标准,发病率为5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对进展型中风病进行有效的防治,临床效果较常规治疗方法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观察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举元煎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59.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举元煎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予温针灸法,对照组予电针法,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建瓴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32例)和治疗组采用建瓴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32例),治疗15d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愈显率为37.50%,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治愈率为78.13%,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在愈显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建瓴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好,且愈显率显著,后遗症少、安全毒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而王自立主任医师通过对原文的研究以及自己的临证经验,用该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验证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与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于2010年3月~2011年5月将8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即补阳还五汤加减组和常规西医治疗组(每组43例),然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结果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部分血流变指标均得以改善,但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程度和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则好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均为15 d.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ADL,Barthel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77.08%,愈显率分别为81.25%,47.92%,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ADL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