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新型光敏剂2-氢醌四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理想的光动力疗法(PDT)光敏剂,利用2-硝基-四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和对苯二酚直接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化合物2-氢醌四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并经氢核磁共振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红外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产物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ο-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10)(产率18.3%)、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m-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11)(产率l4.1%)、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p-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12)(产率8.8%)的成功合成为2-位取代卟啉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吡啶基桥连双卟啉的合成及其与有机小分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2,6-吡啶二羟酸或2,6-二溴甲基吡啶分别与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和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2)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的双卟啉化合物3~5.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质子核磁共振光谱(1^HNMR)、质谱(MS)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考察了双卟啉化合物4与2-羟基-苯乙酸(苦杏仁酸)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双卟啉与苦杏仁酸之间形成1:2的络合物,其结合位点在卟啉环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二种新的配体:双四苯基卟啉基对苯二甲亚胺(I),双[(5,10,15-三甲苯基)-20-苯基)卟啉基]对苯二甲亚胺(Ⅱ),并合成了相应的单金属铑配合物Ⅲ.Ⅳ,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及光助还原水放氢实验.  相似文献   

4.
天然(+)-樟脑经磺酸化、磺酰氯化和氧化得到(1S)-7,7-二甲基双环[2.2.1]庚烷-1-羧酸-2-酮.该化合物与二氯亚砜反应得到的酰氯再与由(L)-氨基酸制备的氨基醇反应得到8个新的手性酰胺醇.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酰胺醇的结构.这些酰胺醇可用于催化二乙基锌与苯甲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产物1-苯基-1-丙醇的化学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e.e.值)分别为48.4%~81.5%和0~24.7%.  相似文献   

5.
考察三(2-苯并呋喃基)硼烷、三(2-呋喃基)硼烷及三(2-噻吩基)硼烷被某些β-二酮(乙酰丙酮、二苯甲酰基甲烷、二茂铁基甲酰丙酮)去烃化的能力,及其产物β-二酮螯合物在电子电离质谱反应中的再去烃化差异.结果证实,受共生效应支配,共生性配体2-苯并呋喃核及2-呋喃核比非共生性配体2-噻吩核均较难从硼原子上裂去.  相似文献   

6.
三(烃硅基亚甲基)锡芳香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7个三((乙基二甲硅基)亚甲基)锡芳香酸酯测定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为四配位锡的单体结构。生物活性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在式二(1,4-二噻英)四(甲硫基)四氮杂卟啉cis-H2Pz(dtn)2(mt)4,经由元素分析,质谱、^1HNMR等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并以它为原料合成了金属配合物cis-CuPz(dtn)2(mt)4和cis-ZnPz(dtn)2(mt)4。测量了三者的UV-Vis和IR吸收光谱,辅以SCF-MO理论PM3和ZINDO/S方法的量子化学计算,从理论上简要分析了化合物的极性和光谱。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离子色谱抑制电导同时检测三(乙基膦酸)铝原药中主要成分及各杂质离子的方法.采用高容量色谱柱AS9-HC,以9mmol·L^-1的Na2CO。瘩液为流动相.抑制模式为0.02mol·L^-1 H2SO4化学抑制.三(乙基膦酸)铝、Cl^-1、HPO3^2-、SO4^2-、PO4^3-的检出限(S/N=3)分别为15、3、12、6、5μg·L^-1主成分乙基膦酸的保留时间、峰面积、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0%、1.31%、0.13%,其加标回收率为91%.所得结果令人满意,可以用于三(乙基膦酸)铝产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用光度法研究了八乙基卟啉钴(OEPCo)与咪唑、吡啶、γ-甲基吡啶、正丙胺、乙腈、三乙胺轴向配位反应的热力学,测定了平衡常数和组成比.结果表明:OEPCo与这些有机碱均生成1:1的配合物.配位能力的大小为咪唑>正丙胺>γ-甲基吡啶>吡啶>乙腈>三乙胺.  相似文献   

