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形态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叙述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形态特征与组成配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P/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可以制成具有高冲击性能的PP改性材料,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大于40kJ/m~2,其他力学性能较均衡,加工性能良好。HDPE的品种和用量以及弹性体的品种和用量对PP三元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弹性体用量在20%范围内,组成的PP/HDPE复合基体才能获得高冲击性能的三元共混物。在PP/HDPE共混物内,HDPE对PP球晶起到插入和分割作用,使PP球晶变得不完整,被分割成晶片。当HDPE含量较高时,PP只能生成尺寸较小的结晶碎片(细化),与此形态对应,可获得高冲击强度的PP/HDPE共混物。当弹性体(Ⅰ)掺混于PP/HDPE时,弹性体起着类似于HDPE对PP晶体的插入、分割和细化作用,而且弹性体的这种作用更强于HDPE。文中还简叙了PP三元共混物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PP/HDPE/SBS三元共混物的研究——形态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P/HDPE/SBS三元共混物的性能及形态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PP三元共混物的冲击韧性除与SBS的含量密切相关外,还与HDPE的含量有关,HDPE起到了与SBS相似的增韧作用。由于HDPE的掺入,减少了SBS的含量,制成了一种力学性能均衡的超高韧性PP三元共混材料。形态结构的研究表明,共混物中,SBS呈颗粒状分布,另外SBS还与HDPE组成了具有包藏结构的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3.
PP/PE复合基材及其增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P/PE共混复合基材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与组成配比的关系.结果表明,PP/HDPE/EPDM和PP/LLDPE共混体系可以制成具有高抗冲击性能的复合基材,且其他力学性能均衡,加工性能良好。弹性体SRS对复合基材的力学性能及形态有较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LDPE具有分割、插入、细化PP球晶的作用,并与PP有较好的相容性;EPDM对PP/HDPE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增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聚烯烃共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LLDPE/HDPE、LLDPE/LDPE、HDPE/PP及HDPE/PP/EVA各共混体系的配比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示差扫描量热计、毛细管流变仪分别对其中某些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加工性能作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LLDPE/HDPE两组分能以任何配比互混,且配比为30/70时拉伸性能超过了纯组分,加工行为优于LLDPE;LLDPE/LDPE是不相容或存在极限相容性的多相共混物,其拉伸性能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且配比低于40/60时,拉伸性能低于预料的迭加值;HDPE/PP是相容性很差的共混体系,其拉伸性能低于纯组分,在HDPE/PP共混物中加入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后,其拉伸性能没有得到可望的改善,却降低了低剪切速率时的加工行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HDPE与PP改性母料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试验表明,18种共混物专用料均属切力变稀的假塑性流体,在本实验条件下,它们的流动性、能量消耗、冲击性能均优于配方PE-13,尤其是E母料改性HDPE及F母料改性HDPE的性能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6.
茂金属聚乙烯的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港  陈晓媛  黄锐 《塑料科技》2002,(3):1-3,11
对三种茂金属聚乙烯 (mPE)做了DSC研究。将茂金属聚乙烯同传统聚烯烃 (HDPE ,PP ,LDPE)进行了共混研究 ,结果表明mPE的加入提高了LDPE的拉伸性能 ,使HDPE和PP的拉伸强度下降 ,但mPE含量在 2 0 %~2 5 %的范围内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很小。mPE的加入大大提高了PP和HDPE的冲击性能。对mPE/LDPE共混物吹膜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 ,探索了吹膜的工艺条件 ,以及薄膜的拉伸性能、撕裂性能与共混组成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PP对HDPE性能的影响,随着PP用量增加,HDPE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冲击强度下降,PP含量为25%时,拉伸强度提高10%.三元乙丙共聚物可作为相容荆,改善HDPE/PP间的相容性,EPDM含量为8份时,能同时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当HDPE/PP/EPDM的质量比为77/23/8时,HDPE/PP/EPDM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得了 H DPE/U HMW- PE共混物 ,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晶性能 ,并测试了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 ,探讨了共混对于 HDPE纤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弹性体三元共混物,分别探讨了3种弹性体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含量对PP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脆断表面形态。结果表明,OBC、SBS、SEBS和HDPE都对PP起到了一定的协同增韧作用,SEBS对PP的增韧效果最佳;SEM表明三元共混力学性能与相形态密切相关;所制备的PP/HDPE/OBC三元共混物的加工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将无机纳米材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PP/LLDPE/HDPE/无机纳米耐候性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IR)、紫外-可见光谱仪(UW-V)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聚乙烯(PE)/nano-SiO_2、PE/nano-TiO_2、PE/nano-ZnO复合体系对PP低温脆性和抗紫外老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无机纳米材料的质量分数为l%时,分散性最好,可促使PP与PE之间相互作用增强。