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针剂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给予20万U/d乌司他丁针剂微泵静脉注射,2次/d,连续7d;对照组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7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第7天的CD3、CD4^+值,NK细胞明显上升,CD4^+/CD8^+比值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相似(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患者的分值下降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乌司他丁针剂可提高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但对脓毒症患者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新入ICU患者血清和肺泡灌洗液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探讨sTREM-1在伴肺部渗出的脓毒症( sepsis )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2-09~2013-09收治的伴有肺部渗出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机械通气患者70例作为试验组,根据其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脓毒症组39例,非感染性SIRS组31例。两组在入院的第1、4、7天和第1、4天分别收集血清和肺泡灌洗液( BALF)标本,同期纳入血清对照组30例,BALF对照组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sTREM-1质量浓度,比较不同部位sTREM-1质量浓度与同期检测各种生物标志物对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参数。结果①入院第1天脓毒症组血清sTREM-1质量浓度[425.20(653.72)pg/mL],与血清对照组(84.33±24.03)pg/mL及SIRS组[99.74(67.54)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入院第1天区分脓毒症与SIRS诊断的各参数ROC曲线下面积( AUC)依次为血清sTREM-1(0.796)、CRP(0.668),而入院第4天两组比较仅血清 sTREM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其AUC为0.837;③各时间点脓毒症死亡组血清sTREM-1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其中入院第1天判断脓毒症组预后各参数AUC依次为血清sTREM-1(0.792)、SOFA评分(0.756);入院第4天依次为 SOFA 评分(0.801)、APACHEⅡ评分(0.757)、血清sTREM-1(0.696);入院第7天依次为APACHEⅡ评分(0.835)、血清sTREM-1(0.725);④入院第1、4及7天脓毒症生存组肺泡灌洗液sTREM-1质量浓度分别为(99.22±129.94,204.67±147.42,169.51±157.0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脓毒症死亡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TREM-1在伴有肺部渗出的脓毒症患者中呈高表达,显著高于SIRS患者及健康人群,其在脓毒症早期具有优于其他标志物的诊断与判断预后的能力,且肺泡灌洗液sTREM-1在病程后期下降,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CRP)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烧伤住院患者76例,依据烧伤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27例,局部感染组31例,非细菌感染对照组18例,入院后24-48h内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64,蛋白分析仪检测CRP,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并进行微生物培养,脓毒症组经常规抗感染治疗7d和14d后复查各指标。结果脓毒症组CD64及CRP均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CD64和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CD64与CRP呈正相关;脓毒症组治疗7d后CD64和CRP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d后CD64和CRP下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1)。检测CD64联合CRP、CD64、CRP、WBC、N、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23、0.904、0.756、0.728。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对烧伤脓毒症有良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其表达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无明显差异,联合检测CD64与CRP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lusterofdifferentiation62p,CD62p)、血栓烷B2(thromboxaneB。,TXB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4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2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肝素5u/(kg·h)持续静脉泵入,疗程1周)与未抗凝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体检健康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抗凝组与未抗凝组人院第1、4、7、10天血清TXB。及CD62p水平,检测2组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检测对照组血清TXB。及CD62p水平;观察抗凝组与未抗凝组APACHEⅡ评分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抗凝组与未抗凝组血清TXB2及CD62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凝组人院第7、10天血清CD62p与TXB2水平均低于未抗凝组及人院第1天(P均GO.01),入院第10天APACHEⅡ评分低于未抗凝组及人院第1天(P均G0.01);抗凝组28d病死率(21.73%)与未抗凝组(2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人院时血清CD62p及TXB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04,P=0.000;r=0.742,P=0.000)。结论小剂量肝素持续泵人治疗脓毒症可明显抑制TXB2及CD62p表达,其对预测脓毒症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细菌性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及可溶性触发受体表达因子1(sTREM-1)在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方面的意义。方法 根据血培养阳性结果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脓毒症患儿62例为脓毒症组,43例同期住院非脓毒症患儿为对照组,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童人群33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PCT及CD64指数,收集脓毒症患儿入院当天的首次参数计算pSOFA评分。结果 细菌性脓毒症组患儿外周血CD64指数、sTREM-1、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sTREM-1及CD64指数在不同病原菌感染患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在G-杆菌和混合感染患儿中明显高于G+球菌患儿(P<0.05);CD64指数、sTREM-1、PCT水平均与pSOFA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8、0.394、0.522;三者联合检测诊断患儿细菌性脓毒症的灵敏度(88.9%)及特异度(92.6%)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儿童细菌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PCT、CD64指数及...  相似文献   

6.
