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豫南高压镁铁质麻粒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位于桐柏大别山造山带北缘桐柏信阳地段的豫南高压镁铁质麻粒岩块体主要由石榴角闪二辉麻粒岩类组成。其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曾经历过温度T/K>1261.15±50,压力p≥2.0GPa,2.0GPa~1.6GPa和T/K>973.15p=1.4GPa等多阶段近等温减压变质作用,有着似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很陡的顺时针p-T轨迹。它们形成于地壳增厚深埋和隆升减薄过程中,而终至抬升折反剥露地表的动力学,可能和壳底逆冲韧性剪切拆离伸展等多种构造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
豫南高压麻粒岩中富钛角闪石类的成因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用光学方法、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红外吸收光和X射线粉晶衍射方法对豫南高压麻粒岩中的富钛角闪石类进行了详细。结果表明这些富钛角闪石可分别属于钛角闪石类和成分的宇镁绿钙闪石的富钛角闪石类。它们系幔源偏碱生镁铁质岩类成分相当的原岩子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再平衡后的变质残余矿物和重结晶矿物。  相似文献   

3.
哀牢山构造带泥质高压麻粒岩主要由石榴石、夕线石、钾长石和斜长石变斑晶及尖晶石、铁假蓝宝石、蓝晶石、石英、金红石和钛铁矿包裹体组成,为确定印支地块和华南地块的边界提供了关键性标志。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地质温压计(GBPQ)计算结果及标志性高温矿物组合(Spl+Qz)表明泥质高压麻粒岩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高压/高温进变质到中温/低压退变质的顺时针P-T演化过程。其中:1)高压/高温进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为Ky+Sil+Grt1+Kf1+Pl1+Spr+Ter(Kf+Pl)+Bt1+Spl+Qtz+Ilm1+Rut1,形成于850~919℃,≥10.4kbar;2)中温/低压退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为Grt2+Bt2+Pl2+Ms+Qtz+Ilm2+Rut2,早期和晚期的温压条件分别为664~754℃,4.9~6.5kbar和572~576℃,3.5~3.9kbar。反映陆壳物质在碰撞过程中俯冲到地下深处(≥30km)经高压高温变质后快速折返到中上地壳的动力学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一带断续分布的直白高压麻粒岩,是一套相当于下地壳根带深度形成的高压麻粒岩相岩石。该麻粒岩相地体归属印度大陆东北端,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麻粒岩相岩石之一,其变质作用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碰撞过程中发生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对于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观注的焦点。本文在1:25万墨脱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依据高压麻粒岩相岩石出露的大地构造背景,讨论了与之有关的若干问题,并提出适合该区的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机制和折返过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江海  翟明国 《岩石学报》1998,14(2):176-189
晋北-冀西北高级变质的灰色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杂岩基底内广泛发育晚太古代高压麻粒岩构造透镜体或岩片,几个典型地段的构造填图研究表明,高压麻粒岩主要出露于龙泉关-桑干构造带的东北段,即冀北陆缘活动带与恒山-五台绿岩带之间的高级变质基底内。高压麻粒岩形成与出露的过程中,主要经历4期构造变形:D1低角度逆掩剪切变形;D2NW向伸展作用;D3区域规模的NNE-NE向褶皱;D4大规模右旋走滑剪切变形。以上变形明显受区域构造所控制,先后涉及鄂尔多斯和阜平陆块晚太古代构造拼合,太古代末五台裂谷的张开及闭合,以及早元古代冀北陆缘活动带向南俯冲造成的掀斜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恒山中段新太古代高压麻粒岩区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恒山中段高压麻粒岩区是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高压麻粒岩最好的露头区之一,北部为强烈重熔的灰色片麻岩区,构造样式以穹窿、近水平韧性剪切带为主,中部以近东西向的右旋走滑剪切带与南部变形变质程度相对较低的岩石单元相接,后者主要的岩石类型为均匀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变质辉绿岩墙。高压麻粒岩以透镜体形式出现在北部。本文通过对恒山高压麻粒岩区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的分析,认为高压麻粒岩区主要经历了4期构造变形:①高压麻粒岩透镜体里的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和走滑剪切变形;②向南或南西的伸展变形;③右行走滑剪切;④向东或南东伸展变形。对恒山地区的高压麻粒岩的出露起决定作用的是两次伸展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8.