PP/LLDPE/HDPE/nano-SiO_2低温抗冲击性能最好,温度为-10℃时其冲击强度保持率由纯PP的20.2%提高到了59.3%;PP/LLDPE/HDPE/nano-TiO_2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最好,老化144 h后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保持率分别提高到了43.9%和48.0%。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相容剂改性聚乙烯/聚丙(烯PE/PP)共混物在生产滴灌带中的应用,探讨了相容剂改性PE/PP共混体系的相容机理,通过大量的实验找到了最佳配比方案。结果表明:以相容剂改性PE/PP共混物生产的滴灌带与普通滴灌带对比界面黏结性强;改善和提高了PE/PP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PP/PE共混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PP和PE的共混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测定PP/PE共混物中PE的含量和结晶度 ;PP与质量分数为 0~ 10 %的PE熔融共混后 ,其红外光谱未见明显偏离两者各自的特征 ,但是差谱结果表明PE与PP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取乙烯种类及用量、顺丁橡胶用量、共混方式对聚丙烯/聚乙烯/顺丁橡胶三元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LDPE增韧效果优于HDPE。顺丁橡胶用量与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成正比关系。采用PE与BR先制备增韧母料的二阶共混方式所得共混物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杜秀军 《塑料工业》1992,(1):29-31,42
以均聚PP为主要原料,共聚PP、HDPE、SBS为改性剂,用挤出共混法研制蓄电池用共混改性PP塑料。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方试验,确定了共混物的基本配方:均聚PP100份,共聚PP10~15份,HDPE5~10份,SBS 3~5份,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0.4~0.6份,其它2~3份,所得多元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比纯PP提高7~9倍,其他性能无明显下降,完全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氯乙烯—丙烯酸丁酯(VC/BA)共混物作为聚氯乙烯(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增容剂,通过冲击实验、拉仲实验、动态力学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共混体系性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Brabender流变仪测定了VC/BA共混物增容PVC/HDP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VC/BA共混物是PVC/HDPE共混体系的良好增容剂。在一定范围内,VC/BA共混物与HDPE对PVC有协同增韧效应。vC/BA和HDPE的加入改善了PVC的塑化和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用毛细管流变仪对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相容剂的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PP/HDP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PP/HDPE共混体系属于假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PP-g-MAH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表观黏度;HDPE与PP的非牛顿指数在低剪切速率区与适宜温度下适用于幂律方程的经验公式;HDPE与PP共混后,HDPE含量越低,体系出现壁面滑移的临界剪切速率越高,可加工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7.
张友新 《塑料制造》2010,(8):53-54,57
介绍了相容剂改性PE/PP共混物在生产滴灌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相容剂改性PE/PP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机理,通过大量的实验找到了最佳配比方案。结果表明:以相容剂改性PE/PP共混物生产的滴灌带与普通滴灌带配方对比界面黏结性强,不分层剥离。改善和提高了PE/PP的相容性和产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HDPE/PP)和乙烯-辛烯弹性体/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POE/HDPE/PP)复合材料。通过冲击、弯曲和拉伸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的形貌。结果表明,由于HDPE和PP的相容性有限,限制了HDPE对PP综合力学性能的提高;通过添加POE,能改善HDPE/PP共混物的相容性,使HDPE/PP复合材料在保持较高弯曲和拉伸性能的前提下,抗冲击性能获得明显提高。当HDPE/PP的含量比为12/88和POE含量为8wt%时,POE/HDPE/PP三元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SBS和BR对PP增韧改性协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PP/SBS、PP/BR、PP/SBS/BR和PP/SBS/BR/HDPE几种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这几种共混体系配比与物理机械性能和熔体表观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SBS与BR并用增韧PP时,有着显著的协同效应。PP/SRS/BR三元共混物具有优良的抗冲性能和良好的成型工艺性。  相似文献   

20.
孙晓辉 《塑料科技》2007,35(12):90-92
介绍了一种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聚丙烯(PP)共混以改善PP微孔结构的技术,对该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性回顾。主要包括结晶度及加工条件对共混体系发泡性能的影响、HDPE熔体流动速率对PP/HDPE共混体系微孔结构的影响。共混发泡技术提高了PP的可发泡性,为解决PP发泡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