人参皂苷对烫伤脓毒症大鼠CD19细胞和NK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烫伤后脓毒症大鼠CD19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被随机分为脓毒症组(n-24)、人参皂苷组(n-24)和对照组(n-18);将大鼠用沸水致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12h经腹腔注射内毒素(5mg/kg)予以“二次打击”,制成烫伤脓毒症模型。各组分别于“二次打击”后12、24和72h活杀大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19细胞和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外周血中CD19细胞和NK细胞活性均显著下降,此过程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O.01);内毒素打击后24h和72h人参皂苷组CD19细胞和NK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均〈O.01)。结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外周血中CD19细胞和NK细胞活性显著下降,人参皂苷可有效恢复其功能,显著改善烫伤脓毒症时细胞免疫功能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患者腹腔引流液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表达及其对腹部创伤后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本院ICU收治的65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病例组,18例胃大部切除术(择期手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入ICU后0、24、48、72 h腹腔引流液sTREM-1、血清sTREM-1、前降钙素(PCT)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评价上述指标对创伤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创伤组腹腔引流液sTREM-1、血清sTREM-1、PCT和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创伤组中并发脓毒症组腹腔引流液sTREM-1、血清sTREM-1、PCT和CRP浓度明显高于未并发脓毒症组(P<0.05),腹腔引流液sTREM-1诊断创伤后脓毒症的敏感性82.5%,特异性84.0%,ROC曲线下面积0.885,明显优于血清sTREM-1、PCT及CRP(P<0.05).结论 腹腔引流液sTREM-1对腹部创伤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和50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对照比较。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CD3、CD4和NK细胞水平较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组显著下降(P<0.05),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卵巢恶性肿瘤组CD3水平虽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4/CD8和NK细胞则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CD8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明显上升(P<0.05)。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低,并且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负荷有密切关系,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胸腺五肽对严重烧伤病人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胸腺五肽(Thymopentin,TP-5)对烧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检测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病人伤后第2、5、10、17、22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治疗组病人从伤后第2天起接受TP-5治疗,1mg/d,肌肉注射,疗程20d;对照组不给予TP-5。结果烧伤后第2天二组病人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烧伤5、10、17、22天后二组病人T淋巴细胞总数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CD8’细胞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NK细胞在烧伤5、10、17、22天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五肽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明显提高和改善严重烧伤患T淋巴细胞及NK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治疗对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作用机制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分析70例符合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MODS标准的患着,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α1治疗(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和28d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等相关免疫学指标动态变化,并收集临床资料和远期随访。结果住重症监护室(ICU)期间.对照组死亡20例,治疗组死亡13例,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治疗后28d(P均〈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但治疗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和费用没有显著性增加(P均〉0.05);治疗组远期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改善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MODS患者住院28d内的预后.可以升高淋巴细胞汁数和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免疫麻痹。免疫调理治疗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而不增加ICU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有良好的效价比.可以延长远期生存时间.充分显示免疫调理治疗是危重病抢救中成功的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sTREM-1)与血清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56例脓毒症患者和56例一般感染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采血检测sTREM-1与AGEs的表达水平,入院后3、6 d重复检测sTREM-1与AGEs的表达水平,同时记录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标准(SOFA评分)及患者20 d生存情况。结果:sTREM-1、AGEs在脓毒症组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脓毒症组治疗好转,sTREM-1、AGEs不同程度地相应下降,在脓毒症组治疗恶化,sTREM-1、AGEs不同程度地相应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sTREM-1、AGEs表达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sTREM-1、AGEs的表达水平与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可作为预测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各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18例脓毒症及36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于发病3d、7d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和IgG、IgA、IgM,同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预后转归,其中死亡病例5例归入死亡组。同期19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脓毒症组发病3d内的CD4+、CD19+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较正常组和严重脓毒症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IgM在发病3d内各组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发病7d复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功能,死亡组CD3+、CD4+、CD8+、IgG、IgA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脓毒症的免疫状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随着病情进展免疫抑制状态持续并恶化预示了疾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从调节脾脏树突状细胞(DC)活性的角度探讨卡巴胆碱在防治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和卡巴胆碱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11c、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Ⅱ(MHC-Ⅱ)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IL-12p70的阳性细胞率。结果注射LPS后,脾脏DC数量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DC表面分子MHC-Ⅱ和cD86表达以及IL-1β和IL-12p70阳性细胞率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与脓毒症组比较,卡巴胆碱组脾脏DC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但表面分子MHC-Ⅱ和CD86表达及IL-1β和IL-12p70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卡巴胆碱能降低DC活性,有助于减轻脓毒症早期过度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在(HCC)细胞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4例HC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14例HCC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测定结果比较发现: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明显降低,CD3^+CD56^+则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均小于0.005)。HCC患者CD3^-CD56^+(NK)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小于0.05)。