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闪中的价值。方法对初诊的30例及20例疑似APL的患者进行FISH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对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动态观察,进而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结果30例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90%(27/30),1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AML-M2;20例未确诊者中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15%(3/20),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50%(10/20),其余7例未检测到以上两种融合基因。达到完全缓解(CR)后有7例融合基因阴性,随访至CR后2年,发现7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比例较高患者分别于1-3个月后复发。结论FISH技术对APL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并精确定位复杂核型中融合信号的位置,可用以确定白血病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进行治疗后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
刘小宁  衡春  陈凤丽 《吉林医学》2010,(35):6514-6515
目的: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及染色体分析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的价值。方法:骨髓细胞24h培养后,采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同时染色体R显带法分析是否存在t(15;17)。结果:41例确诊的APL患者中FISH检测发现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检出率为100%,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典型t(15;17)38例,复杂核型1例,正常核型2例,检出率为92.7%。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和染色体分析是诊断APL的可靠方法,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灵敏度更高,可作为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水平,评估实时定量RT-PCR技术在辅助白血病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 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1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血病融合基因M-bcr/abl或PML/RARα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CML患者的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3.3%(28/30);检测15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6.7%(13/15).2)3例CML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定量检测bcr/abl 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2/3).15例APL患者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经亚砷酸+化疗治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7/15).结论 实时定量RT- PCR 技术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准确性高,在辅助临床诊断和白血病患者药物疗效判定方面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CCG)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ML多探针FISH系统[包括PML/RARα、AML1/ETO、CBFβ/MYH11融合基因,MLL基因重排,Del (20q),-7/Del (7q),Del(5q)及P53基因8种探针]对30例该地区新诊断维吾尔族成人AML进行检测,同期进行常规CCG.结果 30例AML中有20例多探针FISH检测出细胞遗传学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6.7%.而CCG的异常检出率为36.7%,相对应的遗传学异常仅检出9例,另检出2例多探针FISH不能检出的异常.多探针FISH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CCG(P <0.05),且两者结合可将检出率提高至73.3%.结论 多探针FISH对于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较CCG高,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ML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为该地区维吾尔族成人AML的精准诊断提供更多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常见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在白血病诊断与分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病人白血病细胞染色体畸变涉及的86种融合基因和临床白血病类型的相关性,探讨常见融合基因筛查法在临床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1例初发或者复发的白血病患者及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提取RNA,用32条特异性引物逆转录为cDNA,利用白血病29种染色体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的86种mRNA剪接变异体引物,分8管进行多重RT-PCR,筛查白血病融合基因.结合临床状态和形态学观察了解融合基因与白血病类型的关系.结果:白血病中115例(71%)分别检测出10种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包括AMLl/ETO、PML/RARα、PLZF/RARα、dupMLL、MLL/AF6、MLL/AF10、CBFβ/MYHll、BCR/ABL、Hoxll、Evil.其中5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00%检出BCR/ABL;2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88%检出融合基因,其中21例APL检测出PML/RARα,1例APL检测出PLZF/RARα;AMLl/ETO阳性的17例急性白血病(AL)16例为FAB-M2亚型,1例为混合型白血病;CBFβ/MYH11阳性的4例AL 3例为FAB分型的M4,1例为M5,属于向粒单细胞系统分化的白血病.16例AL检测出MLL基因异常,其中MLL/AF6白血病均为FAB分型的M5,具有典型的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特征.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检测出BCR/ABL.8例MDS病人中2例检测出融合基因,其中AMLl/ETO阳性的MDS-RAEB很快发展为AML.