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英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1):856-857,860
目的观察快速、主动团体心理辅导对解除大学生情境危机的效果。方法快速排查出受自杀未遂事件影响较大的学生61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快速、主动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被动个别心理咨询)做危机干预工作。实施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学生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多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SCL-90总分除强迫因子外各因子分均比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快速、主动团体心理辅导对解除大学生情境危机的效果明显。学校建立心理危机快速反应小组,在校园发生重大恶性事件时,可以快速协调相关部门,按照一定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这对于解除大学生的情境危机,增进其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中医学院贫困学生实习前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贫困医学生综合性心理干预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将实习前贫困生分为干预组(47名)和对照组(45名),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模式,对干预组进行了为期8周的综合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用3种心理量表对2组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后,2组学生SCL-90量表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康奈尔医学指数总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预后心理测试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综合干预模式是提高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同伴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在大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同伴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临床医学2007级本科学生391名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同伴教育,对照组进行教师课堂授课,空白对照组不主动实施任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前后均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3组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值在0.425~0.998之间,标准差在0.375~0.707之间.干预后对3组的SCL-90各因子分比较,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其余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同伴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转学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为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榆林市52所学校173名转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2名)和对照组(81名).干预组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社会情感的培训,每周1节,共32周;对照组不参加.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进行心理焦虑的评价.结果 干预前2组转学学生的MHT总分及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1个学期后,干预组学生的MHT得分为(35.46± 14.01)分,低于对照组的(40.17± 12.97)分(t=2.29,P<0.05);干预2个学期后,2组学生的MHT得分差值进一步扩大(t=2.59,P<0.05).随着干预后时间的延长,干预组转学学生的心理焦虑水平持续降低.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了转学初中生的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某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职业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某职业学院一年级新生四个班级 2 42名学生 ,随机选取 2个班级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 (干预时间为一年 ) ,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选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分别进行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结果】 实验组总分、强迫、人际关系因子分、抑郁、敌对、恐怖因子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SCL 90一年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干预前后各个因子的阳性率及总筛查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但干预前后强迫等 5个因子的阳性率和总筛查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结论】 采取心理健康的干预 ,能够适当提高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对其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及干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主动干预对提高心理不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心理咨询公选课的学生进行SCL-90心理健康检测。将心理不健康(SCL-90各因子分>2.5)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主动心理干预;将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不对其进行任何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在实验后心理不健康人数由原来的29人下降到实验后的4人(13.79%),有25人(86.21%)的SCL-90因子分<2,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干预前实验组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化、偏执、其他3个因子上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敌对因子外均低于实验前的得分(P<0.01)。结论主动干预为预防心理不健康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7月在该院拟做不孕症的不孕妇女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不孕症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总幸福度、正性情感(PA)、正性体验(PE)得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感(NA)、负性体验(NE)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心理自我保健教育对中学生不良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自我保健教育干预中学生不良心理的效果。方法:对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110名进行系统心理自我保健教育课实验,应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测试,并对实验前后结果比较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较不开设心理教育对照组学生在降低强迫、抑郁、恐怖等不良因子均分和总均分以及≥3分百分比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较开设一般内容心理教育对照组学生在降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们执等不良因子均分,总均分和阳性均分以及≥3分百分比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中学生实施系统心理自我保健教育干预措施,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或减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量化评估炮兵某部官兵系统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有效提高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系统干预前后炮兵某部官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试验组干预后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地方常模,而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因子分低于地方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AS和SDS评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该部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应继续重视并加强对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0.
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索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OL-90)对80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前后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结果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状况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整群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结果]干预前独立学院大学生SCL-90总均分高于全国膏年常模,除了人际关系因子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独立学院大学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干预前的结果. [结论]必须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慧民  徐玉芳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192-1193
目的 调查与分析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在省内普通高校分类分层随机抽取大学生1100争,委只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了集体测查和比较分析。结果 总体被试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和大学生历年综合样本相比有显性差异;6类不同专业、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学生之间,其SCL—90所有因子分均存在显性差异;高年级学生各因子分高于低年级学生,有显性差异;在个别因子上男女学生以及城乡学生之间有益性差异。结论 应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学院高护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护女大学生441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测试,对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测试中至少有1项SCL-90的因子分≥3分的学生占2.95%~7.26%,护理系女大学生躯体化、焦虑和敌对3个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偏执和抑郁2个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似。结论:医学院高护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且有年级差异,应加强对高护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测试工具,对377名不同年级在校医学生进行测评,有效样本375份。结果医学生SCL-90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青年常模;不同年级医学生SCL-90测评结果呈显著性差异,16PF测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男女生SCL-90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SCL-90任一因子分≥2的学生和SCL-90任一因子分<2的学生16PF测试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忧虑性、怀疑性、独立性、紧张性、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心理健康因素、有专业成就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创造力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应注重学生人格特征倾向,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信、行情况,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方法以问卷方式对广西某学院不同专业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和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待艾滋病的相关态度上,持积极态度比例人数增加;4种干预方法相比较,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效果较为明显。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采用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形式可明显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但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高校新生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素养相关信息获取的基本现状,为高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问卷进行修改,对227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性别对健康素养水平某些方面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高校类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考生源地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口类型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及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本研究仅限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其他研究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军校1310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与各种常模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并进行不同类别间的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军校大学生SCL-90的各项因子分,除恐怖因子分外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与恐怖因子分外,均显著高于军队常模;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分外,均显著低于地方院校大学生。军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排在前5位的因子是:敌对、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结论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既具有军人特点,又有地方院校大学生特点,并受其性别、年级、入学前身份、是否独生子女和学科类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田燕  杨建文  田宇 《职业与健康》2012,28(8):989-990
目的了解成人教育(成教)脱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量表,抽取了某大学成教脱产男生,测试了216个有效样本。结果 31.5%的成教脱产男生心理症状存在中度以上问题;成教脱产男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国内常模,也高于本校大学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教脱产男生心理健康问题较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心理辅导和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兰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及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7所高校1 705例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综合函数评估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平均综合得分为0.221(-0.128~0.457)分;生源地、专业、年级在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的9个分位点上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在健康素养得分中下水平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源地、专业、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校应针对性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8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恐怖、抑郁、焦虑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理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忧,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林红  王翠春  慕乾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28-3829,3836
[目的]了解农业院校大学生重大考试焦虑的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考试焦虑测量表(TA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测量工具对222名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进行心理测试与统计分析。[结果]农学生的考试焦虑率为78.17%,中度以上考试焦虑者占21.32%,女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明显高于男大学生,有重大考试失败经历者的考试焦虑明显高于无此经历的学生;考试焦虑与人格、重大生活事件有显著相关。[结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切实、有效加强农业院校学生重大考试的焦虑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