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最佳吸收部位和探讨灯盏花素的吸收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循环方法研究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和肠壁通透性。结果 :在 5 0~ 40 0ug/ml浓度范围内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无高浓度饱和现象 ,P值基本保持不变 ;在pH 6 0至pH 7 4范围内吸收不受pH影响 ;在各肠段的百分吸收率和肠壁通透系数均无明显差异 ;促吸剂Tween 80和大豆磷脂对灯盏花素具有明显的促进吸收作用 ;吸收动力学参数为 :ka=0 0 163± 0 0 0 64min-1,ke=0 0 668± 0 0 15min-1。结论 :灯盏花素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提高药物溶解度和采用促吸方法提高通透性 ,将能有效地促进灯盏花素的吸收 ,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灯盏花素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 ,可以将灯盏花素研制成缓释片剂  相似文献   

3.
药物转运蛋白对灯盏花素小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药物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灯盏花素小肠吸收的影响。方法:HPLC法测定大鼠肠液中灯盏花素的浓度,以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SPIP)研究药物的小肠吸收,计算不含抑制剂药物组和含抑制剂药物组的小肠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含P-gp抑制剂药物组与原药组相比,Papp没有显著变化;含MRP2抑制剂药物组与原药组相比,Papp显著增加。结论:P-gp对灯盏花素的小肠吸收基本没有影响,而MRP2可将吸收的灯盏花素从肠上皮细胞内又转运回肠腔,从而降低灯盏花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延胡索乙素在大鼠小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和立体选择性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实验和在体分离肠袢实验,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手性固定相拆分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对映体的峰面积比值.结果 延胡索乙素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10,25,50 mg·L-1时,肠吸收速率常数Kz分别为0.403,0.461,0.402 h-1;不同pH值4.5,6.5,8.0时Kz分别为0.353,0.458,0.409 h-1;在体动物实验测得延胡索乙素对映体间的峰面积比值均接近0.5:0.5.结论 不同的药物浓度和pH值对延胡索乙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延胡索乙素两对映体在体肠吸收没有差异,不存在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在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汉防己甲素的量,分别研究药物质量浓度和吸收部位对汉防己甲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在5.4~21.8μg/mL药物质量浓度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无影响;各肠段的Ka回肠〉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分别为0.1686、0.1260、0.1254、0.1109h^-1。结论汉防己甲素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汉防己甲素在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的离体、在体经鼻吸收特性,为灯盏花素的鼻腔给药制剂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C扩散池,以新鲜犬鼻黏膜为渗透屏障,以含灯盏花乙素0.25、0.50、1.25 mg/mL的灯盏花素PBS液(pH 6.5)为释放液,以空白PBS为接收液,进行渗透试验;采用大鼠鼻腔循环灌流法,以1.01、1.70、4.48 mg/mL灯盏花素PBS溶液(pH 6.5)作为鼻腔循环液,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进行在体鼻黏膜吸收试验。结果灯盏花素高、中、低质量浓度组的犬鼻黏膜渗透系数分别为3.6×10-5、1.272×10-3、1.856×10-3cm/min(n=3)。随着灯盏花素的质量浓度增加,其渗透系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高、中、低质量浓度灯盏花素的大鼠在体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4.5×10-3、2.3×10-3、1.7×10-3min-1,随质量浓度的增加,鼻黏膜吸收量逐渐增加,但其吸收速度常数较小。结论灯盏花素可经鼻吸收,质量浓度对其吸收的影响较大,适合制备成经鼻给药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7.
瑞香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瑞香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对大鼠小肠段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部位及整段小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比较瑞香素在各肠段的吸收参数。结果在0.024—0.096mg/mL浓度范围内瑞香素在小肠的吸收量与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药物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从十二指肠到结肠有所增加,但Ka值基本不变。结论瑞香素在大鼠小肠各段均有吸收,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灯盏花素在不同时间点对 HepG2肝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载脂蛋白A5(apoA5)表达和三酰甘油(TG)含量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灯盏花素与 PPAR‐α、apoA5、TG 之间的时间依赖关系,为进一步探索灯盏花素调节 TG 代谢的具体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在前期实验基础上选取100 mmol/L 灯盏花素,处理 HepG2细胞不同时间点:(1)0 h(空白对照)组;(2)6 h 组;(3)12 h 组;(4)24 h 组;(5)36 h 组;(6)48 h 组;检测各组细胞内 PPAR‐α、apoA5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和 TG 含量。结果灯盏花素可升高 HepG2细胞内 PPAR‐α、apoA5表达,降低 TG 含量(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结论灯盏花素能降低肝细胞内 TG 含量,其机制可能通过使 PPAR‐α表达水平增加,从而增加 apoA5表达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灯盏乙素的体外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Scu)的体外降解动力学。方法将灯盏花素溶解在pH6.8及pH7.4磷酸盐缓冲液及不同浓度的家兔小肠内容物、肝组织匀浆和血浆中,37℃恒温水浴,降解一定时间后取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cu的浓度,考察其降解动力学。结果Scu在缓冲液和生物样品中的降解均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过程,4%、2%及1%的肝组织匀浆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19、0.34及0.69h;在20%、10%及4%的小肠内容物中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2、3.17及6.75h;在100%、20%及10%的血浆中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08、10.13及21.46h。而在pH6.8及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其降解半衰期则分别为111.8h和315.0h。结论灯盏乙素体外不稳定,在生物样品中降解迅速,肝脏、血液、小肠等都是Scu可能的降解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在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将5只正常Wistar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再将经链脲佐菌素造模的5只糖尿病大鼠作为实验组,每组大鼠分别按16mg/kg的剂量静脉给予灯盏花素,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处理后,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药浓度,绘制灯盏花素平均药时曲线图,用DAS 2.0拟合药动参数,对比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药动学差异。结果灯盏花素在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药物达峰浓度、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大,清除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在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有显著性的差异,可能与糖尿病大鼠肝、肾功能受损有关,临床用药时应适当减小糖尿病患者灯盏花素的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家兔离体回肠管收缩反应的影响。【方法】在离体家兔回肠管上,观察不同浓度灯盏花素对各致痉剂引起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素对乙酰胆碱、氯化钾和氯化钡引起家兔离体回肠管收缩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灯盏花素对回肠管的抑制作用可能由胆碱受体介导,或直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具有钙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SPIP),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液中缬沙坦的浓度,研究缬沙坦的肠吸收动力学与P-糖蛋白(P-gp)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对缬沙坦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缬沙坦为全肠段吸收,吸收速率与灌流液的pH和肠段部位有关,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和回肠顺序下降。缬沙坦在十二指肠的非线性吸收动力学参数为Ka=0.328 h-1;Vm=72.652μmol/(L.h);Km=10.968μmol/L;Vms=69.115μmol/(L.h);Kms=0μmol/L。空肠、结肠和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595±0.091),(0.586±0.153)和(0.551±0.030)h-1。与原药组相比,含P-gp抑制剂药物组Papp显著增加,含OATP抑制剂药物组Papp显著减少(P<0.05)。缬沙坦的肠吸收机制为主动转运-被动扩散混合吸收,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急性肺栓塞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与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在制备肺栓塞模型时均采用颈总静脉注射自体血栓的方法,假手术组则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灯盏花素低剂量组、灯盏花素高剂量组腹腔注射灯盏花素进行干预。取大鼠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大鼠肺系数、湿质量干质量比(W/D);检测大鼠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较模型组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均升高,灯盏花素高、低剂量组肺系数、W/D、MD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SOD活性较模型组升高。结论:灯盏花素对急性肺栓塞大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Ye L  Liang FG  Yang XS  Shi J  Wang F  Liu W  Zhao J  Liu Z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074-1081
目的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肠道处置,为其在临床的使用和开发提供有用的信息。方法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采用Caco-2细胞模型和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肠道处置。结果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是11.92%。在Caco-2细胞模型中,脱水穿心莲内酯从基底膜到顶端膜方向转运的表观渗透系数(5.37×10-5cm/s)约等于其从相反方向转运的表观渗透系数(4.56×10-5cm/s),表明外排转运蛋白没有参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细胞转运。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没有代谢。脱水穿心莲内酯经胆汁排泄,其排泄量约占吸收量的0.1%。在P-糖蛋白和乳腺癌蛋白抑制剂的作用下,脱水穿心莲内酯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和胆汁排泄量都没有提高(P>0.05)。结论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11.92%。它在肠道中的吸收较好,不进行代谢。外排转运蛋白例如P-糖蛋白和乳腺癌蛋白不参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细胞转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羟基积雪草苷在大鼠肠段各段的吸收特征,探究其在肠道的吸收机制,为设计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和方法,探明羟基积雪草苷的肠道吸收部位和吸收特征,以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其肠吸收的影响。结果/b> 羟基积雪草苷在大鼠小肠段吸收强于大肠段,其吸收速率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而不同浓度的羟基积雪草苷溶液回肠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在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中,聚山梨酯-80对羟基积雪草苷的回肠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 羟基积雪草苷的肠吸收主要集中在小肠中段,且吸收机制推测为被动扩散,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可以促进其回肠吸收。  相似文献   