结论:这种以多重RT-PCR为基础的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筛查法可以准确、快速而且可靠地确定白血病的分子类型,提供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荧光原位杂交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前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及其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PML/RARα易位探针对8例初诊和6例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1例正常对照进行t(15;17)融合基因检测,并与经典细胞遗传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G显带分析8例初诊患者均为t(15;17),6例缓解患者中3例为t(15;17),3例为正常核型。FISH检测显示,8例初诊和5例缓解患者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红,绿荧光信号,只有1例缓解患者和正常对照为正常15红色信号和17绿色信号。研究发现2例M3V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达80%以上,一般M3阳性率在60%左右,缓解中的患者阳性率普遍下降在20%以下,另外发现2例15三体患者和2例伴RML/RARα融合基因的同时增加1条17号染色体的绿色信号。结论 FISH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子遗传学新技术,对M3的诊断及缓解后残余的畸变肿瘤细胞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了30例APL患者的PML/RARαmRNA.结果30例APL患者中22例检测到PML/RARαmRNA,其中16例为L型,6例为S型.结论Nested PCR是检测APL患者PML/RARαmRNA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结果。方法 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合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 46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3.5%(P=0.997);69例完全缓解CM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4%和58.1%(P<0.005)。32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8%和90.6%(P=0.996);114例完全缓解AP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和7.0%(P<0.025)。12例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NLL-M2)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0.0%(P=1.0);16例完全缓解ANLL-M2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2.5%(P<0.05)。结论 RT-PCR较nPCR更为敏感而准确,应用RT-PCR可以提高微小残留病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对50例经形态学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反应的观察。 结果表明,50例中45例有典型的染色体易位t(15;17)及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PML RARα 型APL),用ATRA治疗显效;另3例为三种基因异质型,分别为早幼粒细胞锌指蛋白基因(PLZF) RARα 型APL、PML-RARα 型APL和PML-RARα-型APL,经ATRA治疗均无反应,其余2例经形态学仔细复核,分别属M_(2α)和M_(5b),前者用ATRA治疗有效,后者无效。作者认为,APL为不均一性疾病,形态学是确诊APL的重要依据,少数患者应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转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对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诊断、连续缓解和复发的整个过程应用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进行监测。结果该患儿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以及融合基因检查确诊为APL,缓解期间PML/RARα融合基因始终阳性;完全缓解30个月后复发,而此时染色体恢复正常、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查示转型为AML-M5,转型后经再诱导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转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特殊复发形式,耐药性强,治疗效果差。其原因可能与白血病次级克隆扩增或药物诱导的克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C-DF-FISH检测我院26例AL患者相应的AML1/ETO、MLL、PML/RARa融合基因,并与常规R-显带技术进行比较。结果 26例AL患者中,R-显带发现4例存在标记染色体,检出率15.4%(4/26),17例为正常核型和其他异常核型,未检出包含11q23染色体异常,DC-DF-FISH检测发现8例特异目的基因为阳性,包括R-显带检测出的4例,检出阳性率30.8%(8/26)。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PML/RARα、MLL、AML1/ETO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A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戴辉  杨建民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9):538-539,546
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后的治疗方案. 方法 32例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后,14例采用ATRA、联合化疗交替治疗,18例采用ATRP、联合化疗及As2O3序贯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PML/RARα融合基因的影响. 结果 序贯组、交替组3年累计CCR率分别为87.3%和52.6%,两组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联用As2O3序贯治疗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 APL患者CR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及As2O3序贯治疗,持续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ML1/ETO[t(8;21)(q22;q22)]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 对66例AML(M1,M2a,M2b,M5,MDS-RAEB-Ⅱ) 骨髓片用瑞氏染液染色后,按照国内AML 分型标准进行观察分析;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ML1/ETO 融合基因.结果 M2a 52例, M2b 8例, M5 2例, M1 2例,MDS-RAEB-Ⅱ 2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为34.84%,其中(14/52)26.9%,(8/8)100%,(0/2)0%,(0/2)0%,(1/2)50%.回顾分析AML1/ETO阳性病例骨髓涂片,都检测到多少不一的异形中幼粒细胞.AML1/ETO阳性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首次化疗完全缓解(CR)率为78.4%(9例M2a、8例M2b及1例RAEB-Ⅱ),4例M2a 2次化疗后达到CR,1例M2a 5次化疗仍为NR.结论 AML-M2b都有AML1/ETO融合基因改变,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在骨髓涂片中能检测到异形中幼粒细胞.  相似文献   

14.
