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用逻辑质的方法分析A型行为因子与医科学生血浆皮质醇应激反应的时态效应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将75名医科学生测量分型后;分别测量安静、应激与应激后的血浆皮质醇(cortisol)指标;由守恒量建立血浆皮质醇应激测量模型,计算时态指标基础量和应激量.结果 在安静、应激与应激后状态,两种应激反应类型之间有显著逻辑差异(t=0.32,P >0.05;t≥3.559,P <0.05);时态效应指标基础量和应激量有显著逻辑差异(t≤2.326,P >0.05,t≥3.897,P <0.05);提出应激时态概念,解释应激反应的时态效应与行为因子联系.结论 在应激测量模型中,从逻辑上说明行为因子的应激时态效应.  相似文献   

2.
A型行为者对应激反应相似性的逻辑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采用逻辑质方法研究医科学生A型行为者应激相似性。方法 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将75名医科学生测评分型;再测量其应激与安静时的血浆皮质醇(cortisol)和甲状激素(T3)水平值,并分析逻辑四项指标。结果 分别在应激和安静时,其cortisol和T3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差异(t应激≤0.05058,t安静≤1.1095,均P>0.05);cortisol和T3指标每项在A型和非A型行为者间应激反应差别具有显著差性(tcortisol=2.3726,P>0、05,tcortisol≥2.8426,P<0.05 t T3≥4.7436,P<0.05,t T3=0.000,P>0.05),两种指标的逻辑性相同即相似性。结论 在逻辑上肯定A型行为者的应激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逻辑质的方法分析A型行为因子与医科学生血浆皮质醇应激反应的时态效应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将75名医科学生测量分型后;分别测量安静、应激与应激后的血浆皮质醇(cortisol)指标;由守恒量建立血浆皮质醇应激测量模型,计算时态指标基础量和应激量。结果在安静、应激与应激后状态,两种应激反应类型之间有显著逻辑差异(t=0.32,P>0.05;t≥3.559,P<0.05);时态效应指标基础量和应激量有显著逻辑差异(t≤2.326,P>0.05,t≥3.897,P<0.05);提出应激时态概念,解释应激反应的时态效应与行为因子联系。结论在应激测量模型中,从逻辑上说明行为因子的应激时态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逻辑质方法研究医科学生A型行为者应激相似性.方法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将75名医科学生测评分型;再测量其应激与安静时的血浆皮质醇(cortisol)和甲状激素(T3)水平值,并分析逻辑四项指标.结果分别在应激和安静时,其cortisol和T3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差异(t应激≤0.05058,t安静≤1.1095,均P>0.05);cortisol和T3指标每项在A型和非A型行为者间应激反应差别具有显著差性(tcortisol =2.3726,P>0.05,tcortisol ≥2.8426,P<0.05tT3 ≥4.7436,P<0.05,tT3 =0.000,P>0.05),两种指标的逻辑性相同即相似性.结论在逻辑上肯定A型行为者的应激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心理应激前后血液中部分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时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方法 以健康的男大学生49人为研究对象,用速算比赛使其产生心理应激,比较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前后的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 心理应激后血压、血浆Ang Ⅱ、ALD的浓度较心理应激前增加(P<0.05),且A型行为类型者舒张压、血浆Ang Ⅱ、ALD浓度的增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大(P<0.05);应激后血清NO浓度下降(P<0.001),且应激前后血清NO浓度的变化A型行为类型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更为明显(P<0.05);心理应激前后血浆ANP浓度无改变。结论 心理应激所致的血压升高可能既与缩血管物质浓度的增加有关,同时也与NO浓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时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方法以健康的男大学生49人为研究对象,用速算比赛使其产生心理应激,比较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前后的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心理应激后血压、血浆AngⅡ、ALD的浓度较心理应激前增加(P<0.05),且A型行为类型者舒张压、血浆AngⅡ、ALD浓度的增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大(P<0.05);应激后血清NO浓度下降(P<0.001),且应激前后血清NO浓度的变化A型行为类型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更为明显(P<0.05);心理应激前后血浆ANP浓度无改变.