10.
主要通过X射线衍射和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金属间化物(Sm1-xYx)zFe17Ny(x=0,0.2,0.4,0.6,0.8和1.0;2<y<3)中镱原子的择优占位,氮原子的占位以及结构相变问题,由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当X>0.5时,晶体结构发生相变,即由Th2Zn17型变至Th2Ni17型:(2)氮原子在以上氮化物中(除x=1.0外)不仅占据9e(6h)晶位,还将占据18g(3b)晶位;(3)镱原子择优占据2b晶位,(4)当X在0.8-1.0的范围内存在自旋磁结构的相变,即由易C轴向向异性变至易C平面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1.
以5-(4-羟基苯基)-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卟啉和乙酰水杨酸为原料制得了阿司匹林键联的自由卟啉,与不同的金属醋酸盐作用后得到了相应的金属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紫外可见,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借助于荧光光谱,考察了这些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相应的卟啉-BSA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显示,键合阿司匹林的卟啉化合物对BSA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水溶性的新配体5,15-二(苯并-15-冠-5)-10,20-二(对苯亚胺基磺酸钠苯基)卟啉及相应的金属Ru和Rh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和光助催化还原水放氢实验。  相似文献   

13.
钴卟啉的合成及消除有毒氧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与结构表征了4个钴卟啉配合物Co(Por),Por=5,10,15,20-四[(3,4,5-三甲氧基苯基)卟啉(1),(对甲基苯基)卟啉(2),(对氯苯基)卟啉(3),(对磺酸基苯基)卟啉(4)].并用它们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模型物进行了双功能模拟酶活性的测试核黄素-蛋氨酸光照法证实,在10-5~10-6mol/L浓度范围内4种配合物均有消除超氧自由基((O-2)的作用;分光光度法证实具有催化H2O2的分解作用,其分解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用小鼠肝匀浆法测定,四种钴卟啉均表明有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动态光谱分析法研究血红蛋白作为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和在胶束及反向胶束中的反应机理.通过研究反胶束中酶促反应活性中间体,即对微环境中的酶-底物配合物分子光谱行为进行监测,发现含血红素的生物大分子在催化过程中具有典型的过氧化物酶特征.导出催化过程速率方程,为酶法分析活性氧分子及血红素衍生物提供化学动力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苯并四酰胺大环配体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1,2-双(2-溴-2-甲丙酰氨基)苯与叠氮化钠反应后,再用(NH4)2S在常温压下不,得到1,2-双(2-氨基-2甲基丙酰氨基)苯,改进了在压力釜中用用Pd/C)催化氢化还原的方法,使反应条件和操作简单易行,并避免了反应的危险性,探讨了苯并大环酰胺的关环条件,对反应中间体和大环四酰胺配体经^1H NMR,MS,IR和元素分析的鉴定,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液纺丝法制得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用FT-IR、XRD、SEM表征了其结构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在共混纤维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共混纤维的抗张强度随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增大得到改善;聚乙烯醇对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和保水性能有明显影响.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0.2%时,共混纤维的抗张强度在聚乙烯醇含量为20%(wt)最大,其干、湿态抗张强度分别达到1.82cN/d和0.81cN/d,比纯态壳聚糖纤维的干、湿态抗张强度分别提高21.3%和14.1%;共混纤维的保水值均高于170%,大于纯态壳聚糖纤维的保水值(120%).  相似文献   

17.
由醇催化转化为长链氯代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正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催化剂,将正辛醇、正十二醇和正十六醇分别与氯化亚砜反应,得到1-氯正辛烷、1-氯正十二烷和1-氯正十六烷,收率比不用催化剂提高10%~20%,反应速度加快.产物用红外光谱和质子磁共振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Co(Ⅱ)与 T( 4 -MO-3-SP) P 的显色反应. 当溶液 pH 为 4. 15 时, 显色剂 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在 440. 0nm 和 427. 0nm. 显色反应完全后, 经酸化, pH 为 2. 65, 配合物不分 解,最大吸收峰不位移. 实验证明, 钴以二价态参与反应. Co(Ⅱ)与 T( 4 -MO-3-SP) P 的配位比为 1∶ 1, Co (Ⅱ)含量在 0~ 3. 0μ g/25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 ε=1. 95×105L·mol-1·cm-1, 回归方 程 y =0. 009933 +0. 1222x, 相关系数 r = 0. 9991. 实验测定 VB12针剂中 Co(Ⅱ)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功能型二元酸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氢呋喃作溶剂,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己二酸酐分别与甘氨酸、L-丙氨酸以及邻羟基苯甲酸反应,一步合成了3种功能型二元酸:5-羧甲基氨基甲酰戊酸、5-(1-羧乙基)氨基甲酰戊酸、己二酸单(2-羧苯酚)酯.对反应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红外(IR)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同时探讨了反应溶剂及反应时间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氯烃基烷氧基硅烷与苯胺反应的方法分别合成了N-苯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苯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以及N-苯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4种产品的产率分别可达74%,81%,64%.69%.纯度皆可达95%以上.产品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