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机-有机复合组织器官工程支架的微纳制造是近年来兴起的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相对传统的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微纳制造整合了微纳米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制造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开发以及生物材料制造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综述了生物医用材料、特别是组织器官工程与组织修复材料微纳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材料的微纳米化及实现途径、组织器官工程支架材料的数字化设计、组织器官工程支架材料的数字化制造新技术等,对我国组织器官工程(修复)材料数字化微纳制造新技术的优先发展领域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仿生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简要地介绍了贝壳珍珠层天然生物材料的结构特征,进而综述了仿生材料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生物材料的仿生构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30年里,生物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临床效果看,其与宿主相互作用亟待改善;哪怕是有些应用于长期埋植体内的替代物,常被机体视为异物,从而启迪人们不要仅着眼于从材料的物化性能方面构思生物材料。文章从蛋白质、糖类和脱氧核糖核酸与材料的关系出发,以细胞作为仿生生物材料的蓝本,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讨论了生物特异性材料设计,人工细胞外基质的仿生化途径以及通过材料对细胞编程凋亡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思路;试图从生命科学的广度和柔性出发,提出在不同层次和水平上进行仿生,从事生物材料设计,解决生物材料与生物体复杂接口问题,使生物材料向智能化和环境友好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技术、医药技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交互融合,新型和新概念生物医用材料层出不穷。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生物活性材料、介入诊断和治疗材料、可降解和吸收生物材料、新型人造器官、人造血液等代表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自然界中的生物材料表现出许多卓越的性质和独特的功能。这些生物材料通常是由生物体内的有限组分在温和条件下组装而成,其优异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复杂的多级结构,例如含邻苯二酚单元的贻贝粘附蛋白具有普适的强粘附力,珠-线结构的蜘蛛丝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集水能力,空心结构的北极熊毛发具有隔热保温作用,规则微纳结构的蝴蝶翅膀显示多彩的颜色,梯度多孔结构的柚子皮具有优异的阻尼减震效果等。以自然界的设计原理为灵感制造人工材料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受到了极大关注,过去数10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总结了仿生材料在结构仿生方面的研究进展,选取了几个从低维到高维尺度上的典型例子概述了仿生材料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物功能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功能材料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功能生物材料和仿生功能材料。功能生物材料的研究在于开发生物材料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应用。本文着重叙述了生物组织电性能的研究及生物光电材料的应用;提出从生物活性材料活动规律研究入手,由生物模型简化为数学、物理模型从而设计出仿生功能材料的方法。举例说明了生物功能材料的发展对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及对高科技产业的巨大影响,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复合材料学报》2006,23(5):95-95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是关于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制备和测试、成形和加工、热处理和表面工程的大型工具书。《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共26卷,近7000万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牵头组织编写,1200多名专家学,包括39名两院院士、百余名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参加了编写和审稿工作。是我国迄今为止篇幅最大、涵盖内容最为新颖、全面、丰富和权威的材料工程工具书。《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月1月成批出版,2006年3月全套出齐。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学报》2006,23(6):63-63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是关于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制备和测试、成形和加工、热处理和表面工程的大型工具书。《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共26卷,近7000万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牵头组织编写,1200多名专家学,包括39名两院院士、百余名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参加了编写和审稿工作。是我国迄今为止篇幅最大、涵盖内容最为新颖、全面、丰富和权威的材料工程工具书。《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月1月成批出版,2006年3月全套出齐。  相似文献   

9.
仿生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综述了贝壳珍珠层、蛛丝结构、毛竹外密内疏结构、骨骼哑铃型结构、植物的根部网状结构以及木材的年轮结构等天然生物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应的仿生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结构仿生材料的前景,认为应对现有生物体的结构特征与其性能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对已经解析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构筑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寻找模型和仿生材料设计的结合点,以推动仿生材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血管构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合成与制备了许多新型血管支架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相关方面处理.本文对天然生物材料、合成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工程哲学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有别于传统科学技术哲学的新领域。文章结合机电工程教育实践,论述了工程哲学研究的一些最新理念和进展,分析了工程哲学对工程教育的价值意蕴,并提出了将工程哲学思想引入到工程教育中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 lay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recognitio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Being the kernel of 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ontology becomes the master key to understanding of engineering. The paper proposes and interprets the principal theses of engineering ontology, which differs from understanding of engineering in separate elements. Engineering ontology believes that engineering is the direct, realistic productivity that runs dynamically and feasibly and creates values. Engineering invol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society, and it has been a basic motive force and a basic way of promo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so that engineering gains the ontological status and fundamental value in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e engineering appears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Engineering has its own basis for existence, its own structure and its own laws for movement and evolution. Engineering should not be simply regarded as the ramification and derivative from science or technology. Engineering ontolog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riism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To understand and handle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amo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 by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engineering as the direct productivity, the process and effect of engineering-centered selection,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ion must be emphasi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nd mechanism of selection,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ion must be paid high attention. Under no circumstance may the engineering be deemed as an unchanged matter, which is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developing, so the studies on engineering ontology are closely and internally related with the theory of engineering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3.
德国生产工程研究会(WGP)立志改革工程教学,以改变德国优秀工程人员短缺的状况。WGP的目标是使工程教学紧紧面向工业界的需求,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信息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影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对教学结构进行持续改革,并使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为达到与国际相一致的要求,将建立学士、硕士学位制度,同时也将大学教育与高专教育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低温加工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低温加工是指在低温环境下进行的特殊制造过程,它利用低温下各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特定的加工目的,在许多场合下具有独到优点.对低温加工技术在光学、生物、化学、机械、电子和轻工业等行业中材料或器件的加工中的应用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低温加工学有必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加以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5.
 “程序图型化表示”是旨在提高程序可读可理解性的一项极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技术,其研究得到了发达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资助.提出了SI-NS图表示方法,并与日本的PAD、德国的NS图及美国的CSD作了比较. SI-NS图技术在软件开发和教学实践中得到良好应用.希望能引起软件界等有关部门对这项技术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化学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化学工程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许多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凸现工程活动的重要地位和工程管理的巨大作用,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工程时代。工程时代呼唤工程哲学,工程建设管理活动离不开哲学思想指导,大力开展工程哲学研究既是哲学发展的必然,又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文章在分析工程哲学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的哲学内涵与本质:物质性、变化性和时空性,进而对工程管理的理念、价值观、方法论、组织与创新等方面的哲学内涵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我国工程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程对象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在工程技术组织中涌现出了一类崭新的组织--工程技术总体组织。文章概述了它们产生的历史意义,讨论了它们的体系结构、地位与作用、工作对象与工作内容,论述了它们的工作应依据的理论基础以及必须掌握和使用的主要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分析了它们的组成人员的结构和它们与工程技术专业组织之间的正常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代工程观反映了当代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交叉融合、协调构建的新趋势,对于开展工程教育和培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工程人才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在当代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下当代工程观的基本内容;探讨了传统工程教育中的存在过分强调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问题;提出了以综合理性为主导,融合当代工程观的当代工程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现代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宏大,结构日趋复杂,系统日显集成,故而现代工程管理活动也已远远超出了经济与技术的范畴,成为一项复杂的综合活动。立足于时代的高度,需要我们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工程管理活动予以关注与思考。笔者从工程管理理论与工程管理实践循环推进,工程管理理念与工程管理方法深度融合,工程管理体系与工程管理细节协调统一,工程管理规范与工程管理创新互相促进,工程管理队伍与工程管理制度共同提升等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