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管引流的护理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某医院63例胆道术后行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6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严谨科学的T管引流护理措施,不仅可减少胆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也能及时发现胆道手术并发症并及早做出相应处理,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T管引流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肝胆外科T管引流患者648例,分析其并发症情况,并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共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7%。其中,4例T管脱落,3例T管堵塞,2例胆道感染,1例胆漏,1例胆管十二指肠瘘,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T管引流可促进肝胆外科患者的康复,但容易发生各类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应提高并发症预见性,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胆道术后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7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对他们实施术后T管引流,并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统计、分析和比较110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110例胆道术后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8.18%(108/110),且均无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对胆道术后T管引流患者采用全面性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生理痛苦,因此,应该在临床上予以广泛的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肝胆管结石病人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胆道残留结石率,探讨对T管引流技术的要求和改进。方法:通过507例T管引流术后,常规造影摄片、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比,对T管引流放置的位置、型号,纤维胆道镜检查术后,T管的重置方法、要求,T管引流的并发症及处理、T管引流的护理加以讨论。结果:术中T管窦道损伤3例,窦道炎症、出血4例,T管脱落中途停止取石6例,T管窦道十二指肠瘘2例。诱发急性胰腺炎2例。结论:T管引流虽是一个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但随着纤维胆道镜的普遍应用,必须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要求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T管引流护理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后带T型管,是胆总管切口探查取石、胆道肿瘤切除、胆肠吻合术、术中胆道损伤后等常规放置.除具有支撑胆道、引流和减压作用外,还可以根据T管引流胆汁的色、质、量了解胆道是否有感染、出血、胆汁外漏等,并能发现胆道残留结石和经T管窦道取石,有利于疾病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临床特点和处理经验。方法:对58例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取净结石,去除原发病灶,通畅引流,是预防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有效措施,术中多选用:T管引流、胆肠吻合、部分行左肝叶切除等术式,随访术后并发症少,再次手术率低。结论:胆道再次手术,必须充分进行术前准备,选择合理术式,取净结石,去除病灶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胆道再次手术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早期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共有9例发生早期并发症,其中6例为T管旁胆漏,2例为胆道出血,1例为T管在腹腔内扭曲。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提高,耐心细致地处理好手术的每一个环节,其术后早期并发症一定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LCD)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LC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胆总管T管引流48例(T管引流组),胆总管一期缝合36例(一期缝合组).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期缝合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P<0.05).一期缝合组发生并发症2例,T管引流组发生并发症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P<0.05).术后随访2~76个月,平均(23.4±4.6)个月,均未出现黄疸、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复查超声未见胆管结石和狭窄.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法能有效防止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正>T管是胆道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引流管,它对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或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避免再次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T管T形管材质多为乳胶、硅胶或橡胶,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T(如图1),是一种常见的外科引流管。无论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还是胆道成型或重建手术,在手术结束时,要在胆总管内放一根T管引流胆汁。放置T管时要修剪T管短臂,使其合并后的宽度与长臂基本相等,在两短臂间剪成“V”形缺口,以保证拔管时不损伤窦道(如图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LCD)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LC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胆总管T管引流48例(T管引流组),胆总管一期缝合36例(一期缝合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一期缝合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P〈0.05)。一期缝合组发生并发症2例,T管引流组发生并发症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9,P〈0.05)。术后随访2-76个月,平均(23.4±4.6)个月,均未出现黄疸、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复查超声未见胆管结石和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法能有效防止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例。结果2例孔性胆管损伤经修补和腹腔引流术,治愈,4例经胆管修复+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2例经胆道整形+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随访1—5年,无胆道狭窄、胆道感染、胆管结石及其它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胆道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17例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8例,胆管癌根治术后胆漏2例,拔T管后胆漏3例,误拔T管2例,狭窄胆管成形术后胆漏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例.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8例.结果 1例死亡,16例治愈,治愈率为94.1%.结论 胆道术后发生的胆漏原因较多,部分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有效腹腔引流是非手术治疗的关键.对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或不能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仔细的手术操作、妥善的术后处理是预防胆道术后胆漏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手术时机,找出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和预防方法。方法:对胆道损伤进行分析总结、观察临床病例,查阅文献资料。结果:胆道损伤多为解剖因素,术中盲目止血、胆道缺血性损伤、病理因素、思想技术因素所致。结论:术中及早发现及正确处理胆道损伤,及时修复胆管,对提高疗效和预防术后胆管狭窄,避免并发症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应立即行端端吻合加T型管引流;对高位横断损伤,术后数天发现或多次胆道修补术失败者,则宜行规范的肝管空肠及Roux-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照组经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并T管引流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并T管引流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是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并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道损伤(BDI)的原因,寻求BDI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7月-2007年12月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26例,其中5例发生BDI,发生率为0,23%。探讨BDI发生的原因、损伤类型、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根据不同类型及损伤程度分别给予损伤胆总管端端吻合术或胆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减少LC胆管损伤的关键在于预防。腹腔镜手术者应具备操作技巧熟练、胆管解剖清晰和及时中转开腹的理念。一旦发生胆管损伤,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减少患者的远期并发症,使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早期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共有9例发生早期并发症,其中6例为T管旁胆漏,2例为胆道出血,1例为T管在腹腔内扭曲.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提高,耐心细致地处理好手术的每一个环节,其术后早期并发症一定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胆道手术后,胆汁溢入腹腔,如及时充分引流则形成胆外瘘,如未放置引流或引流不畅可发生局限性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此外胆外瘘也常发生于胆道造瘘管拔除之后。任何一种胆道手术后均有可能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或胆外瘘。常见原因:(1)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结扎线松脱或胆囊切除过程中损伤总胆管、总肝管或副肝管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2)胆囊造瘘或T形管引流术后,导管周围缝合不严密或术后导管发生阻塞.(3)胆囊管或总胆管的梗阻未解除,拔除造瘘管或T形引流管后瘘道不能愈合。(4)术中用粗针头穿刺胆管,由于梗阻因素存在,胆管内压增高,大量胆汁可以从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探查术后拔T管是一项基本技术,常规拔除T管所致胆漏并不多见。但随着胆道手术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手术适应证的扩大。该并发症有逐渐增多趋势,若处理不及时。方法不恰当,常造成严重后果,加重病人痛苦及负担。我院自1993年8月至2005年7月实施引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83例,共发生严重胆漏7例,其中再手术4例,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洁 《现代保健》2012,(15):68-69
目的:探讨预防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 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策略.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7 月-2010 年6 月收治的57 例恶性胆道梗阻行PTCD 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7 例均穿刺引流成功,术后并发症5 例(8.8%),其中引流管脱落1 例,择期二次PTCD ;2 例消化道出血、2 例胆汁性腹膜炎经对症处理后2~7 d 缓解.结论:加强PTCD 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术后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胆道结石腹腔镜下取石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胆总管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取石术的84例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一期缝合的39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胆总管T管引流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结石腹腔镜下取石后胆总管一期缝合较胆总管T管引流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