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人工心肺机器取代正常人体心肺功能.使心脏停止跳动,暂时阻断血液循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各种手术,术后病人即送人ICU进行监护,待病情稳定后才转回心脏外科病房。我科于2006年3月-2009年5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109例,术后即入住ICU,我们针对性地对每一个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无一例因心理紧张而影响病情恢复。而不注意心理护理前.常有病人不配合。或出现焦虑、恐惧等症状,甚至拔掉气管插管及引流管,从而影响病情和康复。因此,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通过严密监测及护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10例严重或晚期瓣膜病变,术后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肺功能不全、低心排、心包填塞、电解质紊乱、出血、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加强术后呼吸循环心功能监测及护理。结果:8例术后2~6天顺利转出ICU,1例心脏骤停经心内按压,予IABP支持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低心排、心脏压塞、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护士认真观察病情变化,精确评定病人危险因素,快速处理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及早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顺利转出ICU。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对于患者的"疾病"护理已经转变为对患者的"全人"护理,患者的心理需求日益为护理界所关注和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因病情需要,术后常规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暂时失去语言交流能力,导致有些患者出现一系列异常的心理反应,从而影响治疗,甚至造成预后不佳.因此,对心脏术后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和了解患者沟通需求,对术后的康复极其重要.针对我科2010~2011年接受心脏手术的14岁以上患者182例,现将该组患者存在的异常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用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ICU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用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术患者效果明显,能够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缩短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解除心外科ICU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针对90例心脏外科ICU患者由于心外科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反复变化、手术创伤、经济负担加重,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和异常心理反应,采取术前访视,改善ICU环境,重视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语言交流与交通,解除患者异常的心理反应.结果:90例心脏手术患者入住ICU期间,除3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异常的心理反应都得到减轻或解除,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心脏术后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术后的康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216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手术配合经验,主要护理配合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前配合、术中配合等。结果本组21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18例(占8.33%)。施术大夫和患者对手术均满意。结论做好患者术中护理配合非常重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术前术后访视对心脏术后病人康复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10~2011年心脏手术后在监护室治疗的病人330例进行术前术后访视,观察病人术后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程度,以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结果病人术后配合治疗、护理的程度有明显改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论心脏术后病人通过术前术后护理访视,术后可更加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人入住 ICU 的时间,促进病人康复,同时能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确保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因患儿年龄小、病情复杂、变化快且手术与护理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容易造成患儿死亡.本院心胸外科2008年1月-2009年9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3例,通过术后整体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异常,防止并发症发生,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各器官功能,提高了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除心外科ICU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针对593例心脏外科ICU患者由于环境改变、病情反复变化、手术创伤、经济负担加重,导致不同程度存在焦虑、恐惧、烦躁、抑郁、孤独、悲观、绝望等异常心理反应,采取术前访视,改善ICU环境,重视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语言交流与交通,维护患者自尊心及给予情感支持6项护理对策,解除患者异常的心理反应。结果:593例心脏手术患者入住ICU期间,除7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异常的心理反应都得到减轻或解除,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心脏术后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术后的康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吴红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157-157
总结11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心脏再同步化(CRT)植入的护理经验,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本组11例病人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通过随访,病人心功能状态、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改善。CRT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重视和加强护理,做好起搏器功能的测定及术后的随访为治疗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了24例瓣膜狭窄伴心房纤维颤动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加射频消融术后入住本科重症监护病房后进行严密监测和病情处理并提供专科的护理措施,如心电监护和心包、纵膈引流管及气管插管、呼吸机和心脏临时起搏电极的护理、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及后期入住我科普通病房后的一些护理体会.