冀西北高压麻粒岩带构造环境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仁民  董卫东 《地学前缘》1999,6(4):347-351
在崇礼岛弧型绿岩带与怀安古陆块之间,从怀安大虎沟,经宣化大东沟至赤城沤麻坑发育一条大体呈东西走向并向南倾斜的板状高压麻粒岩带。其中轻稀土亏损的洋中脊型拉斑玄武岩(TH1) 的存在显示部分洋壳残片的可能卷入。变质条件(850 ~900 ℃,13 ~14GPa) 表明它属于俯冲杂岩。同时比怀安陆块(2 900 Ma) 显著年轻的模式年龄(2 700 ~2 600 Ma) 证明了它的增生性质。从综合地球化学、变质作用和年代学资料来看,它们不属于连续下地壳剖面的最下部,而更可能是新太古代侧向增生的弧后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9.
在冀北地区原太古代"单塔子群"内多处发现了高压基性麻粒岩构造岩片或透镜体,围岩为花岗片麻岩类,在区域上呈构造带出现。高压基性麻粒岩早期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石榴石+石英,退变组合为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及更晚期的角闪石+斜长石,明显经历了快速的抬升过程。上述高压麻粒岩在区域上可能对应于晋北-冀西北的高压麻粒岩带,代表克拉通基底的重要构造边界,对于认识区域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及深部地质作用过程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东喜马拉雅地区高压麻粒岩岩石学研究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该区内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划分为南部的角闪岩相岩石和北部的中低压麻粒岩相岩石,后者沿那木拉逆冲断层向南推覆于前者之上。高压麻粒岩相岩石仅以残余产出于后者,主要包括石榴石蓝晶石片麻岩和石榴石透辉石岩。前者的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晶石+三元长石+石英+金红石;后者的峰期组合为石榴石(铁铝榴石10±钙铝榴石>80)+透辉石+石英+方柱石+榍石(Al2O3为4%-4.5%).变质温压估计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岩石形成于大约1.7-1.8GPa,890℃,然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变质作用至0.5±0.1GPa,850±50℃。它们的原岩可能是大理岩及泥质岩。这表明在区内曾存在一高压麻粒岩带,那木拉冲断层可能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内的一条重要的构造界线。  相似文献   

11.
12.
东海陆架作为华夏地块东部的重要块体,其成因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关键是对其变质基底情况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东海陆架西部舟山群岛变质表壳岩开展调查与研究,在其中的大衢岛发现了具有“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特征组合的高压麻粒岩,通过计算压力-温度视剖面图确定其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860~890℃、(1.28~1.32)×106 kPa,具有顺时针样式温压演化轨迹;峰期后经历近等温降压(ITD)过程,反映了加厚地壳的快速减薄过程,其成因很可能与造山作用有关。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该高压麻粒岩的变质时代为(247.9±1.7)Ma,代表了峰期后麻粒岩地体抬升阶段年龄。变质表壳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介于963~339 Ma之间,既不属于新元古界陈蔡群,也不属于古元古界八都群,可能是一套独立的变质沉积建造。尽管其变质时代与华夏板块印支期退变榴辉岩相近,但变质过程迥异,可能不是同一造山带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存在典型的泥质、长英质和基性高压麻粒岩。但是,高压麻粒岩在南迦巴瓦杂岩中的分布范围、变质条件和变质时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明确。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西南部巴嘎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巴嘎高压基性麻粒岩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石榴子石变斑晶发育生长成分环带。