李运斌  李欣 《吉林医学》2012,33(9):1920-1921
目的:探讨并分析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白血病融合基因中的检测与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包括bcr/abl、PML/RARa、AML/ETO所有融合基因融和变异的引物阳性率。结果:3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总阳性率为83.4%。1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a融合基因的总阳性率为57.1%。6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患者,AML/ETO总阳性率为27.9%。结论: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具有较高准确性、灵敏性、简便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郑丽霞  王玲  谭获  徐军 《广东医学》2006,27(12):1852-1853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筑巢式RT—PCR技术检测15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在7例初诊APL中我们检测到t(15;17)一种新的异构体——S变异型,其PML基因断裂点位于外显子4区域。对其中4例患者的追踪检测发现,随着临床治疗,基因表达由S变异型逐渐向经典S型转变。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存在一种新的异构体——S变异型,S变异体与其临床治疗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QF  Sun J  Zhang Y  Liu XL  Xu B  Xu D  Feng R  Meng FY  Song LL  Zhou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61-1564
目的 探讨激活骨髓 (ABM)自体移植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的意义。方法  31例病人 ,第一次完全缓解 (CR1) 2 7例、CR2 3例、第二次复发部分缓解 (PR) 1例 ;移植预处理方案 :2 7例接受MAC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环己亚硝脲 )方案 ,5例用TBI +CY(全身放疗 +环磷酰胺 )方案 ;荧光原位杂交测定PML/RARα融合基因 ;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评估移植后无病生存率 ,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PML/RARα阳性、移植前状态 (CR1与CR2和PR)、初治时白细胞 (WBC)和血小板 (PBC)值对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 CR1病人移植后无一例复发 ,移植后无病生存期 3~ 113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 4 6个月 ,5年无病生存率为 10 0 % ;CR2病人 1例于移植后 19个月复发 ,另 2例分别无病生存为 7与 4 8个月 ;PR患者在移植后获CR 8个月复发。移植后全部病人均获得造血重建 ,无一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多因素分析长生存与移植前状态相关 (P <0 .0 5 ) ,而与性别、PML/RARα阳性、初诊时WBC和PBC数无关 ;诱导缓解后PML/RARα阳性与初诊时WBC和PBC数相关。结论 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CR后的APL病人能降低复发率和提高无病生存率、尤是CR1后的APL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治疗和PML—RARα融合基因连续检测的意义。方法:以全反式维A酸(ATRA)单用或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常规联合化疗巩固,常规化疗、小剂量化疗和维A酸(Tretinoin)交替维持治疗的方案,治疗10例儿童APL。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RT—PCR)方法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连续检测PMI—RARα变化,作为鉴测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指标。结果:10例APL中完全缓解(CR)9例,CR率90%。9例CR患儿中4例在CR后14~42个月复发;1例仍在继续治疗中;生存期达34个月;4例在连续CR4~5年后已停药,停止治疗时间为18~96个月,生存期达72~156个月。10例患儿中,8例在病程中PML—RARα转为阴性,首次转阴时间为6~42个月,1例持续阳性。4例复发患儿中,2例复发前持续阳性,2例为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5例仍生存者,至少已2次连续检查为阴性。1例在病程中由阴性转为阳性、2例分别在持续CR36和42个月仍阳性的患儿,在治疗干预后均转阴,且长期生存。结论:在连续CR期定期检测PML—RARα可早期发现分子复发,及时干预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持续PML—RARα阴性的分子缓解是APL治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ISH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疑诊APL患者应用FISH技术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结果 21例疑诊患者中最后确诊为APL 15例,排除APL 6例.15例APL患者中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14例,PML-RARa融合基因阴性者1例,该患者经最后确诊为APL变异型,经诱导治疗后效果不佳.6例疑诊患者PML-RARa融合基因均为阴性,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结论 FISH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对APL的确诊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八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的价值。方
法采用八探针FISH系统,即以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CBFβ/MYH11 融合基因、MLL基因、
P53基因、Del(5q)、-7/Del(7q)、Del(20q)八种DNA探针对40例AM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检测,并与常规G显带核型
分析技术相比较。结果40 例AML中,共22 例多探针FISH检出了细胞遗传学改变,总阳性率为57.50%,包括:AML1/
ETO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MLL基因断裂重排、Del(5q)、-7/Del(7q)、P53基因缺失、8号染色体三体7种细胞遗
传学异常。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CCG)对于相对应的遗传学异常仅检出8例,另检出3例八探针FISH不能检出的
异常,总阳性率为27.50%。结论FISH八探针诊断技术较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具有省时、准确、高效等优点,可作为
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早期死亡APL患者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并详细记录年龄、性别、起病时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BP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骨髓中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BMLP%)、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等。结果:63例APL患者中13例早期死亡,早期死亡率20.63%。13例早期死亡APL中,7例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1,9例形态学上表现为M3v,8例为CD34+,8例为CD2+,9例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与非早期死亡组相比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和PML/RARα融合基因特点等存在统计学差异。除1例死于维甲酸综合征外,其余12例均死于脑出血。结论:外周血高白细胞,形态学表现为M3v、CD34+、CD2+和PML/RARα融合基因BCR3亚型APL早期死亡率极高,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