结论心理应激所致的血压升高可能既与缩血管物质浓度的增加有关,同时也与NO浓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心理应激与热应激对小鼠情绪及其学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和热应激对动物情绪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以及热应激对心理应激导致的行为缺陷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小鼠随机被分为基础组 (O)、空白对照组 (A)、热应激组 (B)、心理应激组 (C)、心理应激加热应激组 (D) ,建立心理应激、热应激、心理应激加热应激三种动物模型 ,对情绪和学习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定 ,比较不同应激对行为的影响 ,分析情绪和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1)C组的情绪唤醒水平明显升高 ,且明显高于D组 (P =0 .0 0 8)和B组 (P =0 .0 0 8) ;(2 )B组中央格比例高于A组 (P =0 .0 0 1)、C组 (P =0 .0 0 1)和D(P =0 .0 2 7)组 ;(3 )B组的开臂探索次数明显增加 (P =0 .0 44 ) ;(4 )B组 (P =0 .0 47)和C组 (P =0 .0 13 )的迷津探索时间均明显缩短 ;(5 )迷津时间与中央格 (r =-0 .472 ,P <0 .0 5 )、中央格 (r =-0 .45 2 ,P <0 .0 5 )比例均呈负相关 ,迷津格数与中央格爬行数呈正相关。结论心理应激使小鼠焦虑水平增加 ,热应激使其焦虑水平降低 ,热应激对心理应激引起的情绪唤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两种应激方式都提高了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和热应激对动物情绪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以及热应激对心理应激导致的行为缺陷有无保护作用. 方法 40只小鼠随机被分为基础组(O)、空白对照组(A)、热应激组(B)、心理应激组(C)、心理应激加热应激组(D),建立心理应激、热应激、心理应激加热应激三种动物模型,对情绪和学习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定,比较不同应激对行为的影响,分析情绪和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 结果 (1)C组的情绪唤醒水平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D组(P=0.008)和B组(P=0.008);(2)B组中央格比例高于A组(P=0.001)、C组(P=0.001)和D(P=0.027)组;(3)B组的开臂探索次数明显增加(P=0.044);(4)B组(P=0.047)和C组(P=0.013)的迷津探索时间均明显缩短;(5)迷津时间与中央格(r=-0.472,P<0.05)、中央格(r=-0.452,P<0.05)比例均呈负相关,迷津格数与中央格爬行数呈正相关.结论心理应激使小鼠焦虑水平增加,热应激使其焦虑水平降低,热应激对心理应激引起的情绪唤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两种应激方式都提高了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法评估75名医学生的行为类型,分别在心算应激测验后5分钟内及1周后安静时测定血浆T_3、T_4水平(放射免疫法)。结果表明,心算测验时,全体被试的血浆 T_4水平较安静时显著降低(P<0.01);A 型行为者血浆 T_3水平较安静时明显减少(P<0.01),而 B 型者未见明显差异,(P>0.50);除典型 B 型者外,行为问卷总分,CH 因子分与 T_3的消耗量均呈正相关(r=0.276,P<0.05;r=0.289,P<0.02)。提示心理应激可使 T_4代谢活动增强,A 型行为者 T_3的消耗量明显增加;生理反应特点与行为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0.
心理应激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作用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理应激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 ,在给予相同药物治疗原则的基础上 ,A组给以心理应激教育和心理教育 ,B组给以心理教育 ,C组不进行任何教育 ,12周后开始随访 ,期限为一年。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ISE -3 0 )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定病情和应激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1)A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B、C两组 (χ2 =4 3 6,P <0 0 5;χ2 =13 2 9,P <0 0 1) ,B组低于C组 (χ2 =4 15,P <0 0 5)。(2 )BPRS总分三组患者随访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 ,随访后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3 )教育前后A、B两组积极因素分、消极因素分和病情总估计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以A组改变更为明显。A组消极因素分低于B组 (P <0 0 1) ,A、B两组积极因素分、病情总估计评分明显高于C组 (P <0 0 1) ,消极因素分明显低于C组 (P <0 0 1)。随访后 ,A、B两组织极因素分、病情总估计平分均高于C组 (P <0 0 1) ,消极因素分均低于C组 (P <0 0 1) ,A组消极因素分低于B组 (P <0 0 5)。 (4)教育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定 :积极维度分A组高于B、C两组 (P <0 0 5,P <0 0 1) ,随访后  相似文献   

11.