识别出三期矿物组合:进变质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矿物包裹体,包括石榴子石、石英、榍石和磷灰石;峰期矿物组合M2为变斑晶石榴子石边部和基质矿物,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金红石+熔体;退变质矿物组合M3呈冠状体或基质产出,其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石英+榍石。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条件约为1. 5 GPa和915 ℃,具有顺时针P- T轨迹,退变质的早期和晚期分别为近等温降压和降温降压过程。高压基性麻粒岩在峰期条件下发生了明显的部分熔融,含~26%(体积)的熔体,其退变质和熔体结晶作用很可能发生在26~14 Ma。本文和研究区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压麻粒岩广泛分布,从东北部的加拉、直白和派乡延伸到西南部的巴嘎沟,形成了一条长度超过80 km的高压麻粒岩带。整个带中的高压麻粒岩具有类似的变质条件和持续时间,是印度大陆地壳平缓俯冲并经历了高温和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的产物,构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加厚下地壳。大量高压麻粒岩强烈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可能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提供了源区。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深源麻粒岩包体的性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勇  于在平 《地球化学》1993,(3):227-236
岩相学、岩石化学、矿物温压计和单颗粒锆石 Pb-Pb 年代学综合研究表明,出露于桐柏地区秦岭杂岩中的麻粒岩包体是在早古生代(470Ma)秦岭洋壳消减过程中,俯冲板片在大约30—40km 深度经受麻粒岩相变质(470—435Ma 之间),随后其残片被花岗闪长质岩浆捕虏而上侵就位(435Ma)。古秦岭洋壳俯冲、变质、分熔乃至上侵这一系列构造过程都可以从麻粒岩包体研究结果中得到理想的印证。  相似文献   

15.
胶东莱西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9,自引:19,他引:9  
刘文军  翟明国 《岩石学报》1998,14(4):449-459
胶东地区莱西-莱阳-栖霞-带晚太古代花岗片麻碉中,出露相当规模的高压基性麻业岩和超镁铁质岩组合,曾被认为它们是与苏鲁-大别超高压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一套岩石组合,高在性麻粒岩中可同三期变质矿物组合;早期为Grt核部)+Cpx+Pl;中期为Grt(边中)+Cpx+Opx+Pl+Amp+Q+Mt;晚期为Cpx+Pl+Amp+Q+Mt。早期的石榴石含钱铝榴石和镁铝榴石组分较高,单斜辉石含Al高。应用矿物温  相似文献   

16.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南迦巴瓦杂岩含有广泛分布的高压麻粒岩,但由于以前获得了许多不同的年龄,对这些麻粒岩的变质与深熔时代、持续时间和成因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泥质高压麻粒岩(蓝晶石榴黑云片岩)中的锆石和独居石进行了系统的内部结构、U-(Th)-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以求揭示这些岩石是否具有相同的演化过程。所研究的6个蓝晶石榴黑云片岩由石榴石、蓝晶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夕线石、白云母、石墨和副矿物金红石、钛铁矿、锆石和独居石组成,峰期矿物组合是石榴石+蓝晶石+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石英+金红石。6个样品中的锆石均由继承碎屑核+变质(深熔)幔+变质(深熔)边组成。其中3个样品中的锆石幔和边较宽,均可进行原位定年,幔部给出了类似的较老年龄范围(39.6~31.6Ma、40.8~32.0Ma和38.1~31.3Ma),而边部给出了类似的较年轻年龄范围(26.8~17.3Ma、28.3~18.6Ma和28.4~18.8Ma)。另外3个样品的锆石幔部较窄,不能进行分析,其边部给出了与前3个样品锆石边部类似的年轻年龄范围(22.0~17.0Ma、20.9~16.9Ma和22.2~16.6Ma)。一个片岩样品中的独居石给出了与其锆石幔部+边部年龄类似的较宽年龄范围(38.1~17.5Ma),而另外3个样品中的独居石获得了与其锆石边部年龄相似的年轻年龄范围(26.0~18.8Ma、22.3~16.9Ma和26.4~19.4Ma)。随着年龄的减小,锆石和独居石的Th/U比值增大,Eu/Eu*减小,独居石的HREE和Y含量减小。基于这些分析结果,笔者认为所研究的6个片岩记录了相同的、从~41Ma持续到~17Ma的进变质与深熔过程。但是,由于某些样品中的锆石和独居石在早期变质和深熔过程中形成的结晶域(锆石幔部)很窄,无法定年,导致不同的样品获得了不同的年龄范围。结合现有研究成果,笔者推测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压麻粒岩经历了相似的长期进变质与深熔过程。  相似文献   

17.
