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逐步成为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感与强烈的自尊心、孤独感与自我封闭心理、上网成癌与沉溺心理.研究发现,经济上的贫困并不是导致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由经济贫困引发的人际适应问题才是真正的内因.因此.从人际适应问题入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成为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必然之策.提出从构建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立系统的知行转化机制2个方面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高校贫困生的来源出发,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剖析其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寻求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是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避免不良心理形成及影响,本文对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现,从解读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入手,提出引导、教育高校贫困生的对策,即满足贫困生的心理需求,培养贫困生的乐观主义精神,指导贫困生如何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的77名贫困大学生和340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贫困生在抑郁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差异显著;2)贫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38%,显著高于非贫困生(χ2=41.38,P<0.01)。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有关贫困生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由于贫困生要应付比非贫困生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1-2,4],应对和防御方式也较消极[2,4],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不良[2-3],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贫困生[2,3].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贫困生产生的社会原因、贫困生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以及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论述通过社会、学校及个人共同努力,完善高校解困助学体系,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压力而产生的思想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了解贫困生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准确把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和探索贫困生思想教育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帮助贫困生克服各种心理问题,教育和引导他们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9.
廖全明  谢玉兰 《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76-977,981
目的:探讨升本师范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8名升本院校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有22.5%被检出有明显心理问题;②生活事件、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关系.③其他压力、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主观支持因子对心理健康总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生活事件是预测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起明显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受个性、心理、社会、家庭、行为方式、校园文化等因素影响,存在自尊、自卑、敏感、孤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高校应健全多方协调互动的贫困生工作格局,开展动态深入的贫困生心理调研工作,建立突出自我的贫困生教育模式,创立容纳心理帮扶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坚持维护贫困生尊严的资助方式,重视人文关怀的贫困生资助文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作为测试工具,对某医学院校650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各种常模进行比较,并进行不同类别间的组间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阳性标准≥180分的有68人,占10.6%?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成年人水平,优于江苏省大学生水平,心理问题排在前5位的因子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敌对?不同年级贫困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经济来源?和周围同学关系?学习成绩的满意度与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有显著性相关?结论:医学院校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尚属理想,但也有小部分贫困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年级?成绩等特点,有层次?有区别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医学院校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资助政策的出台和高校资助体系的建立,目的是解决贫困生的学业和生活问题,但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心理问题值得大家思考。文章分析了认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部分贫困生在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为此,笔者对贫困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成因,为医高专做好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已经成为一个为数不少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应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本文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旨在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疆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高校贫困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新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为新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自治区内7所高校的全日制各年级、各专业的在校本科学生3 000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对贫困生组和对照组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得分比较中,人际关系(I)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各类症状中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因子存在统计学差异;社会支持得分分析比较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等因子有统计学差异;在贫困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生活事件总分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贫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困难、自卑心理严重、自我封闭、抑郁、焦虑等,为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从社会、学校、个体等3大侧面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职贫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高职医学院135名贫困生进行调查,并与215名非贫困生进行比较。结果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占48.89%,非贫困生为4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选择率大于30%的项目上,在第22、57、44题上贫困生选择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在关键项目选择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第8、16题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选择率高于非贫困生(P〈0.01)。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正常;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注重贫困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意识完善、人际交往训练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扩招,教育成本提高,高校贫困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家庭都存在贫富差异,目前我校家庭困难的学生占10%~20%,其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15%~30%。从80年代以后,因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产生轻生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贫困生的问题已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都来进一步关注的社会性问题。本文对我校的贫困生进行了调查,并针对他们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一、贫困生的状况调查为了解我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向我校申请助学贷…  相似文献   

18.
184名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贫困生是高校校园里安静又与众不同的一个群体。在都市的繁华与自身的困窘之间,在内心的渴望与条件的局限之间,在别人的援助和尊严的捍卫之间,在校园的热闹与心头的落寞之间,他们在尴尬地行走,小心地应对。贫困没有成为奋发进取的心理动力,反而成为不少贫困生难以消解的心理负担,有些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笔者采用90项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184名医学专业贫困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并轨扩招,实行收费制度等原因,高校出现了一批经济困难的学生——贫困生群体,而且这个群体近年在不断扩大。他们在经济方面的困难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前段时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无疑对高校产生了巨大的震动。研究贫困生的心理状况,探索有效的助困对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维护高校稳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和社会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从目前相关的文献资料看,研究者的眼光主要放在普通高等学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而对医学高职院校困难家庭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却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