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相似文献   

2.
史亿民 《工会博览》2013,(16):14-14
一天,下班回家,婆婆带着儿子正在楼下玩耍。儿子见到我.脸上立刻呈现出兴奋的表情,一边嘴里叫着“妈妈”,一边摇摇摆摆向我走来。此时此刻儿子觉得见到妈妈很幸福。他的幸福感染了我。  相似文献   

3.
常雪云原来是河南商丘市人,由于婚姻变故而黯然离开家乡赴郑州定居:2008年3月,常雪云的儿子高鹏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她经过调查,发现已“认罪”的“肇事者”其实是在给老板“顶包”,从此她卷入了一场错综复杂的诉讼纠纷,但经过不屈不挠的努力后,她最终为儿子讨回了公道……  相似文献   

4.
强江海 《工会博览》2006,(18):17-19
为了点燃儿子对生的希望,她背起儿子开始了长达四年零六个月的行走,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34座城市。在行走的过程中,她和儿子缔结了生命协定,并肩同绝望作战。儿子趴在妈妈的脊背上写下了长达5万字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25日,是重庆忠县的许国萍老师最欣喜、最激动的日子。因为这天,她接到了上海复旦大学录取她儿子徐军的通知书。捧着那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她回想起一年前儿子在网络游戏漩涡中迷失的日日夜夜,欣慰而感慨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自己的绝地拯救,终于把萎靡不振的、“着了魔”的儿子拽出了可怕的网络游戏漩涡,还原了一个青春勃发、阳光灿烂、好学上进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6.
我妈妈很爱我,但她的“爱心”举动太过分了!她老是向同学打听我在学校的表现,偷看我的私人日记,用家中电话分机偷听同学打给我的电话等。我说她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侵犯了我的隐私权,可妈妈却说她作为监护人,享有知情权,我的隐私权应让位于她的知情权,请问,究竟是我的隐私权重要还是她的知情权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三月八号中午,重庆市珞璜幼儿园内,6岁的小思琦高兴地跑出教室,正寻找接她的家人.园长走到她跟前说:“小思琦,祝你生日快乐,这是你的生日蛋糕”,“谢谢园长”,“这蛋糕不是我送的”,“是妈妈送的吗?怎么没看见她呢”“也不是”。“那是谁送给我的生日蛋糕呢?”思琦大大的眼睛里含起泪花仍然高兴的说:“我终于有了生日蛋糕”。  相似文献   

8.
六安市双河镇一对农村母子不幸同患一种俗称“玻璃人”、极易跌跤骨折的罕见脆骨病,下肢均已萎缩瘫痪。明白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朴素道理的文盲妈妈.为了不让儿子离群自卑,每天用一辆手摇小三轮车载子求学,并与儿子成为同窗。伟大坚强的妈妈,用感天动地的无限爱心和耐心.为残疾儿撑起一方无雨的天空……  相似文献   

9.
她是湖北武汉市的一个普通下岗女工。她叫吴章鸿。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成了一个离异的单身母亲。因为她没有大学文凭,原本在科研单位的她,因单位改制,她一下子便失去了工作,成了一个“自由人”。她不仅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还用顽强和智慧把儿子吴纯培养成才。  相似文献   

10.
开心酒吧     
《工会博览》2005,(24):74-74
推理 小静男朋友是个很节约的人,但就是电话费高。 元旦前,小静回了趟家。聊天时,小静把男朋友的情况都告诉了妈妈,妈妈一直笑着听小静说,当谈到电话费时她皱了皱眉。最后,妈妈试探着问小静:“小静,你男朋友他……他……是不是结巴?”  相似文献   

11.
“妈妈,您在哪里啊?妈妈,您回来吧,儿子海峰、女儿友珍和几姊妹在苦盼您回家啊……”2009年7月以前,一辆贴满《悬赏万元寻母》的广告、载有高音喇叭的宝马车,在渝西、川南一带城镇、村庄和旷野穿梭往来。  相似文献   

12.
高颖 《工会博览》2008,(1):16-16
她对待职工为人和气,融洽相处;她对待工作身先士卒,严抓细管。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为铁路的电气化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就是“孩子妈妈作业班”的带头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一分公司女工配线班工长张守红。  相似文献   

13.
示弱教育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世强先生讲《易经》“阴阳八卦”时说,“天底下的变化就是一个阴一个阳”。地靠什么去拉住天?就靠地心引力而已嘛。她不说话,所以你看妈妈就是地,她不说话,爸爸都听她的。你一说话爸爸就反感,你说那么多,你不说我都听你的,很奇怪。因为大地不说话,结果老天都听她的,就是因为她懂得把天捧得高高的——你是天,你是我的夫君——他就做牛做马。  相似文献   

14.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自小起,她就是大人和医生眼中的“弱智儿”,但有一个人却毫不气馁,一直把她当成一个正常人,用那海洋般的母爱去呵护她、关爱她。终于,她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先是考上了名牌大学,继而考入亚太地区排行首位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成为硕士生;她如今已在世界500强的一家企业任业务主管……这些奇迹的发生.缘自一个有世界上最美的称呼的人,那就是:“妈妈”!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数一数二两妇聊天,谈到儿子的功课。一个问道:“你儿子的数学成绩如何?”“老师说他的数学是班上数一数二的。”“我儿子的老师也这么说。”第一个接着说,“他数到三以上就弄错了。”找个好名字一个老太太把一张有奖征答优胜者的名单的报纸翻来翻去,左看右看,我不禁问:“老太太,你找什么?要我帮忙吗?”“不用了,”她笑了:“我只是想替孙儿找个好名字。”  相似文献   

16.
不被欣赏     
柏杨 《法制博览》2010,(3):27-27
“被欣赏”,那就是说,自己的长处被欣赏,自己的短处被原谅。一个人能有这种际遇,真是一连八代老祖宗都做好事,修下来的福。政治上如此,家庭中更是如此,闺房之内,最凄凉的事,莫过于自己的长处不被欣赏,自己的短处不被原谅。有一个小女孩淘气万分,妈妈责备她,说她是一个“坏女孩”。  相似文献   

17.
医生和护士都叫她“苗苗”。 2岁的苗苗已经睡着了。睡在医院的病床上。妈妈陪在她的身边轻轻地拉着她的手。  相似文献   

18.
现在社会复杂了,学生中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多了,教育帮助指导这些学生是一件很苦、很细致的工作。我最重要的感受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或行为偏差,一定要“双管”齐下,帮学生还要帮家长。有一个女学生,生活在一个干部家庭,父母望女成凤,要求她考试一定要考前几名,电视也不许看,还出了三万元,让她读基金会中学,学习难度增大,仍一个劲地要女儿考班级前几名。女儿心理压力太大,实在受不了,发展到与父母感情淡薄,甚至对立,不愿与父母讲一句话。对母亲只是一个“喂”,不愿叫“妈妈”。有一次吃饭时,她在小房间睡觉,父亲去叫她…  相似文献   

19.
儿子从小就显示出浓厚的“性趣”,公务员老爸对儿子进行了“西方式”性教育。结果,不当的性教育使儿子频频在学校上演“骚扰门”。公务员老爸忙着为儿子“扑火”的同时,也不得不一次次地为儿子转学——  相似文献   

20.
驶得万年船     
放暑假了,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却不回来,说是要与几个同学出去搞社会调查。调查穷人的生存状态,看穷人的生活到底有多苦。启程前,说是搞调查要钱,她先是让她妈妈往她卡上打了800元,随后又让打了200元,说是“怕带的钱不够”。我心想:穷人再苦,她也不会让自己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