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GT-5型超声波钢轨探伤仪是一种配有手推车的轻便的专用超声探伤设备,它具有5个通道,能同时用超声波脉冲反射法和超声波脉冲穿透法进行探伤,并配有定量的衰减器和能用数字直接显示伤损的坐标位置。适用于钢轨裂纹及焊缝裂纹、夹杂物等伤损的检测,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JGT-5钢轨探伤仪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工作通道数;具有5路发射和5路接收 2.探伤方法:同时采用超声波脉冲反射波法和超声波脉冲穿透法 3.探头工作频率:2MHz  相似文献   

2.
基于ARM的超声波发射与控制电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以基于ARM的超声波检测系统为背景,ARM微处理器S3C2440A为核心控制器,激励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和电压幅度可调的超声波发射电路.该电路的高压电源采用一种可控高压电源设计方案,能输出0~1000 V电压,重点分析了激励脉冲对超声波信号的影响、电路中各个元件对超声波激励脉冲的影响以及基于ARM的PWM控制脉冲的产生.从理论上得出发射电路中各个电阻与激励脉冲电压电流的数学关系,发射电路可以激励不同探头产生多种频率和发射功率可调的超声渡.  相似文献   

3.
在超声波无损探伤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A型数字超声探伤系统中模拟部分的设计与实现。模拟电路部分包括:激励超声波探头的宽带窄脉冲发射电路,隔离发射和接收的限幅电路,可控增益放大电路以及滤波等信号调理电路。在模拟电路的设计实现中,以STM32和FPGA为控制核心,实现对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控制。这些电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功能强大、容易实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电路性能良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探伤技术是超声波特性与现代电子技术以及微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钢轨探伤的实际出发,将超声波技术运用于现代钢轨探伤中,阐述了超声波探伤的一般原理,分析了超声波在钢轨探伤中优越性,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超声检测中的发射电路(脉冲发生器)是给探头提供电激励脉冲的装置,设计一种查超声波探伤仪的发射电路,不仅能有效地克服目前声波发射电路的某些局限性,还能方便地调节换能器激励脉冲的宽度,使发射电路处于谐振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射电路的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主要采用通用性半导体器件来设计超声检测用高速脉冲发射器。详细论述了发射电路的设计,并指出了所确定的脉冲发射电路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由PC机、单片机、GPS模块构成的钢轨超声探伤数据记录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给出了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思路。该系统能对手推车式钢轨探伤仪的仪器运行状况、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为钢轨探伤作业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虚拟超声波无损探伤系统前端电路设计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虚拟式超声波无损探伤设备,介绍了该仪器设备的前端电路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用于激励超声波探头的脉冲发射电路,高增益的超声波接收电路,以及隔离、滤波等相关的信号调理电路.在前端电路的设计实现中,以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对信号发射与接收的控制.这些电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和成熟的技术,电路功能强、易于实现,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电路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超声波检测技术在猪妊娠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高频超声波检测系统中超声波产生驱动电路,设计了一种基于直接频率合成器(DDS)芯片AD9832的高频超声波驱动电路系统。根据AD9832的工作原理.采用AVR单片机控制AD9832产生2MHz脉冲,经过带通滤波器滤波,使用脉冲变压器放大电压,激励超声波换能器发射高频超声波。通过电路仿真和制作PCB板输出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电路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各部分电路设计合理实用,并且系统体积小,成本低,功耗小,可以为高频超声波检测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要根据超声波探头在元损检测行业的使用情况,针对无损检测中探头磨损对探伤工艺的影响这个敏感问题.研究怎样提高探头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探伤的总体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钢轨探伤可靠性试验及缺陷信号采集处理要求,建立了一套基于激光超声技术的无损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高能量脉冲激光器、电磁超声换能器、嵌入式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以及带有人工缺陷裂缝的P60钢轨试件。在分析利用瑞利波探伤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激励线圈阻抗匹配方法,介绍了嵌入式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工作原理及其信号处理过程。最后利用搭建的激光超声检测系统,实现钢轨表面深度不少于0.5 mm缺陷的定位,并给出了接收信号幅度与提离距离以及缺陷尺寸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