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手机制式主要包括GSM、CDMA、3G三种,手机自问世至今,经历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现有疫情防控通信技术的初步调研结果,通过对4G/5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疫情防控创新方案。基于移动通信网络(4G/5G)的手机与手机之间的直接通信(D2D)功能,通过手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定位以及身份识别来完成对疫情期间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识别和暴露通知。该方案比现有移动通信技术防疫方案的定位和识别的准确性有所提高,且不依赖于卫星、WiFi或蓝牙等手机辅助通信定位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软件工程师》2006,(1):116-118
手机制式 主要包括GSM、CDMA、3G三种,手机自问世至今,经历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相似文献   

4.
手机制式主要包括GSM、CDMA、3G三种,手机自问世至今,经历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商和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其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底等;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掉话率低、电磁辐射小、容量大、覆盖…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签到系统效率低、存在可替代性、签到地点转移不灵活等弊端,提出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手机签到系统.该系统利用手机作为接入WiFi热点,签到手机MAC地址作为签到的唯一标识,利用WiFi定位技术,通过手机WiFi热点获取签到手机MAC地址和签到位置,从而得出获得签到情况.  相似文献   

6.
WiFi技术是现今非常成熟且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除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品外,越来越多的产品使用WiFi技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功能.介绍了WiFi技术的特点,并以摩托罗拉公司的WiFi模块W24为例介绍了WiFi技术的基本编程,及其在出租车无线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3G、4G和WiFi等无线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在给用户带来便利和高效的同时,由于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安全缺陷,也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攻击途径和犯罪手段。文章首先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对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典型网络攻击和违法犯罪手段进行了分析,包括伪基站、手机系统漏洞、恶意代码及信息泄露等,最后对未来移动互联网中的网络攻击和涉网犯罪形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有关移动宽带的所有信息,移动宽带是一种让你能够从几乎任何位置连接到Internet(即使没有可用的WiFi网络)的技术。它如同手机一样使用3G、4G和LTE移动电话网络和移动网络来执行该操作。由于移动宽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因此有些术语和概念可能比较陌生。我们将在本文中介绍这些内容,以及设置和使用移动宽带连接时所需的步骤。什么是移动宽带?移动宽带技术也称为"无线广域  相似文献   

9.
《个人电脑》2014,(10):36-40
正从1987年中国移动通信模拟网建立伊始,历经模拟、GSM、2.5G、3G和4G的发展,17年的时间手机从最初的"王谢堂前燕"变成了现在寻常百姓都可能拥有不止一部的产品,我们对手机的态度也从最初连想都不敢想,到现在以半年甚至更短的周期频繁更换。事实上,手机设备本身也伴随着通讯、材料、工艺、系统等技术的更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功能上来说,现在的智能手机早已不是仅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了,友善的使用模式和丰富的软件应用让它们有能力抢占部分PC市场;从性能上看,手机已经可应对简单的轻办公处理,甚至那些有着华丽特效的游戏都不在话下;从材质上看,各类金属、竹子和木头、以至于布料都能被用来当做材料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电脑迷》2011年一月上期曾经刊登了《WiFi热点随身带——将手机变身无线"路由器"》,介绍了如何将手机变身WiFi热点,前提是手机具备WiFi功能,让平板电脑如iPad等结束"足不出户"的日子,实现随时随地上网,但也带来了对手机网络流量和电量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