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配送中心订单分批拣货模型及包络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订单分批问题进行分析,构造了拣货作业订单分批问题的数学模型。以装箱算法为基础,考虑订单品项分布的具体位置,提出订单分批问题的包络算法,并用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EIQ分析法在物流配送中心拣货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物流中心拣货系统的重要性,分析了拣货系统的EIQ法,并指出合理设计物流配送中心拣货系统,将有利于发挥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动态需求背景下的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拣货系统(RM FS)货架储位再指派问题,提出了考虑货架与储位匹配程度的动态储位再指派策略,并以货架需求频率与储位距离关联性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反映仓库布局连续动态变化关系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设计了求解大规模动态货架储位再指派问题的单时刻交换模拟退火(S A-STE)算法.结果表明,S...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现代仓库作业中的拣货作业这一核心环节的拣货效率,提出了一种以蚁群算法作为优化算法来解决仓库订单拣选的路径优化问题.这种算法采用正反馈机制,其使得搜索过程不断收敛,最终逼近最优解.而根据Flying-Ⅴ型仓库布局的特点,建立了订单拣选优化路径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对传统穿越策略,S形启发式算法,蚁群算法三种算法的...  相似文献   

5.
双拣货区自动分拣系统品项分配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前拣选、压缩合流的分拣策略使双拣货区自动分拣系统的拣选效率明显高于单拣货区自动分拣系统,基于此提出该策略下品项分配优化问题。介绍压缩合流的工作原理,确定双拣货区的品项分配对订单的压缩程度及提前拣选时间的影响。以负的各订单提前拣选时间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该模型可归结为0-1规划问题并应用最大最小蚂蚁系统算法求解。实例仿真与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构造了拣货作业中订单分批问题的数学模型,在一些模型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节约启发式算法。算例分析表明,该算法的订单分批结果优于传统的先到先服务分批结果,为实现订单优化分批拣货作业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种两类“货到人”订单拣选系统的适用性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能在两类"货到人"订单拣选系统(即自动存储及取货系统(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AS/RS)和Carousel系统)之间依据不同订单类型进行系统适用性选择的系统优化方法。订单拣选系统最常用的两种作业策略分区策略和分批策略本质上都是对订单的聚类,因此订单可以被分为很多一维单元化网格;根据各系统的逻辑运动关系,得到单元化网格的拣选时间表达式;利用作业时间模型和空间填充线,对单元化网格进行聚类,得到二维系统的总订单拣选时间,采用遗传算法计算各系统的最优值;比较各系统的时间选择适用性,即选择总订单拣选时间更小的系统。通过对四类不同类型的订单进行试验研究,初步得出两类系统对四类订单的适用性分析和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货到人”拣选系统订单排序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货到人"拣选系统采用"出库-拣选-回库"的拣选模式,货箱出入库频率高成为制约拣选效率的关键。为降低货箱出入库频率,进而提高系统拣选效率,提出订单排序优化模型。定义订单耦合因子表示两个订单之间可放置于拣选缓存中的共用货箱数量,并以此作为模型参数,将优化目标由提高拣选效率转化为降低货箱出入库频率。模型中,每个拣选台内的订单排序优化问题可归结为旅行商(Tranvelling salesman problem,TSP)问题。为求解模型,提出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计算每个订单与其他订单间的耦合因子,并对其进行排序;以单拣选台所有订单的耦合因子之和最大为目标,为每个拣选台分配订单并对订单进行排序。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系统拣选效率提高15.9%。  相似文献   