郑宏  石少慧 《医学综述》1999,5(8):F002-F002
<正>应激是对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机体具有保持体内生理条件恒定的机制(内环境稳定)。Seley于1936年建立了所谓应激学说,认为应激反应本身是机体的适应现象。当机体遭受到意外刺激时,将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神经型应激,是由于精神性应激和情绪性反应的结果。有神经输入到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另一种类型为系统应激,是由于身体和内脏反应输入的结果,系统应激可能含有某种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和评估SARS期间封闭学校中被隔离观察学生的创伤性应激反应和相关因素。方法 在被封闭的一所高校中,抽取被隔离观察的学生和未被隔离观察的学生共 132人,对他们进行创伤性应激反应量表、封校应激压力量表和心理症状量表的自评评估。结果 SARS期间,学生对封校产生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其中心理压力维度最大(1. 54±0. 80)、其次为行为压力 (1. 09±0. 85)、然后是生理压力(0. 63±0. 77) (F=17. 387、P=0. 000)。隔离学生的创伤性应激反应症状、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及SARS总心理压力、行为压力的严重程度都明显高于非隔离学生的症状严重程度 (P<0. 01, P<0. 05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生理压力、行为压力和焦虑是影响隔离学生创伤性应激反应症状严重程度的三个主要因素。结论 SARS流行期间,被集体隔离观察的人员应该接受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行为类型的医学生应激前后血浆 CN含量变化 ,为探讨心理行为因素引发冠心病中介机制的研究提供前瞻性资料。方法 用前瞻性方法研究解剖学期终考试对不同行为类型的医学生血浆环核苷酸 (CN)含量的影响。结果 应激前 ,TABP医学生血浆 c AMP含量显著高于 TBBP医学生 (P <0 .0 0 1) ;应激后 ,TABP和 TBBP医学生血浆 c AMP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 ,其下降程度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P <0 .0 0 1) ;血浆 c GMP含量均下降 ,但无差异 (P >0 .0 5 ) ,c AMP/c GMP比值 TABP和 TBBP两者均显著下降 (P <0 .0 0 0 1)。但下降程度 TABP和 TBBP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考试应激对医生生血浆 c AMP含量的影响 TABP者显著大于 TBBP者  相似文献   

14.
祝方  纪立农  罗斌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73-1475
目的 探讨硬骨鱼紧张素Ⅱ (UrotensinⅡ )基因中rs2 2 8648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 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的方法 ,对象 1 2 1例正常对照者 ,1 66例散发 2型糖尿病患者 ,87位来自 2型糖尿病家系中的糖尿病先证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对其硬骨鱼紧张素Ⅱ基因中rs2 2 8648(G A)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 )同对照组相比 ,rs2 2 8648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散发 2型糖尿患者群 (第 1个病例组 )及2型糖尿病家系的先证者人群 (第 2个病例组 )中显著增高 ,分别为 62 3 %及 50 4% (P =0 0 0 4 )和75 3 %及 50 4% (P <0 0 0 1 )。 (2 )rs2 2 8648G G基因型与 2型糖尿病相关 ,经Logistic回归分析 ,并经性别、年龄和BMI调整 ,其指标比数比 ,即OR值在散发 2型糖尿病为 1 86 ,P =0 0 4 1 ;在 2型糖尿病家系先证者为 4 0 3 (P =0 0 0 0 )。结论 硬骨鱼紧张素Ⅱ基因或与其呈连锁不平衡的其他糖尿病基因在决定中国人 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迷宫学习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学习记忆动物行为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 效关系指标。方法 应用Y型迷宫刺激器对大鼠进行空间学习记忆的行为模型实验。结果 测得大龄组 (约 12月 )和小龄组 (<4月 )大鼠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的刺激次数分别为 (32 .6 2± 2 0 .5 9)次 (n =2 1)和 (2 0 .6 2± 14.2 5 )次 (n =2 1,P <0 .0 5 ) ,学会时 9次正确反应的潜伏期分别为 (7.44± 2 .89)s和 (6 .93± 1.49)s(P >0 .0 5 ) ,并观察到刺激次数与逃避到安全区的潜伏期呈类双曲线型时反应量 效关系、刺激次数与移动正确率呈非线性正变关系。结论 迷宫学习模型实验存在特殊类型的时反应量 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激大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与刀豆素A浓度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应激 15d。取正常雄性BALB C小鼠脾细胞悬液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刀豆素A ,以MTT法测定应激大鼠血清对脾淋巴细胞在刀豆素A诱导下的转化率。结果 给予浓度为 2 .5~ 5 μg ml的刀豆素A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n =6 ) ,给予浓度为 10 μg ml的刀豆素A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 >0 .0 5 ,n =6 )。结论 刀豆素A在应激大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中的适当浓度为 2 .5~ 5 μg ml。  相似文献   

17.
