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永春  田巧艳  田峰 《陕西中医》2003,24(9):842-843
生化汤出于《景岳全书》、《傅青主女科》二书 ,经考证虽书异而药味一也 ,其功效亦同然 ,具有活血化瘀 ,温经止痛之功 ,用于产后恶露不行 ,瘀血未尽 ,少腹疼痛。笔者多年来运用此方在产后诸多杂病中 ,均获得很好的疗效 ,谨举验案数例如下。1 产后发热 刘某 ,女 ,2 8岁。产后  相似文献   

2.
3.
产后病是指产妇在新产后至产褥期内所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新产后是指分娩数日之内;产褥期是指分娩结束后至生殖系统恢复至非妊娠状态,约需6~8周。产后病的发生一般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因分娩用力、出汗及产伤或出血过多,亡血伤津,且气随血耗,因而体虚,以致变生它病。二是产后余血浊液未净,或胞衣残留不净,而致瘀血内阻为患。三是产后体虚,易感外邪,或饮食、房劳所伤而发病。  相似文献   

4.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气血两虚,阳不敛阴。治宜益气、补血、敛汗。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2g,当归15g,柴胡9g,甘草6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熟地各15g,麻黄根12g,大枣6枚,水煎服。3剂药后汗出大减,原方继服3剂,汗出止,他症亦除。按汗出之因,有气虚、阴虚、湿热之别,自汗多为气虚,此患者虽为自汗,但发于产后,又见阴血不足之脉证,故应以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  相似文献   

5.
产后恶露不绝是妇产科常见病,该病常因日久不愈而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说:“新产恶露过多……冲任不能约束,关闸尽废,暴脱之变,大是可虞。”指出了本病的严重性;男  相似文献   

6.
产后风湿病亦称"产后身痛"、"产后痹",是产后或流产后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或关节疼痛、酸胀、麻木、重着、多汗、对外界刺激如受风、寒冷、潮湿等反应非常敏感等症状.本病常缠绵难愈,给产后女性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临床化验风湿免疫方面多无异常,一般对关节、肌肉及骨骼等组织结构不构成实质性损害.很多患者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而难以根治.湖北省名中医赵和平老师经过三十余年的临证,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产后出血评分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配在本院分娩的孕妇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在本院分娩过程中动态运用产后出血评分表,筛查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做出相应处理,观察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运用产后出血评分表的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近2倍。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2005年以来,宗《内经》"木郁达之"之旨,运用加味逍遥散治疗各种产后病症,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彰显了中医之"异病同治"原则,现报道验案如下. 1 病案举隅 1.1产后大便难 王某,女,28岁,2009年3月10日初诊.1月前顺产一男婴,产后一直大便干燥,数日不解,解时艰涩难下,烦躁,失眠,少腹坠胀不适,饮食如常.舌偏红,苔薄白,脉细弦.自述平素精神忧郁,胸闷易怒,月经先后不定,量时多时少,综合脉症,针对产后体虚津亏的特点,诊为产后便秘,证属于肝郁血虚,治拟养血舒肝,滑肠通便,黑逍遥散加昧.处方:柴胡10g,当归3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枳壳15g,熟地黄15g,何首乌30g,生姜、大枣引.服药4剂之后,失眠、心烦、五心烦热均好转.继服6剂之后,睡眠正常.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1995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诊治正常产后尿潴留所致产后出血20例,其中5例在我院分娩,另外15例均从外院转来。为有效防治产后出血,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产后腹痛 产妇表现为腹痛隐隐,喜温,恶露量少色淡,脉细弱。宜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补气养血,温中散寒。取当归15克,生姜50克,陈皮10克,羊肉400克。将羊肉切小块放入沸水中焯去血腥后用清水洗净,生姜切片。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和盐,武火烧开文火炖至肉烂即可食用。 产后表现为小腹疼痛,恶露淋漓不爽,颜色紫黑有块,  相似文献   

11.
12.
高伟  张新萍  夏阳 《四川中医》2011,(10):84-85
妇女产后易形成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根据"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的原则,治疗产后水肿、缺乳、身痛等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14.
陈静 《福建中医药》2003,34(4):14-15
林上卿先生从医 70多年 ,治疗疑难杂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林老临证善举经方 ,拈之得心应手 ,频获效验 ,在妇科方面亦颇有独到之处。笔者就其产后病的治疗 ,撷验案数例 ,供同道借鉴。1 产后柔痉黄某某 ,2 9岁 ,务农。患者产后 10 d,自恃体健而入溪中洗衣被 ,顿感寒冷 ,勉强返家 ,遂作头痛 ,项背强直 ,筋脉拘急 ,发热恶风 ,自汗出 ,胸腹满闷 ,肢体酸重 ,口不渴 ,纳呆 ,大便不行 ,小溲涩少 ,舌淡红 ,苔白腻 ,脉沉细迟。处方 :瓜蒌根、桂枝、白芍各 15 g,桃仁、炙甘草各 8g,秦艽、地龙干、藿香、佩兰、生姜各 10 g,大枣 12枚 ,水煎 ,分 3次温…  相似文献   

15.
生化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方由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五味组成。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组方严谨,药性轻灵温和。民间多有“不论寒热、产后必服生化汤”之说。之所以如此,盖妇女产后虚、寒、瘀者多,实、热证者少也。其功用是专治因产后血虚阴亏血瘀留滞等。瘀血去,新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产后宜温”观点的历史沿革,认为该观点具有片面性,产后之病,缘故甚多,有血虚,血瘀、外感邪毒等因素,应不拘于此,综合临床实例以佐证,并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产后腹痛与儿枕痛有别产后腹痛泛指产后以小腹疼痛为主证者,儿枕痛系由胞宫内有瘀血宿留而致的腹痛,两者是含义广、狭不同的两个概念。产后腹痛有血虚胞脉失养者,亦有血虚寒凝阻滞胞脉者……。而儿枕痛系据其形而取名,  相似文献   

18.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产后病。因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而形成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导师夏阳教授把握这一发病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产后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于蕾 《河南中医》2007,27(3):61-61
双和散是宋代许叔微先生之方,出自《普济本事方》卷第二,补益虚劳方。本方原主大病后虚劳气乏者,用于补血益气治虚劳少力,方由黄芪、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官桂、甘草等组成。笔者近年采用此方治疗产后病,取得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1产后身痛王某,女,26岁,2003年12月3日来我院顺产一女婴,产后身痛发热、纳差烦躁、盗汗头晕、气短乏力心慌。细诊:舌质淡,苔薄白,脉芤,属产后气血双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迟滞所致,治宜补血益气,温经活血,用双和散改汤加味:黄芪60 g,熟地黄30 g,当归15 g,川芎15 g,白芍40 g,官桂9 g,甘草9 g,红花12 g,桃仁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