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防门诊宣教干预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结防门诊医生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宣教干预措施对门诊确诊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病知识宣教,分析患者在宣教干预前后对结防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是45.58%和8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647,P〈0.01)。干预前知晓率与患者学历和职业有关,干预后知晓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职业无关。结论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在门诊实施面对面、一对一的宣教干预能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学生再传播结核病核心信息对提高农村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水平和病人发现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邯郸市农村两所乡镇中学作为干预对象,对中学生实施一年的结核病核心信息健康教育干预,并将所学知识对其家庭成员和周围居民传播,调查干预前后学生、家长和居民结防知识问卷及格率和病人发现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中学生、家长和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及格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68.39%、39.44%和43.26%,总体提高了52.4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一年内可疑者年就诊率和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0.79‰和10.9/10万。结论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中学生及其家长和居民结防知识知晓水平和病人发现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小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对师生结核病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抽取的28所中小学师生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对师生进行现场特定结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干预育后,教师、中、小学生结防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提高25%、33%和54%,与干预前知晓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学校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师生结防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江苏省传染病综合示范区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于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对张家港、丹阳和泰兴三市居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基线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防治知识,三市张家港、丹阳、泰兴三市分别为62.9%、56.5%和59.2%。三市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调查结果显示三市结核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3.1%,张家港、丹阳、泰兴三市知晓率分别为71.0%、58.1%和60.7%。三市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江苏省传染病综合示范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许人 《当代医学》2013,(32):163-164
目的为了解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对公众结核病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掌握人群对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基线资料。方法采用国家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天津市西青区的500名公众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资料、调查对象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等。在实施1年的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后使用同一量表对相同抽样群体再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西青区公众对结核病总的知晓率为755%,干预后为99.0%;干预后公众对结核病核心知识掌握情况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认为自己可能会得结核病的比例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公众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水平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健康促进等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整体提高公众对结核病各种知识的知晓水平以及促进其对结核病的认知及态度上的转变,结核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在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对基层妇联干部和村医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的影响。方法结防机构对石家庄市的8个县所有村的妇联干部和村医实施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培训,对其接受培训后的结防知识知晓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培训,妇联干部和村医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均达到了99%以上,培训后小学与初高中学历被调查者知晓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这种健康教育形式使妇联干部和村医对结防核心知识达到较高的知晓率,为其在基层群众中进一步开展结防知识健康促进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师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干预结核病核心信息持续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学生持续传播结核病核心信息对提高农村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病人发现水平的效果。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对目标学校中学生实施结核病核心信息健康教育干预,并将所学知识对其家庭成员和周围居民传播,调查干预前后学生、家长和居民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和病人发现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中学生、家长和居民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69.06%、64.37%和61.83%,总体提高了65.0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一年内可疑者年就诊率和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0.79%和10.9/10万。结论对中学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并可通过学生带动家庭、社会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和病人发现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本地居民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健康教育处方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对372名居民进行结核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本地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低,健康教育后99.73%的居民基本掌握结核病知识。结论健康教育处方可有效提高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佛山市居民对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及信息的知晓现况,为进一步加强佛山市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分层等比例随机抽取5个县区8个乡镇调查点14 000名1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应用统计描述和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佛山市15岁以上居民对国家公布的5条结核病核心信息共答对30 184题,总知晓率为46.0%,其中5条信息全部答对者494人(3.8%),全错者2 457人(18.7%).5条核心信息中,我国对肺结核的检查和治疗有免费政策的知晓率仅27.7%,对肺结核症状的知晓率最高(65.9%),传播途径次之(63.7%).