结论CD3^+CD56^-T细胞在HCC患者外周血中增生活跃,提示高表达的CD3^+CD56^-T细胞在肝癌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引流液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对腹部创伤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3201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腹部创伤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80例),根据患者生存结局分为存活亚组(52例)和死亡亚组(28例)。同时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同期收治的腹部手术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45例)。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入组第1天腹腔引流液sTREM-1水平,对比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入组第1天、4天、7天和出院或死亡当天腹腔引流液中sTREM-1水平变化情况,绘制观察指标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比较腹腔引流液sTREM-1和血浆sTREM-1、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对腹部创伤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入组第1d观察组腹腔引流液中sTREM-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存活亚组腹腔引流液sTREM-1水平在第1天、4天、7天和出院当天呈明显减少趋势(P<0.05),而死亡亚组在第1天、4天、7天和死亡当天呈明显升高趋势(P<0.01),存活亚组各时间点sTREM-1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亚组(P<0.01);腹腔引流液sTREM-1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血浆sTREM-1、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相对应值。结论腹腔引流液sTREM-1对腹部创伤脓毒症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提升正确诊断率,对腹腔引流液sTREM-1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腹部创伤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行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清扫的胃癌扩大根治术(D3+PAL)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与D2手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应用改良M1Tr法和T淋巴细胞亚群SAP法检测104例AGC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对照组)外周血的NK细胞杀伤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组AGC患者手术前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明显降低(CD8^+升高),术后D3+PAL组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D2术后相比.D3+PAL术后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明显升高。结论 手术前AG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D3+PAL手术可明显改善AG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比D2手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外科重症监护室645例脓毒症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脓毒症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SICU入住病例645例,统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以及在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日SIRS的发生率为63.7%。术后第2日为49.8‰,在SICU期间SIRS发生率为74.3%;未发生SIRS组无死亡病例,发生SIRS组病死率为6.26%。脓毒症发生率为27.0%,严重脓毒症为10.9%,脓毒性休克为7.0%;其病死率分别为14.94%、34.29%和51.11%。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在年龄上存在差异(P〈0.01),老年人更易发生;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1).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在住院时间上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脓毒症在SICU较为常见,有高龄、男性易发生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须重视明确定义,提高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集患者80例,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50例、非感染性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组(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30例,同期选择2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根据28 d 预后将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35例和死亡组15例。入院第1、3、7天晨时取血,动态观察血清presepsin、降钙素原(procalciton,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s expressing triggering receptor-1,sTREM-1)、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结果(1)脓毒症组患者入院第1 天血清 presepsin 高于 SIRS 组及对照组[912.0(563.5,1514.8)pg/mLvs.462.0(334.0,556.0)pg/mL vs.120.0(70.2,320.1)pg/mL,P <0.05];(2)第1 天 presepsin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高于 PCT、sTREM-1、CRP、IL-6,当其截断值为672.5 pg/mL 时,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6.7%,presepsin、PCT 和 sTREM-1三个指标联测明显诊断效能提高;(3)生存组随着病情好转,血清 presepsin、PCT、sTREM-1和 IL-6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均低于同时点死亡组(P <0.05),上述指标在死亡组无显著下降趋势(P >0.05);(4)presepsin 预测脓毒症结局的 AUC 高于 PCT、sTREM-1, presepsin、PCT 和 sTREM-1三个指标联测明显提高预后判断能力。结论血清 presepsin 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一个较好指标,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其他炎性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与 PCT和 sTREM-1联测能够提高脓毒症早期诊断和和死亡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人血浆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研究sTREM-1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和在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将2010-05~2011-01收治的64例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43例(脓毒症17例、严重脓毒症14例和脓毒性休克12例)、SIRS组(非感染)21例,根据28 d预后将脓毒症组分为存活组29例和死亡组14例.收集所有患者第1天的血浆,追踪留取脓毒症患者第1、4、7天的血浆,并记录对应时间的心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数据.结果.患者入ICU第1天脓毒症组sTREM-1高于SIRS组[(147.28±58.32 pg/mL]比(81.61±24.57 pg/mL,P<0.05)];sTREM-1的受试者特征操作曲线下面积高于降钙素原(PCT)、CRP、IPS评分;sTREM-1水平变化与APACHEⅡ评分变化呈正相关(rs=0.446,P=0.000).sTREM-1水平在存活组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死亡组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变化趋势,死亡组sTREM-1于病程第4天起高于存活组同期对应指标(P<0.05).结论.检测血浆sTREM-1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指标,在诊断上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价值优于PCT、CRP及IPS评分等指标;动态监测检测血浆sTREM-1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CD62P和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严重脓毒症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08年3月本院急诊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入选严重脓毒症组(Ⅲ组),存在感染但未发生脓毒症同期患者设为一般感染组(Ⅱ组),同期门诊体检者或健康自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I组),病例的选取均遵循随机的原则,3组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3组均在入院第1天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62P、TpP、PT、APTT、Fib、TT、D—D聚体。结果人院第1天,PT、TT在3组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意义,APTT、在严重脓毒症组和一般感染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D、CD62P和TpP在严重脓毒症组中的表达均较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在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P〉O.05);早期诊断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依次为C,D62P、TpP、Fib、D—D、APTT、PT、TT,而特异指标依次为TpP、CD62P、Fib、APTT、D—D、TT、PT;相关性分析显示:CD62n与TpP呈明显正相关(r=0.931,P〈0.001)。结论严重脓毒症的早期就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2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CD62P和TpP均能较常规凝血指标更具早期诊断价值,联合试验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