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需病房产妇采用陪伴式情感护理方法对产妇的焦虑、抑郁及护理不良事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院产科特需病房的86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护理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陪伴式情感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和产后42 d焦虑评分、抑郁量表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产妇产前和产后7 d疲乏程度。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产后42 d S-AI、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产后7 d脑力疲乏评分和总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产后7 d的躯体疲乏评分、脑力疲乏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需病房陪伴式情感护理较常规产科护理,具有进一步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程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改善产妇产后疲乏程度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付瑞菊 《吉林医学》2015,(4):791-792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48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定期进行产检,参与康复护理的74例产妇纳入观察组,将未定时进行产检、参与康复护理的74例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顺产率4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 h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子痫发生率为1.35%,对照组为9.46%(7/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子痫发生率,同时加快产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60例.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12、24 h出血量比较,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作用明显,能够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袁华香 《当代医学》2016,(35):116-117
目的 探讨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选初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对象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48例)则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添加产后乳房护理,对比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测定2组患者护理后泌乳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低于对照组,而产后48h泌乳量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6.3%,对照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乳房护理能有效缩短初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并提升其产后48 h内泌乳量,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6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研究组产妇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总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护理效果,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率,可大力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产妇剖宫产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加强其自护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予产妇产后行催乳仪联合乳房护理,将护理结果行分组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03例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51例)、催乳仪组(52例),分别开展产后常规护理、乳房护理+催乳仪,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催乳仪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Ⅰ级、Ⅲ级程度分别为32.7%、26.9%,与常规组15.7%、4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催乳仪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为(19.67±3.28)h,少于常规组的(31.69±2.4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催乳仪组产妇护理总有效率为94.2%,高于常规组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用催乳仪联合乳房护理,可降低乳房肿胀程度,缩短开始泌乳时间,提升护理效率,临床具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吕维维 《黑龙江医学》2017,(11):1138-1140
目的分析无痛示范病房规范化护理对胃癌癌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选用无痛示范病房规范化护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及依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采用无痛示范病房规范化护理的效果较佳,其能够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孕产妇围产期的效果。方法:选待产孕妇120例,依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围产期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产期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评价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孕产妇围产期实施的有效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揭小军  韩丽琼 《当代医学》2021,27(33):19-21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预防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9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常规缝合的48例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的48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疗效、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产后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97.8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2 h及24 h产后出血量、SDS及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58%)低于对照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后行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改善产妇产后负面情绪,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科新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不良情绪(焦虑、抑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产科新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变化、分娩方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新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缓解产妇抑郁及焦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患者归为研究组,给予流程管理法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过程各时间指标水平、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出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院内诊断时间、院内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病死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和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转运成功率为100.00%、急救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和8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法能够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和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择期剖宫产产妇术后舒适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择期剖宫产产妇为观察对象,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和GCQ舒适量表评分。结果:术后第12 h和第24 h,研究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GCQ舒适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率为97.67%(4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择期剖宫产产妇术后舒适度和降低疼痛程度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田莲  招小燕 《当代医学》2012,(35):127-128
目的探讨产妇分娩期实施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2年4月产科收治的分娩产妇412例分为观察组(n=206)与对照组(n=206),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妇护理满意率、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护理满意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期采用舒适护理可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邹丽君 《吉林医学》2013,(33):7089-7089
目的:研究护士长运用五常法在骨科优质护理病房规范化管理实践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患者住院资料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与常规组(16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干预措施护理,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总满意率为100%,常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7.5%,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长在骨科优质护理采用五常法,规范化管理病房,提高对患者护理的质量,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急救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外伤急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基本情况、预后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手术时间、手术至病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救护差错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急救患者经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后,抢救时间极大缩短,且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宁陵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产妇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时、产后2 h及12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失眠、头昏及尿潴留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阴道分娩产妇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抑制产后出血现象,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分娩后的身体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以及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行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阴道分娩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SDS评分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阴道分娩产程时间,控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抑郁率、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保证产妇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20.
王红梅 《当代医学》2016,(12):98-99
目的 研究孕晚期互动式护理干预对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产妇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2例).实验组除了常规产检,在孕晚期还接受互动式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予以常规产检.对2组产妇最终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177.31±38.27)mL、(267.74±40.63)m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初产妇孕晚期进行互动式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了产妇的分娩结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