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降低建筑物内耗,减少环境污染,介绍了太阳能为建筑的采暖供热、制冷、发电、采光、调湿和通风等系统提供能源供给的方法.首先介绍了7种太阳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组成,然后,提出了在智能建筑中对太阳能应用系统应实施集中式中央管理,最后,指出了太阳能应用于智能建筑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太阳能应用到智能建筑中,使智能建筑在自动和便利的基础上更绿色节能,但是,由于各地能源结构的差异,太阳能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会受到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操作中,除了要求控制过程的自动化外,还应注意设备与建筑的一体化及系统管理的集中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硕  栾港港 《商品与质量》2022,(19):109-111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使用越来越普遍.建筑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是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而绿色建筑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绿色建筑技术是国际范围内非常先进的一项技术,将绿色建筑技术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建筑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建筑技术高度发展和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对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变革作用,将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发展主流,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智能建筑的理念,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阐述了智能建筑的定义、智能建筑建设中的布线系统、系统集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处理的看法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简要回顾了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概述了智能建筑及其行业的特点,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的技术内涵和特征,最后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教育及人才培养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多学科、多系统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十分新兴的产业。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的定义及优点。以期能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关心和深入研究智能建筑,从而推动中国建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建筑设计要求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建筑结构要合理,建筑功能要多元,并注重能源的循环利用与建筑使用寿命的延长。为此,应注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和自然能源的再利用,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是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IT技术的进步,建筑智能化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不断扩展和延伸.通过对不同IT时期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及其系统进行分析,揭示了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和规律,并较全面地分析了进入W eb时代的智能建筑的技术组成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智能建筑谐波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建筑产业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建筑物的电气发展经历了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当今的智能化阶段.随着小区和建筑楼宇智能化的兴起,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普及,智能建筑中广泛使用电子设备,其非线性产生的谐波电流,如果不加以抑制将严重影响电能的质量.笔者首先介绍了谐波产生的原因和其危害,然后阐述了谐波的测量技术,最后结合某工程实例对谐波抑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建筑设备物联网中的应用,主要目的可以降低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简化网络中节点部署方式,进而解决了通信系统中有线网络通信系统的相关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特点,把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设备物联网中,对智能建筑设备物联网中无线网络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的结果是实现了在智能建筑设备物联网中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OPC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可以利用OPC技术解决集成管理平台与现场设备和子系统间的通信问题.本文先介绍OPC涵义,规范以及client与server间的通信.最后基于OPC的智能建筑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方案的思想和概念,设计一种利用OPC技术实现智能建筑内信息集成和信息交互的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11.
微硅粉和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必须先解决混凝土的抗裂性.因此,在混凝土原材料中加入聚丙烯纤维、微硅粉、矿渣来优化混凝土的抗裂性.用试验手段和正交设计来分析不同掺量时聚丙烯纤维、微硅粉以及矿渣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尤为显著;掺入微硅粉有利于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抗劈裂强度;复合...  相似文献   

12.
为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在混凝土原材料中加入钢纤维、硅灰、矿渣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用正交设计和理论分析研究不同掺量的钢纤维、硅灰、矿渣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尤为显著;掺入硅灰有利于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复合使用钢纤维、硅灰、矿渣能明显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钢纤维、硅灰、矿渣在混凝土中的最佳掺量是10%,7%,7%。  相似文献   

13.
大掺量混合材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强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定用水量为130 kg/m3下,研究了粉煤灰、磨细矿渣和硅灰对水泥替代量为30%、50%、70%,水胶比为0.33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探讨了粉煤灰、硅灰和矿渣对新拌混凝土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在低水胶比情况下,粉煤灰、磨细矿渣和硅灰大掺量复掺,可制备得到工作性良好、早期强度满足要求和后期强度有极好发展的高性能混凝土;在高效减水剂的作用下,在大掺量混合材混凝土中以硅灰、磨细矿渣取代部分粉煤灰,可以有效提高大掺量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进一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相似文献   

14.
选取2种超细矿粉,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制备工作性良好的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了超细矿粉代替硅灰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超细矿粉替代硅灰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得到明显提高,某些配比的试验效果优于硅灰,是硅灰优良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钢纤维掺量对铁尾矿混凝土的影响,研究单掺钢纤维和复合掺加钢纤维与硅粉2种不同的工况中,不同取代率下铁尾矿混凝土的流动性能与抗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流动性能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复掺工况能够使抗压强度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硅粉的掺入能够提高中早期的抗压强度值,使其性能得到改善;2种工况对28 d棱柱体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α1的影响大致相同,其取值范围大致为0.80~0.85。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再生粗、细骨料取代量、矿物掺和料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品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值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且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量的增加而增大;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值接近天然骨料混凝土;粉煤灰和普通矿粉相比能够很好的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收缩值,超细矿粉和硅灰都能减少再生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值,但硅灰增加了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值.  相似文献   

17.
碱激发复合渣体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利用碱(水玻璃、氢氧化钠、碳酸钠)激发粉煤灰和其他工业废渣(矿渣、锂渣及硅灰),改变这些渣体在混凝土中传统利用方式,以便更充分发挥这些工业渣体的活性,研究激发剂的种类、矿渣和粉煤灰的比例及粉煤灰和其他工业废渣复合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水玻璃和氢氧化钠复合激发可配制出强度更高的混凝土,当粉煤灰和矿渣的比例为80∶20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仍可达66 MPa,粉煤灰∶矿渣∶锂渣∶硅灰=50∶30∶15∶5时,在不采用任何特殊措施的条件下,可配制出28 d抗压强度达85 MPa的环境降负性高强混凝土.同时,对这种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进行研究,碳化试验表明,强度等级在C60~C80之间的混凝土,无论从保护钢筋的角度还是碳化后强度的变化情况考虑,其抗碳化性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建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硅灰、矿渣微粉和粉煤灰三种常用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矿物掺合料均可改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能力,作用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硅灰>矿渣>粉煤灰;掺合料混凝土中砂浆膨胀值发展与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程度有良好相关性,采用混凝土中砂浆的膨胀值和抗压强度比两项指标能较准确的评价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含粗骨料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普通原材料和高性能减水剂成功制备出抗压强度值超过130 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并试验研究了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水胶比、粗骨料的颗粒粒径、细骨料的细度模数、胶凝材料的掺量、矿物掺合料和钢纤维.结果显示,各因素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影响显著.当水胶比介于0.21和0.24之间时,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降低,但水胶比为0.16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反而低于水胶比为0.18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硅灰、粉煤灰和矿粉以1∶2∶1的质量比混掺使用最有利于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8 d龄期时抗压强度值达到138 MPa.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成本同时获得高强度制品,根据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原理,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白云石砂、白云石粉取代其原料中价格较高的石英砂、石英粉来制备高强混凝土.利用水泥,硅灰,粉煤灰三元胶凝材料体系,在水泥,白云石粉,减水剂的相对掺量不变的条件下,用单元变量的方法分别改变水胶比,以及硅灰、粉煤灰、白云石砂和钢纤维的掺量,探讨了不同配合比设计对样品强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水胶比,以及粉煤灰、硅灰、白云石砂的掺量变化对样品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抗折强度的影响较小,而钢纤维掺量变化对样品的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变化都很明显.最后得出最佳配合比设计为:水胶比为0.16,硅灰、粉煤灰、白云石砂、白云石粉的掺量分别为水泥用量的0.3、0.3、0.9、0.2,钢纤维的掺量为体积分数的2%,减水剂的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制备的混凝土样品脱模后先采用水泥砼标准养护2天,再于90℃热水中养护3天,测得样品的抗压强度超过150MPa,抗折强度达到30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