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30例),早期康复组(32例),体外反搏组(30例),对照组(31例)。应用Bobath疗法、Carr的运动再学习和体外反搏治疗,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简式FugI-Meyer评分(FMA),BartheI指数评定(MBI)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疗效明显优于早期康复组、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体外反搏治疗,两种治疗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治疗脑梗死偏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对脑梗死偏瘫患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3例急性脑梗死患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30例),早期康复组(32例),体外反搏组(30例),对照组(31例)。应用Bobath疗法、Carr的运动再学习和体外反搏治疗,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简式FugI-Meyer评分(FMA),BartheI指数评定(MBI)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疗效明显优于早期康复组、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体外反搏治疗,两种治疗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3.
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ration)简称ECP是一项新的疗法。在国外用它治疗冠心病已有20年历史了。我国自197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甚快,除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1)之外,目前已扩大应用范围,用以治疗脑动脉供应不足疾病(2),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症,并获得了可喜的疗效,而且全国各地正掀起使用体外反搏之热潮,如何正确使用体外反搏技术,护理工作怎样配合上去乃本文之目的。体外反搏器结构与机制简介体外反搏器实质上就是一台机械的循环辅助装置,它由三部份组成:(1)反搏衣:由八个气囊袋  相似文献   

4.
吴茂盛 《临床荟萃》1993,8(24):1135-1137
1 体外反搏的发展概况及作用原理 1953年Kantrowitz等首次提出升高舒张压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设想和实验,1962年Moulopoulos等设计了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方法,1968年Soroff等制成了人用的体外反搏装置(简称外反搏),并应用于临床,1976年中山医学院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在设计上尽量减少通气道的阻力,减少进出气电磁阀的时滞。而且充、排气时间是可调的,可以据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近年来中山医科大学研制成EECP-MC_1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经数百家医院使用,疗效显著,并经在美国2年临床验证,获得美国FDA上市前认可。  相似文献   

5.
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其特点是不需要插管、无创伤性,能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脑、肾、眼、耳和肢体等血管的血流量。目前ECP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局部缺血性疾病,同时ECP也是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对某些疾病还具有抢救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医学》2009,(9):591-591
第20届长城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GW-ICC2009)将于2009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为促进国内外体外反搏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今年特在长城会议期间安排“体外反搏与心血管康复论坛”暨“第二届国际体外反搏学术交流会”。论坛特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86年至今,对00多例患者在体外反搏治疗中,根据体外反搏的机理,灵活运用临床心理学,扩大了体外反搏的适应证,提高了体外反搏的疗效. 一、体外反搏治疗前患者的心理状况与心理护理:体外反搏治疗前了解、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正确诱导患者的心理转化,是体外反搏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体外反搏疗效的基础。体外反搏前病人能否很快达到心理适应,与病人的患病经历有关,据此可分三种类型,一是以往接受过治疗,且疗效较好的病人;或密切接触经过反搏治疗的患者;此类病人有接受到治疗并可治愈的真实感觉,再次接受反搏治疗可能有良好的、较快的心  相似文献   

8.
1前言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原中山医科大学郑振声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总结国内外体外反搏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的一项无创伤性心血管辅助循环装置。其主要差异是摒弃了既往体外反搏装置的上肢气囊而增加了一套臀部气囊,使体外反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更加显著。因此,临床上的“体外反搏”,实际上就是“增强型体外反搏”的简称。  相似文献   

9.
体外反搏并发心律失常24例分析王天慈体外反搏时诱发心律失常很少报道。我院274例用体外反搏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2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86年3月~1994年5月应用体外反搏治疗274例患者,其中24例在反搏中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8.8%...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作为辅助循环装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专设一体外反搏室,并由一名护士负责操作,1987~1989年,曾对126例老年患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反映出各种心理状态。根据他们的种种表现,我们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现将我们的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的实验室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反搏是近年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作用的机理被认为是提高缺血部位的血液灌注。血管内皮细胞与血栓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机械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如何,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评价反搏前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体外反搏康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体外反搏治疗帕金森病30例临床观察杨桂花(南昌市第三医院体外反搏室,南昌330009)我院1989年9月~1996年12月试用体外反搏治疗帕金森病,收到一定的效果。本文仅对单用体外反搏治疗或经药物治疗无效后再进行反搏的30例进行总结。1方法与结果1....  相似文献   

13.
彭婉仪  邹彦芬 《中国康复》1999,14(2):123-124
体外反搏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其治疗效果与接受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全面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本文对55例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三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7年2~12月行体外反搏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46~75岁。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3例,脑梗死《例,脑溢血后肢体偏瘫16例,肾缺血致高血压1例,血管神经性头痛18例,血管神经性耳聋1例,冠心病心绞痛2例。1.2治疗方…  相似文献   

14.
范帼英 《天津护理》1998,6(3):98-99
我院在采用WFB-Ⅳ型增强体外反搏仪对心、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根据体外反搏治疗机理.并运用临床心理护理,扩大了体外反搏(ECP)的适应症。自1992年1月开始,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试用体外反搏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体外反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安  罗玉凤  冯毅  刘仁毅 《临床荟萃》1999,14(22):1030-1031
体外反搏(ECP)是一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除用于冠心病治疗外,临床上也广泛应用于脑、肾、眼、耳科等部分疾病。ECP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报道较多,但结果不完全一致。现报道一组采用无创性心阻抗法测ECP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体外反搏患者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47.88岁,最小29岁,最大62岁。其中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19例,其余分别为脑栓塞、突发性耳聋、视网膜动脉栓塞等疾病11例。1.2 方法患者仰卧于反搏床上,WFB-V型反搏机。每天反搏1次,每次1小时,4周为1疗程。首次与末次反搏时,采用心阻抗四电极法于反搏前、中、后各测一次心阻抗。疗程中,不  相似文献   

16.
作者声明     
我们发表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2012年第11期的论文"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文章编号:1006-9771(2012)11-1074-03),经进一步观察后,发现体外反搏治疗暂不适用于糖尿病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试验组)及非体外反搏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反搏室接受体外反搏治疗。通过观察两组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运动平板试验ST段下移时间以及随访统计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住院率、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明显增高,运动平板试验试验组ST段下移1mm的出现时间的延长显著大于对照组,1年随访试验组的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住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病人接受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其心功能及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反搏用于脑梗塞的临床治疗已得到广泛注意,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血流动力学研究依然停留在动物试验阶段。我们在反搏前和反搏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颈动脉系统三个时相的血流进行了测量,旨在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体外反搏治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梁塑臻  钱孝贤 《新医学》2022,53(4):229-233
增强型体外反搏 (EECP)是一种无创辅助循环技术及装置,通过同步心脏收缩-舒张运动,改善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环节,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工作中,如慢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肌病、难治性心绞痛等。随着我国对心脏康复的逐渐重视和不断推广,EECP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未来EECP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脏辅助治疗方法,在基层医疗中让患者获益。该文就EECP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EECP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接受体外反搏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伴心功能不全患者473例,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比较分析患者在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前后的心排血量、6 min步行距离、生理健康类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以评估体外反搏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437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为多病共存状态,体外反搏治疗后,心排血量、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将体外反搏治疗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