方法:对24例瓣膜狭窄伴心房纤维颤动患者采用瓣膜置换及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期间进行特级护理,严密监测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各种引流管效能及电解质平衡,保证右室及无关起搏电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及患者的心理、生活护理,等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后,做好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指导患者继续坚持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及深呼吸等肺部功能锻炼,可适当活动,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测量凝血酶原时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出院后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通过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严密监测和有效护理及健康指导,及转入普通病房后的精心护理,24例患者中,心脏复跳后都转为窦性心律,无一例发生心包填塞、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抗凝不当、呼吸功能障碍、感染、ICU综合症等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对瓣膜狭窄伴心房纤维颤动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提供严密观察和优质护理,同时加强患者生活及心理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瓣膜置换、消融术后心房纤颤治疗效果,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之,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为此类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了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以来30例小儿气管患者,采用气管异物取出术后,进行护理.结果: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30例病儿痊愈出院.讨论: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方法。由于手术创伤,体外循环的影响以及心脏、血管、肺、肾等生命器官原有的功能或器质性障碍,心血管术后患者随时可以发生各种危急生命的病情变化,必须进行较其它手术更为严密的护理,使患者平稳度过术后的危重阶段,最大限度地避免术后早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995年以来我们收治适宜手术的各种心脏病患者100例,现将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男40例,女60例,年龄5~43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40例,室间隔缺损35例,法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86例针药复合麻醉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处理情况,总结针药复合麻醉心内直视手术后的监护经验。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8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行针药复合麻醉下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经皮电刺激中府、尺泽和郄门)。术后ICU监护处理包括:严密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常规应用多巴胺和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物、吸氧、神经系统功能和肾功能监测、适当镇痛治疗。结果:本组病人无围术期死亡,无术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平均ICU停留时间(28.6±6.2)h,无二次止血病例,术后平均纵隔引流量(291±73)mL。患者术后切口疼痛7例(8.14%),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5例(5.81%),肺部感染8例(9.30%),低氧8例(9.30%),术后早期胃胀气13例(15.12%),无脑梗死病例发生,3例(3.49%)出现轻度肾功能不全,发热38.5℃者1例(1.16%)。结论:针药复合麻醉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方法可行,安全有效。术后监护处理重点是容量调节、体温管理、疼痛治疗。  相似文献   

15.
心脏移植术15例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加强心脏移植术前的准备,手术中与外科医生的密切配合,手术后的访视充分了解病情,提高心脏移植术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方法回顾总结15例心脏移植术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应用术前、术后访视,巡回护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心理,有针对的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洗手护士全面了解病情,准备器械提高手术配合的满意度。结果规范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零。结论着重落实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访视3个环节,避免了感染导致心脏移植术失败发生。并形成了心脏移植术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规范。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评估病人,讲解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优点,做好心理护理术后评估手术效果,注意病情观察,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12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宣教,术后正确评估和护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2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7年8月行心内直视术32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Ⅰ期矫治术。术后均入ICU监护,待病情稳定后回普通病房继续监护。结果存活28例,死亡4例,并发低心脏排出量综合征11例,肺水肿5例,肾功能不全3例,肺部感染2例,新生儿硬肿症1例。随访6个月~3 a,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接近正常同龄儿。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应早期诊断,有适应证者应尽早手术治疗;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监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加强心脏移植术前的准备,手术中与外科医生的密切配合,手术后的访视充分了解病情,提高心脏移植术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方法回顾总结15例心脏移植术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应用术前、术后访视,巡回护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心理,有针对的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洗手护士全面了解病情,准备器械提高手术配合的满意度。结果规范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零。结论着重落实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访视3个环节,避免了感染导致心脏移植术失败发生。并形成了心脏移植术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对解除手术病人不良心理压力、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手术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和术后康复护理形成一体化、对75例手术病人中的45例进行一体化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组),30例因自身或其他原因未进行全程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结果心理护理组的手术病人均能轻松地接受手术,顺利地度过手术阶段。对照组的手术病人对手术恐惧心理较大,不能较好的配合手术,术后恢复差。结论对手术病人实施心理护理使病人了解手术的必要性,解除了其心理压力,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为手术的成功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ICU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上,做好心理护理.结果:80例病人都顺利转出监护室.结论: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