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催乳素(PRL)瘤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并进行激素分泌功能测定,从而为研究PRL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为诊断和治疗PRL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垂体PRL腺瘤组织,采用悬浮细胞培养法,定时观察垂体腺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激素分泌功能测定。结果培养的PRL瘤细胞的特征: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PRL腺瘤细胞呈椭圆形或梭形,24h后有部分PRL瘤开始半贴壁生长,大部分呈悬浮生长。于培养的约第10天开始,成纤维细胞数量开始增多,并逐渐取代PRL瘤细胞。PRL瘤细胞激素分泌功能测定:各例PRL腺瘤培养细胞PRL分泌量第1~5天逐渐增加,第6~8天达到高峰。测定结果显示培养的PRL瘤细胞在第7天功能状态最佳。结论通过本次试验研究,可以为以后治疗PRL腺瘤提供良好的试验基础,可以通过干预垂体腺瘤细胞,观察PRL腺瘤细胞的生长及激素分泌特征,为研究PRL腺瘤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活动性肝硬化常伴有垂体前叶分泌功能紊乱。为了进一步了解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垂体前叶分泌功能,1991年10月至1992年3月我们检测了24例活动性肝硬化患者HGH、TSH、PRL血清水平。材料和方法一对象:24例均符合活动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男20例、女4例。年龄34-69岁。全部病例均  相似文献   

3.
泌乳素(PRL)是一个23kDa的蛋白质,首先是在垂体中发现,其基本功能是启动并维持泌乳。但是PRL对于生殖系统,生长发育,渗透调节,代谢,免疫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垂体以外,PRL可在人体多个器官生成,不同类型产PRL细胞均表达PRL受体(PRLR)说明PRL具有激素和细胞因子双重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人体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也可产生PRL。下面就近年来PRL在脂肪组织作为自分泌/旁分泌因子的研究进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垂体催乳素 (PR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核酸分子杂交及放射免疫分析。结果 :吗啡依赖组及戒断组大鼠垂体的PRLmRNA含量降低 ,戒断 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吗啡依赖组及戒断组血清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后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吗啡依赖及戒断显著影响大鼠垂体PRL的基因表达 ,表现为转录功能的下降和可能直接刺激催乳素的合成及分泌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激素放免测定方法以232例正常催乳素分泌及189例正常促性腺激素分泌为对照,观测了各类高催乳素血症198例,各类低催乳素血症191例,儿童组34例,老年组130例,口服长效避孕药9例及高催乳素血症并行 LHRH 兴奋试验者14例。测垂体 PRL,LH,FSH 水平,以研究不同催乳素水平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及高催乳素血症时垂体对 LHRH 的反应性。结果提示:无论高催乳素或低催乳素血症80%以上的受试者血清催乳素与血清促性腺激素分泌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高催乳素血症抑制垂体促性腺功能,反之亦然。高催乳素血症时垂体对外源 LHRH 反应迟顿或完全受抑。催乳素的分泌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及生殖功能的调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囊胎垂体下丘脑黑质细胞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芳  张宁远 《江苏医药》1996,22(11):751-752
微囊包膜的股垂体下丘脑黑质细胞移植于去垂体兔腹腔中,术后观察移植兔12周。结果:移植后兔血清中GH与PRL浓度可平稳在一定水平,T4浓度自第2周起开始上升并逐渐接近正常水平,兔体重于第3周起开始增加,各靶器官在12周后无明显萎缩。提示本微囊可在促垂体区(HTA)以外移植而重建正常垂体功能达12周以上。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催乳素(Prolactin,PRL)的分泌主要受丘脑下部催乳释放抑制激素(PIL)所调节。而下丘脑DA能神经原能影响正中隆起的神经多肽细胞,然后调节PIL的分泌。由于安定剂是DA-受体的阻滞剂,临床用药后PRL分泌增加,并发现,安定剂的抗精神病强度与其兴奋人PRL的反应有极好的相关性。血浆PRL可作为下丘脑-漏斗柄-垂体系统控制活动的指标,并能作为临床直接测定DA神经原活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21例高泌乳素(PRL)血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1998年9月至2007年8月住院的高PRL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RL〉100μg/L的患者,93.4%为垂体瘤,PRL〉200μg/L的患者,98.4%为垂体PRL瘤。血清PRL水平与瘤体大小、闭经呈正相关,与溢乳不相关。男性溢乳症状少见(2/23,8.7%)。结论高PRL血症女性患者多见。垂体PRL瘤是高PRL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垂体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检测去脑垂体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L-6、TNF水平及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垂体GH、TSH、PRL水平。结果 SD大鼠切除脑垂体后血清中GH、TSH、PRL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中细胞因子IL-2、TNF活性均显著性降低,但IL-6无明显改变。结论 切除大鼠脑垂体后将影响了其免疫功能,证明脑垂体分泌正常的GH、TSH、PRL水平对维持正常的细胞因子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垂体泌乳素腺瘤(prolactinomas,PRL腺瘤)是一种以分泌泌乳素(prolactin,PRL)为主要特点的功能性垂体腺瘤,是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占垂体腺瘤的40%~60%.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可分为微腺瘤(直径<1cm)、大腺瘤(直径为1~3cm)、巨大腺瘤(直径>3cm).PRL腺瘤主要表现为PRL增高、雌激素减少导致的闭经、泌乳、不育,还可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头痛、性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等.因此,该病会对患者的生长、发育、生活、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垂体疾病就其对垂体功能的影响而言大致分为三类:(1)垂体功能亢进;(2)垂体功能减退;(3)无功能的垂体肿瘤。本文就近年来垂体疾病治疗概况作简要综述。垂体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主要见于分泌垂体激素的垂体肿瘤,肿瘤可原发于垂体,少数可能与下丘脑释放激素分泌异常有关。一、泌乳素瘤(PRL 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肿瘤之一,也是导致高泌乳素血症最主要的原因。多为微腺瘤,一般不引起压迫症状及视力  相似文献   