9.
对分区拣选系统研究在线订单分批策略.基于排队论角度,采用随机过程、随机服务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构建串行分区下订单不分批与订单固定时间窗分批拣选的随机服务系统模型,确定要研究对比的系统效率指标.在MAT-LAB R2019a软件环境下模拟在线订单到达情况,分析系统效率指标并找出分区拣选系统的最优分批策略.仿真验证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货到人”拣选系统采用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实现自动拣选作业,由AGV搬运货架到拣选站台,再由拣选人员从货架上拣取商品。订单分批作为拣选作业的准备工作,是影响AGV搬运次数和人工拣货次数的关键因素,优化订单分批策略对提高“货到人”拣选系统效率至关重要。在电商智能仓库背景下,综合考虑订单需求多种商品、商品多货架分布存储、订单与货架供需匹配关系未知等实际因素,以人工拣选成本和AGV搬运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数学模型,并设计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该算法采用启发式策略生成初始种群,引入具有自适应变换概率的交叉和变异算子,并加入局部搜索过程以增强寻优能力。最后通过试验测试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证明种群初始化方法的优势,并采用灵敏度分析给出合理的周转箱数量配置建议。研究可为电商企业通过订单分批优化提高拣选效率、降低拣选成本提供实践指导,为“货到人”拣选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并行拣选的自动拣选系统订单拆分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等待时间,进一步减少整个订单的拣选时间,将原有订单拆分为多个子订单,并建立基于并行拣选的订单拆分数学模型,该模型的优化目标是通过对订单进行拆分来减少等待时间。为求解模型,提出订单拆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启发式禁忌订单拆分算法。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启发式算法可使拣选时间缩短14.39%~15.62%。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并行拣选的自动拣选系统品项拆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自动拣选系统的工作效率,建立了基于并行拣选的品项拆分模型。该模型的优化目标是使每个拣选机可在订单合流前完成对货物的缓存。模型采用延迟因子表示订单合流时间与货物缓存时间的差值,并通过证明得出通道延迟因子与延迟时间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的结论。为求解模型,设计了基于延迟因子的启发式拆分算法。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启发式算法可使拣选时间缩短8.55%~11.7%。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视觉的棉花采摘技术,构建了智能型采棉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其电气控制系统中运动控制子系统采用安川MP2100运动控制单元为核心,控制其中的四自由度机械手及X向导轨,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扩展性。机器视觉子系统采用SEED-VPM642开发平台为基础,配合3个CCD摄像头进行采集,能够实现高效率和高准确性的图像识别。各个接口模块之间通过PCI总线进行通信,由工控机统一协调处理,以实现高效采摘功能。  相似文献   

14.
配送中心串行分拣作业系统中,产品相关性原则和工作量均衡原则是进行合理的分拣区储区定位、提高作业效率的2个重要原则。本文在充分研究这2个原则对串行分拣作业系统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作区定位数学模型,应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方法挖掘产品品项间的相关性,并借鉴聚类思想提出启发式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配送中心的实际案例中,使用真实的运营数据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以计算机为控制核心,由智能仪表、步进电机、I/O接口板和控制驱动电路、GPIB接口卡等组成的PTC元件阻值分选测试系统。文中研究了该测试系统的硬件结构和相应的驱动软件。  相似文献   

16.
仓储企业分区拣货作业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商品流通量急剧增加,订单趋于小型化及商品的多元化,仓储企业常通过订单拣货作业将客户订单所需要的货品收集起来.通过分析拣货作业现状,提出高校而精确的拣货策略,指出动态分区拣货作业中协同调度思想,并用实际事例递进演示了协同调度机理,并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Agent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型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Agent/Multi-Agem技术的特点及体系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Agent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在物流决策中存在的响应速度慢、决策科学性依据不充分和协同性差等问题,构建一种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网络化物流协同决策支持系统,在研究该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模式的同时,对系统实现的部分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mploy wavelet based noise removal technique to remove measurement noise from differential pressure transmitter (DPT) output indicating the level of a process tank. The liquid level system (LLS) is approximated as a first order plant with time delay. When connected in closed loop, the LLS is ideally associated with a PI controller, an actuator, a final control element and a level sensor (DP transmitter in present system). There are enough chances of contaminating the output of LLS by the high frequency measurement noise. In this work,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judge the performance of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 and discrete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DWPT) based noise removal technique when applied to LLS. The available denoised response using wavelet based filtering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ventional Butterworth filtering method. Applying hard thresholding that typically retains a very small number of coefficients, the results are often smoothed at the cost of loosing information. By retaining larger number of coefficients and shrinking them, the soft thresholding methods usually give more useful results to denoise the signal. Threshold value has been calculated by Visu Shrink method and Minimax method in different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