佛山市5县区中,高明区(25.5%)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最低,其次为三水区(27.8%),最高为南海区(58.7%),其次为顺德区(51.0%)和禅城区(47.2%)(P<0.001).女性居民(44.2%)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低于男性(48.0%)(P<0.001).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知晓率最低(36.5%),20~岁的青壮年次之(50.3%),最高的为16~岁的青少年(54.4%)(P<0.001).本地居民的知晓率(48.2%)较流动居民的(53.1%)低(P=0.012).曾患结核病的居民知晓率(55.4%)比未曾患的(45.9%)高(P=0.005).结论 佛山市结核病知识总知晓率较低,女性、老年人的结核病知识较欠缺,高明、三水区的本地无结核史的居民知晓率较低.因此,必须加大结防工作中健康促进的工作力度,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通俗易懂的多种宣传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全省159个县(区)居民中抽取8978个农村居民,采用自制的《河南省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监测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4.98%,其中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知晓率(75.30%)最高,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59.59%)最低。男性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χ2=204.014,P<0.001);~34岁年龄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最高,其他年龄组居民随着年龄的增长,知晓率逐渐降低(χ2=4813.601,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健康知识知晓率逐渐增高(χ2=4758.084,P<0.001);丧偶和离异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其他婚姻状况者(χ2=903.912,P<0.001);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非学生(χ2=105.835,P<0.001);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非医务人员(χ2=838.639,P<0.001)。结论:河南省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应该强化营养、肝炎、结核病、碘缺乏病、糖尿病、安全用药等知识教育;女性、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丧偶者、非学生和非医务人员为主要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农村通过开展入户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普及群众结防知识、改变其就医行为,从而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方法在选定的区域内开展为期1个月的以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识为主要宣传内容的面对面式宣传活动,活动结束后陆续统计2个月的结防门诊病人就诊人数和病人发现人数,并与上年同期比较。结果2006年11~12月2个月内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分别为728例和480例,分别比往年同期病人发现提高了17%倍和19%,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分别是12.28/10万和10.31/10万,涂阳登记率有显著性差异(ρ<0.01)。结论入户式宣传能明显提高结防门诊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对人群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人群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并采取多种形式对居民进行饮茶型氟中毒健康教育,1年后对该人群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2次调查。结果基线调查病区人群的总体及格率为12.1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人群的知晓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民族、职业人群的知晓情况差异性不明显(P>0.05);经过1年健康教育的干预,人群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至92.3%,与干预前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病区居民尤其是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低收入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十分迫切,且通过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是病区预防饮茶型氟中毒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学生密切接触者、肺结核患者、羁押人员3种特殊人群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评估宣教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对学生密切接触者(分层整群抽样)、初治肺结核病人(单纯随机抽样)和全体羁押人员进行两次肺结核病相关知识宣教,在宣教前及宣教后3个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宣教效果.结果 共对424名调查对象进行了宣教干预,总知晓率由64.0%提高到82.7%(x2=303.100,P<0.001).学生密切接触者、肺结核患者和羁押人员肺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宣教前的81.5%、65.0%和51.3%提高到宣教后的90.0%、82.0%和80.3%,宣教前后3种人群知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讲座形式的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强化宣教,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和羁押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对于学生密切接触者这类人群应探索更为有效的宣教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深圳市南山区结核病健康宣教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样本,对结核病核心知识进行定群宣教,并于宣教前后进行结核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时人群总知晓率为56.9%,对人群进行宣教后,达到了96.3%;接受参与式宣教的人群知晓率为接受知识讲座人群的3倍,直面宣教为知识讲座的2.5倍。结论:宣教干预活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干预对象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相对于知识讲座,直面宣教、参与式宣教(知识飞行棋比赛、有奖抢答活动)宣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提高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孕妇33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主要包括面对面授课和短信交流;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3名孕妇接受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孕妇艾滋病基础知识掌握率为81.82%,母婴传播与阻断知识掌握率为72.73%;干预后孕妇艾滋病基础知识掌握率为96.97%,母婴传播与阻断知识掌握率为93.94%,(P<0.01)。结论通过有效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孕妇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蓉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3):239-241
目的评价社区全人口结核病归口管治模式的效果。方法统计归口管治模式实施前后肺结核病人例数、转归情况等;对246名接受全程督导治疗的新确诊的肺结核病人的进行2个月的肺结核病有关知识的于健康教育,于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肺结核病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全人口肺结核病人归口管治前后对比,户籍和暂住结核病人到位率、涂阳病人治愈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后肺结核病人对各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全人口肺结核病归口管治模式成效显著,能有效地控制区域结核病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