黄小龙  徐义刚 《地球化学》2002,31(5):443-454
女山麻粒岩包体的Mg#值总体较低(28-51),在化学成分上主要表现为偏中性,没有明显的辉石、石榴子石或Fe-Ti氧化物的堆晶作用,但部分有斜长石的堆晶作用,略具Eu,Sr正异常,部分则有斜长石的分离结晶,略具Eu,Sr负异常。另外,女山麻粒岩包体亏损Rb,Th,Nb,Ta,富集Ba,LREE,Zr,Hf等,具较高的Nb/Ta,Zr/Hf比值,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过程造成了Rb的强烈亏损,但对Nb,Ta,U,Th的影响较弱。女山麻粒岩包体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通过分离结晶混染作用模型(AFC)模拟,表明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性火山岩和中必一麻粒岩分别为较可能的初始岩浆和混合源,初始岩浆经过10%-40%的AFC可以形成女山麻粒岩包体的微量元素组成。总体上,女山麻粒岩包体的主元素、微量元素特征均相似于华北克拉通太古宙中性麻粒岩、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平均值,而与扬子克拉通下地壳平均值得明显差别。因此女山地区下地壳可能仍属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因而支持Li(1994)的碰撞拆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华北克拉通桑干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强烈变形的TTG片麻岩、二辉麻粒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富含石榴石斑晶,斑晶内部钙铝榴石含量明显高于边缘,一般可达25%~28%.许多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包体,A12O3含量高达7.4%~11.2%,相应的契尔马克分子比例为12%~18%.这些成分特征指示了早期相对较高的变质压力.石榴石斑晶广泛发育后成合晶反应边,是Pl-Opx-Amp-Mt组合的放射状细粒交生体,邻接的单斜辉石和石榴石斑晶边缘与后成合晶组合近于反应平衡,单斜辉石Al2O3含量小于5%,石榴石边缘的钙铝榴石含量也大大低于核部.这些都显示了压力较低条件下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分解.温度压力的计算结果揭示出高压麻粒岩的两类PT轨迹,它们早期的变质作用都表现出较高的压力(1.2~1.45GPa).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并显示升温减压和近等温减压过程.它们很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某种型式的俯冲和碰撞构造过程.另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显示降温降压过程,并且早期变质温度高达1050C.它们很可能来自碰撞之前的岛弧下地壳底部.在碰撞阶段的后期,这些不同成因的高压麻粒岩都被卷入了与碰撞构造直接相关的桑干构造带,经历共同的构造抬升过程.桑干构造带可以认为是构造缝合带.  相似文献   

19.
南天山榆树沟麻粒岩相构造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王居里  王润三 《岩石学报》1999,15(4):539-547
榆树沟麻粒岩相构造岩宏观上呈糜棱岩带和糜棱岩化带产出,发育强烈流变叶理;微观上主要造岩矿物发育各种塑性变形显微构造。变形过程中同种造岩矿物的动态重结晶新晶与塑变残斑(残晶) 之间化学成分变化不明显, 表明在变形期间水活度低,以位错蠕变为主。该构造岩形成于深地壳麻粒岩相变质的晚期阶段,是地体在早期阶段于下地壳底部-上地幔顶部发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因构造抬升进入深地壳麻粒岩相环境下发生退变质和强烈韧性剪切变形的产物, 其形成后经历了快速的构造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益阳火山岩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贺安生  韩雄刚 《湖南地质》1992,11(4):269-274
益阳火山岩中的熔岩、辉长辉绿岩和玄武质科马提岩,分别与蛇绿岩套中的熔岩、熔岩中的脉岩或岩墙杂岩和层状堆晶辉长岩有相似或相同的化学成分与微量元素含量,它们具有蛇绿岩套属性。与邻区广西、江西和安徽等省的蛇绿岩套分布在同一带上。因而认为,湖南境内沿通道—淑浦—宁乡—浏阳一带存在一条元古宙的古板块消减带,它控制了湖南中北部地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