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热器端差受入口温度、汽轮机负荷等因素的影响,实测端差值并不能直接用来评价加热器热经济性。采用传热学原理及热平衡理论,考虑到加热器入口水温、汽轮机负荷等对传热系数的影响,提出采用低压加热器上、下端差应达值的计算方法。以某300 MW汽轮机为例,对其经过大修后的低压加热器传热系数及上、下端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加热器上、下端差的计算值与相应的测量值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加热器上、下端差的实测值与应达值进行对比,利用二者的偏差程度对加热器的运行经济性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得到了试验验证,说明提出的低压加热器运行热经济性评价方法可实现加热器性能降低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2.
分析给水泵汽轮机排汽排入主凝汽器对汽轮机真空的影响,提出在凝结水泵与轴封加热器间加装小型凝汽器来回收部分给水泵汽轮机的排汽热量的改造设想。以600 MW机组为例,计算改造后机组效率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主凝汽器蒸汽负荷减少,机组做功及效率提高,能有效地降低标准煤耗率,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韶关发电厂8号200MW机组凝结水管道振动原因分析及对策韶关发电厂林怀新,莫国平韶关电厂8号机系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N200-130/535/535型一次中间再热、凝汽式、三缸三排汽汽轮机组,其凝结水系统中配有四台低压加热器及轴封抽汽冷却器、轴封加热...  相似文献   

4.
表面式给水加热器用一定热焓及压力的蒸汽或冷凝水,在某温度范围内加热定量的给水,它的特点是加热介质与被加热工质互不混合,通过管壁传递热量.传热管内是给水,传热管外是蒸汽.文中简述了外高桥三期低压加热器系统和结构的特点,为有利于提高低压加热器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该低加采用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选择最佳汽、水流速,以提高传热效果和降低流动阻力.低加机组改善了汽轮机的通流特性,减少了蒸汽的冷源损失,从而提高了电厂的热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罗燕 《广东电力》1998,11(2):50-52
运用等效热降法,计算轴封系统漏汽回收利用到不同能级对再热机组经济性的影响;计算邻炉加热多耗厂用蒸汽量对再热机组经济性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轴封及厂用蒸汽系统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6.
核电厂汽轮机防进水保护仪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投运和在建的压水堆核电站正在逐渐增多,核电厂汽轮机防进水保护标准亟待制定.分析了核电汽轮机进水机理,提出了汽轮机防进水保护系统通用设计准则,并针对蒸汽管线疏水自动控制系统、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系统、给水加热器及抽汽系统、除氧器、汽轮机本体轴封蒸汽系统及其他疏水系统导致汽轮机进水的原因,阐述了相应的防进水仪控设计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VK-50型汽轮机低压加热器疏水及轴封回汽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发电厂VK-50型汽轮机低压加热器疏水及轴封回汽系统只能回收工质,而不能回收热量的问题,对其进行改造,改造后均能将热量回收,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性。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改造后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长山热电厂安装了两台哈尔滨汽轮机厂制造的N100-90/535型汽轮机,设计有七段非调节抽气,分别供给两台高压加热器、一台除氧器和四台低压加热器;高压缸前轴封一漏蒸汽导入除氧器,而高压缸前轴封二漏蒸汽和高压缸后轴封一漏蒸汽汇合后则导入七段抽汽。针对该机高压缸轴封漏汽系统存在影响凝汽器真空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通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及选择径向基(RBF)核函数模型计算汽轮机组低压加热器端差应达值与相应实测值之间的偏差对加热器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以某300MW机组6号低压加热器的正常运行状态为例,验证了采用LSSVM模型计算加热器端差应达值的可行性,并应用该计算模型对6号低压加热器在故障状态下的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加热器上、下端差的实测值与应达值之间的均方差分别为0.536 3、5.055 3℃,均远大于其正常状态时的相应均方差值(0.005 3、0.007 8℃),说明该加热器发生了故障。经检查,证明其故障为该机组6、7号低压加热器之间的旁路门发生内漏及6号低压加热器水位偏低。表明该计算模型可应用于低压加热器运行热经济性评价,并可实现对加热器故障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1 000 MW汽轮机组轴封供汽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轴封溢流量大、供汽温度分布不均和进汽带水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轴封系统优化改造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改进建议,为降能节耗有效利用轴封溢流蒸汽加热凝结水、减小轴封溢流量降低机组热耗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