12.
垂体催乳素分泌瘤(Prolactinoma)分泌过多的催乳素(PRL),可引起闭经—溢乳(女性)、阳萎(男性)等性功能低下症状。近年来发现溴隐亭(Bromocriptin)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放射免疫测定法的普及应用,临床上检出许多高泌乳素血症的病人。甲状腺功能的不同状态对垂体前叶泌乳素(PRL)分泌的影响则不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常合并高泌乳素血症。甲减时垂体前叶的PRL,细胞呈轻度增生。我们对18例甲减与高泌乳素血症的关系敘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皮质醇症的临床表现系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所致。导致分泌过多的因素有:(1)为治疗而应用过置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糖皮质激素;(2)肾上腺良性或恶性肿瘤分泌过多的皮质激素;(3)异位 ACTH 综合症;(4)垂体分泌过多的 ACTH 使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临床上以垂体病变最多见。Orth 等认为此症的埋想治疗须达到下列四个目的:(1)临床及生化提示皮质激素已降至正常水平;(2)切除分泌激素的肿瘤;(3)无肾上腺或垂体永久性功能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非产褥期乳汁分泌(溢乳症)的原因,我院自1987年3月~1989年5月对124例溢乳患者进行了泌乳素(PRL)放射免疫(放免)测定、垂体CT和多向断层摄片等检查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伴有高PRL血症的垂体PRL腺瘤血清PRL大小不均一性进行观测及临床意义。方法:16例伴高PRL血症的垂体PRL腺瘤分为A、B两组,经放免测定法和凝胶沉析法,观测血清中PRL分子量的不均一性。结果:泌乳素腺瘤血清中PRL分子量变异较大,其临床症状与血清中巨PRL和大PRL的比例呈负相关。结论:垂体PRL腺瘤的临床症状的变化不仅与血清中PRL的放免测定浓度有关,且与血清中三种PRL的比例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泌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也叫催乳素(PRL),是脑垂体所分泌的激素中的一种。高泌乳素血症是下丘脑垂体轴失调所致泌乳素分泌增加而产生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有月经紊乱异常、溢乳、性功能改变、不孕、头痛眼花及视觉障碍等[1],  相似文献   

18.
泌乳素溴隐亭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乳素(PRL)作为前垂体所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对人类及多种哺乳动物的生长、繁殖及渗透压调节起着关键作用[1].溴隐亭(bromocriptine)作为一种多巴胺2型受体的激动剂,能够显著降低血清PRL的水平[2].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机体内升高的泌乳素水平与许多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而溴隐亭在降低体内泌乳素水平的同时,亦对多种自身免疫病显示了确切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了泌乳素和溴隐亭在免疫调节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彭少芳  谢孜  林晓芬 《中国药业》2007,16(17):57-58
目的观察促孕方Ⅲ号治疗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HPRL患者190例,将其中特发性HPRL128例随机分A1和A2组,将其中垂体PRL腺瘤62例随机分B1,B2和B3组,观察各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PRL水平、停药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A1与A2组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B2与B3组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各组治疗前后PRL激素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结论促孕方Ⅲ号能抑制血PRL激素的分泌,并减少HPRL的复发,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孟振岐 《河北医药》1990,12(2):105-106
近10年来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技术的进展,使垂体腺瘤的分类更趋完善。各种内分泌激素的测定,结合多层断层摄片对微小病变的放射学诊断,精细的显微神经外科的开展,使垂体腺瘤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综述如下:垂体腺瘤新分类法垂体腺瘤原分为嫌色性、嗜酸性、嗜碱性及混合性腺瘤。但这种病理诊断和临床表现并不一致,现按其真正的分泌功能加以命名,分为:一、有功能性肿瘤:(1)催乳素(PRL)腺瘤;(2)生长激素(GH)腺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