16.
灯盏花素对乙酸所致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并比较灯盏花素、西咪替了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乙酸致大鼠慢性胃溃疡。结果灯盏花素可使溃疡(出血点)面积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比 P< 0. 05),溃疡抑制率为61.1%,西咪替了的溃疡抑制率为 71.9%,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脓毒血症模型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血症模型组和灯盏花素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大鼠脓毒血症模型。灯盏花大、中、小剂量组在造模后立即分别给予灯盏花素5、10、20mg/kg尾静脉注射。术后24h处死大鼠,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摘取肾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NGAL和KIM-1蛋白含量。结果与脓毒血症组比较,灯盏花素大、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cr、BUN、NGAL和KIM-1水平及肾组织NGAL和KI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灯盏花素小剂量组肾脏病理改变未见好转(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以显著改善脓毒血症模型大鼠肾组织损伤,降低血清NGAL和KIM-1水平及肾组织NGAL和KIM-1蛋白表达量,对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千金子甾醇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情况以及P-糖蛋白( 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2)对千金子甾醇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灌流液中千金子甾醇的含量,计算吸收速率常数( Ka )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千金子甾醇在大鼠结肠的Ka 及Papp最高(P<0.05)。加入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后,千金子甾醇在结肠段的Ka 及Papp显著增加;而加入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后,千金子甾醇在大鼠结肠段的Ka及Papp普遍降低。结论千金子甾醇在肠道中的主要吸收部位为结肠,推测千金子甾醇可能为P-gp的底物,而非MRP2的底物。  相似文献   

19.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中补骨脂素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及其机制,探讨其在临床上血药浓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方法:采用改良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通过颈静脉插管补充血液、肠系膜静脉插管采集血样,同时收集灌流流出液,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素含量,计算其通透率。结果:补骨脂素在大鼠小肠内通透率较高,吸收较好。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灌流时均以约30%的比例吸收入血,且通透率Plumen,Pblood在所测浓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结论:补骨脂素在大鼠小肠的转运机制为被动转运,不受P-糖蛋白的影响,临床上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可能与肝脏的首过效应有关,而非小肠吸收代谢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