运用“A型行为问卷”和“艾森克(成人 ) 人格问卷表”(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aire,EPQ) 对1 3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 5 1例正常人分别进行了A型行为和人格特征的调查分析 ,结果 :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A型性格所占比例和A型行为得分中TH、CH、TH +CH得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或 <0 .0 1)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EPQ人格结构中N、L值亦显著升高 ,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或 <0 .0 1) 。说明A型行为和心理负担较重的人格特征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行为类型应激者血浆环核苷酸变化 ,为探讨心理行为因素引起冠心病的中介机制的研究提供前瞻性资料。方法 用前瞻性方法研究高考应激对高考生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应激前 ,TABP的高考生血浆c AMP含量显著高于 TBBP的高考生 (P<0 .0 0 1) ;应激后 ,TABP和 TBBP高考生血浆 c AMP含量和 c AMP/ c GMP比值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 ,血浆 c GMP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0 1)。而且 c AMP下降程度、c GMP上升程度以及 c AMP/ c GMP比值降低程度 ,TABP的高考生明显大于 TBBP高考生 (P <0 .0 0 1,P <0 .0 1,P <0 .0 0 1)。结论 高考应激对 TABP高考生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影响显著大于 TBBP高考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东亚和西非人群中分别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筛查出KCNQ1基因的rs2237892,AP3S1基因的rs3756555,MAN2A1基因的rs2015698为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ALDH7A1基因rs2306617则与肥胖存在关联,而这些位点的作用尚未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进行探讨,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国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这些可能的易感位点进行复制研究。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KCNQ1基因的rs2237892,AP3S1基因的rs3756555,MAN2A1基因的rs2015698,ALDH7A1基因的rs2306617在无血缘关系的537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510名对照者中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s2237892和rs3756555位点的C等位基因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P=0.002,P=0.003)。该显著性关联在调整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后仍然存在(OR=1.51,95%CI:1.17~1.95,P=0.002;OR=1.48,95%CI:1.14~1.92,P=0.003)。未能发现rs2015698和rs2306617与2型糖尿病存在关联。通过对对照人群研究发现,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rs2237892位点CC基因型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其他2基因型(P=0.020);与其他两基因型相比,rs3756555位点CC基因型BMI略有降低(P=0.050)。结论 KCNQ1基因和AP3S1基因遗传变异与中国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刺对心理性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动力障碍及胃粘膜损伤的防治作用 .方法 雄性 SD大鼠 96只随机分成 3组 . A:正常对照组 ;B:心理性应激组 ;C:心理性应激+针刺组 .采用高压恒流脉冲刺激器制备心理性应激模型 .电针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 ,细胞外引导测定迷走神经背运动核 (DMV)自发放电 ,浆膜法测定胃电数据及用 Chen等法测定胃粘膜损伤指数 .结果  A组大鼠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较少 ,胃电活动较为规律 ,胃粘膜组织正常 . B组迷走神经背运动核自发放电不规律 ,以放电频率增加占优势 ,胃电活动出现紊乱 ,但与心理性应激的时间和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胃粘膜可以出现损害、甚至产生溃疡 .且随着受到心理性应激反应程度的不断增强 ,胃粘膜损害的程度不断加大 ,其损伤指数逐渐增加 .但总体上来看仍 B组与 C组相比 ,在心理性应激的 2 ,4,6和 8d二者胃电的频率、波幅都有明显的差异 (P<0 .0 5 ) .相同情况下 ,C组与 B组的胃电差异显著 (P<0 .0 5 ) ;然而 ,C组与 A组相比 ,在心理性应激反应的 2 ,4,6和 8d其胃电的频率和波幅无差异 (P>0 .0 5 ) .而在心理性应激反应后给予电针刺激的条件下 ,胃粘膜损伤明显减轻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 ,这种效果更加明显 .C组与 B组相比 ,二者的损伤指数有明显差异 (P<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