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防性加温输液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和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加温输液。比较两组体温值、凝血指标和酸碱指标变化,28 d存活率,寒战、低体温发生率。 结果 两组体温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入院后4、8、12、24 h体温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水平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24 h TT水平高于入院时,观察组入院6、12、24 h 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24 h FIB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6、12、24 h血乳酸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水平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6、12、24 h pH值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加温输液可减少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英华 《当代医学》2016,(32):117-118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急性心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析比较2组的抢救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7%,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7%和20.9%,住院时间分别为(3.2±0.5)d和(7.5±1.4)d,2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7%和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SIP)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SIP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SIP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吴尔光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05-1506
目的 探讨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肺康复锻炼,评价运动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入院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肺康复锻炼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显著,可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再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老年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1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定喘汤,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且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再入院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肾病综合征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药学监护管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再入院率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临床缓解率为88.7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依从性评分观察组为61.11±6.48分,对照组为52.13±6.06分,两组治疗依从性均较前下降,但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2.25%,低于对照组的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82.05±6.10分,高于对照组的73.17±5.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监护管理可明显提高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潘静  郑永克  林雯  戴新建 《浙江医学》2022,44(15):1614-1617
目的探讨老年人小气道功能障碍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门诊和住院且完成全套肺功能检测的老年人122例,其中单纯小气道功能障碍62例(观察组),肺功能正常6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肺弥散功能指标与小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肺弥散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速(MEF50)、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速(MEF25)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分别均呈正相关(r=0.323~0.599,均P<0.05),两组弥散比(KCO)与MEF50、MEF25和MMEF均无相关性(均P>0.05);观察组患者DLCO、K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中重度患者DLCO低于轻度患者(P<0.01),但K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LCO和KCO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老年人单纯小气道功能障碍对肺弥散功能有着一定程度影响并存在相关关系,建议对同时存在已知非职业因素引起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职业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损伤评定时,DLCO指标采用相应公式矫正后再判读以减少假阳性。  相似文献   

8.
孙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03-105
目的探讨动态观察血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的变化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入院次日(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血CRP和DD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入院时颈动脉狭窄的比例为43.3%(2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18/6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糖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CRP和DD水平在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第3、7、14天CRP水平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7天CRP水平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4天CRP水平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7、14天DD水平高于第1天,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妊娠剧吐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11~2013-10间于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妊娠剧吐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焦虑抑郁值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7.83%、(5.98±2.54) d,对照组为78.26%、(10.15±3.85) d,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值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组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6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改善患者出院时的紧张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治疗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损伤患者105例,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时间(53.4±5.5)d、下床活动时间(4.3±1.8)d、住院时间(8.6±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1.5±6.2)d、(7.1±1.7)d、(14.3±1.4)d,且术后膝关节评分(82.5±8.6)分高于对照组的(70.8±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技术在治疗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6例施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围术期功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肺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肺功能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与术后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肺功能较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术后发生肺感染3例,肺不张2例,呼吸衰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肺癌患者施行围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提高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184-187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的106 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手术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静滴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术后疼痛、炎性反应缓解及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炎症反应缓解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9.65±5.45)h、(3.45±0.66)d、(5.75±0.5)d,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手术联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声带息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吴凡  郑家平  邵国良  罗君 《浙江医学》2018,40(5):452-456
目的比较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CC合并PVTT患者65例,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33例(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3DC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后3个月)疗效、生存率、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PVTT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vs9.09%,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1%、28.1%、12.5%,对照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0.3%、6.0%、0.0%。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3DCRT相比,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在短期内更能有效控制癌栓进展,相对延长PVTT进展时间,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静脉点滴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静脉点滴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 d、14 d后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略高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单用依达拉奉比较,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82-86
目的 探讨呼吸慢病管理平台在C、D 组稳定期COPD 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评分为C、D 组稳定期COPD 患者132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 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上应用呼吸慢病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及CAT、mMRC 与BODE 指数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 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AT 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处于0 级和1 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物联网技术对C、D 组稳定期COPD 患者进行慢病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激素治疗在青春期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所收治青春期子宫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并予以激素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住院用药治疗后1d、2d及7d的阴道出血量、治疗总有效率及凝血指标(包括PT、aPTT、TT、Fbg)、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入院时阴道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2d、7d后,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 (39/45),高于对照组62.2% (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各项凝血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时两组PT、aPTT、TT均缩短、Fbg升高(P<0.05),观察组入院1个月时的PT、aPTT、TT短于观察组,Fb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激素治疗青春期子宫出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0.8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头颈肿瘤外科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临床护理路径下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2±2.5)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4.3±2.6)d;观察组治疗费用(10231.6±636.5)元,对照组治疗费用(33251.6±732.8)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晓率(观察组96.7%,对照组83.3%)、满意度(观察组98.3%,对照组86.7%)上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路径下开展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和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治疗费用,可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评价优质护理应用于妇科病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选取妇科病患者8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进行随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并全面的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相关妇科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为56.0%(224/400),观察组为95.5%(38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5±3.3)d,观察组为(8.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5.25%(301/400),观察组为98.00%(392/400),2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