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CO2吞吐试验的不断扩大,对地层近井地带堵塞现象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针对中原油田CO2单井吞吐试验情况,结合胜利油田及石油大学等关于近井地带发生堵塞现象的室内试验和分析研究成果,认为导致中原油田CO2吞吐试验中近井地带堵塞的原因包括地层水矿化度含量高、无机沉淀物和有机物堵塞的影响,以及生产压差偏大等,为进一步提高CO2吞吐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留油田CO2吞吐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留油田的天然能量井长期能量低,产量低,通过室内注CO2吞吐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CO2吞吐的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以及单井采油量的研究,优化注气方案,为现场实施提供了最优化方案,为其他块注CO2吞吐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稠油蒸汽吞吐高轮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热采稠油蒸汽吞吐开发井距小,汽窜严重,油层平面和纵向动用不均衡,储量动用差等诸多问题,研究分析了多井整体吞吐技术、间歇吞吐技术、蒸汽+N2吞吐技术、技术、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等机理及现场试验。多井整体蒸汽吞吐适合处于蒸汽吞吐中后期、油藏压力较低、相邻井汽窜较严重的油藏;间歇蒸汽吞吐是改善超稠油高轮吞吐效果,降低操作成本行之有效的开采方式;随着氮气成本的降低,蒸汽+N2吞吐将成为蒸汽吞吐开采后期的重要调整措施之一;蒸汽+ CO2吞吐技术适合于外围、边远复杂区块探井试油及储量评价,或者作为不具备井网控制储量动用条件时的增产手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疆油田在环玛湖地区致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开发中面临着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能量不足,采收率低等挑战,针对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弹性开发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了室内研究与矿场试验,以增油量为评价依据,优化了吞吐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量、注入速度等吞吐参数,选取Ma HW001井进行现场试验,增油效果明显。研究表明:增膨、降黏是致密油藏CO2吞吐增产的主要作用因素;优化CO2吞吐注采参数,其最优参数组合为“CO2+顶替水段塞”组合注入,注气速度为1 2 0~1 6 0t/d,注入压力为15MPa以内,焖井60~80天。水平井体积压裂后,采用CO2吞吐增油效果明显,实现了该区致密油提高采收率的初步突破,同时对类似致密油藏增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稠油主力区块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地层压力下降很快,油井含水上升,吞吐效果差,高渗透层反复吞吐,渗透率明显增加,一方面造成纵向上动用程度不均,另一方面形成蒸汽突进,两井和多井间汽窜现象增多,严重影响邻井的正常生产。为此CO2复合吞吐采油技术在油田生产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纯梁采油厂稠油吞吐井很多已进入中期转周热采,通过前期的开采,地层能量下降快,为了及时补充能量,以往采用了注CO2、高温薄膜扩展剂、高温粘土稳剂等预置处理,来解决稠油井原油粘度高、粘土含量高、注入压力高等问题,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存在费用高的问题。通过在稠油吞吐井中期转周热采时,实施伴注氮气,既可以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又有效地解决费用高的问题,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对于CO2驱、吞吐、气举井来说,准确预测井筒内流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对于方案设计和参数优化至关重要。本文全面分析了低温液态CO2与地层及井筒流体以传导、辐射、对流形式的换热情况,并且综合考虑了注入速度、注入时间等参数的变化对井筒内流体温度分布规律的影响,最终提出预测注入CO2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并实现程序化。以F18-138注入井实测数据为例加以验证,证实了该计算方法完全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预测了SS1-4天然气井CO2气举井筒流体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田稠油仍以蒸汽吞吐开发为主,且已基本进入开发后期,为提高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自2009年开始进行气体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前期理论研究,2010年进入现场试验,2014年进入规模实施阶段,经过7年的科技攻关,最终形成了从开发机理、配套工艺、注采参数设计方法及生产管理等一整套CO2辅助蒸汽吞吐的开发技术体系,现场实施后,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目前实施范围涵盖4个油藏类型、10个区块,共630井次,覆盖地质储量2002万吨,注入CO29.6万吨,累节约注汽量9.5万吨,增油11.3万吨,创造利润4100万元,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稠油蒸汽吞吐后期的一项重要接替技术。  相似文献   

9.
薄层油藏直井、水平井热采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平井热采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大庆油田的稠油薄层油藏,通过调研国内外的文献、材料,对四种开采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①垂直井蒸汽吞吐;②水平井蒸气吞吐;⑧垂直井蒸气吞吐转蒸汽驱;④水平井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对直井和水平井热采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河南油田难采区块的油藏特点,阐述了CO2吞吐技术在难采油井上应用的实例和效果,通过对张店难采区块三口油井的现场应用,获得了对CO2吞吐工艺的一些结论和认识,对今后各油田应用CO2吞吐技术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庙125X1断块2005年投入开发,开发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为补充地层能量,2007年逐渐转变开发方式,先后有5个井组投入注水开发,注水后,通过周期注水、动态调控、调剖、调驱等手段取得一定效果,挖潜剩余油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油井见效时间短、增油量少的特征。为此,在注采井组开展了CO2吞吐试验,并率先在M125-P6井组开展了吞吐与周期注水相结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及认识,为浅层同类井组下步治理提供了借鉴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滩油田为普通稠油油藏,平均原油粘度为2465mPa·s,边底水活跃,蒸汽吞吐效果较其他开发方式效果要好,蒸汽吞吐是新滩油田稳产开发的主阵地。随着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吞吐效果逐渐递减,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随着弹性降压开采的进行,油层压力逐步降低,引起边底水和注入水不断侵入,使高含水井逐渐增多,热采潜力逐渐下降,注汽选井由主力层向非主力层转移,蒸汽吞吐后能量下降快,周期生产时间缩短,油层的动用程度降低,从而影响了最终采收率,自2009年以来,新滩油田引进了注汽+CO2复合吞吐工艺,改善了蒸汽吞吐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的蒸汽吞吐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CO2吞吐是一种单井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具有施工成本低、工艺简单、增油效果明显等特点。本文针对南堡油田1号构造1-3区复杂断块,分析了CO2吞吐工艺在南堡油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红浅火驱先导试验区是在经历过蒸汽吞吐及蒸汽驱的油藏进行试验。经过注蒸汽开采,地层亏空严重,高渗通道错综复杂。随着注入空气量的加速和火线燃烧的延伸,高温衍生出的有毒有害气体(CO、H2S、SO2、CO2)、高温流体达到160。C、油层埋藏浅窜通性好、目前地层压力上升等不利因素,修井作业压井难度大,有毒有害气体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造成威胁。本文通过火驱近3年的修井工艺探索,以及对火驱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优选压井液,优化压井工艺,得出一系列关于火驱井压井方法,保证火驱修井安全,对后续火驱修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油井CO2吞吐机理,油井CO2吞吐的主要机理是降低原油粘度和膨胀原油体积,在CO2注入和浸泡时间,若油井井底压力大于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时,则CO2对流扩散到近井壁地层时CO2与接触的原油可能发生混相驱油。通过某油田现场试验,证明该工艺是小砂体油藏提高油井产能的有效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查干凹陷毛8块稠油油藏地层温度低,地下原油粘度高,常规试采产能较低,难以正常投产,常规水平井蒸汽吞吐虽实现了储量的有效动用,但随着吞吐周期的加大,效果逐渐变差。针对高周期吞吐稠油水平井周期产量低、油汽比低、采注比低的问题,应用"HDCS"和"HDNS"等技术,配套亚临界锅炉和超临界锅炉,实施水平井化学辅助蒸汽吞吐先导试验,并利用正交试验数值模拟研究及方差分析法得到蒸汽吞吐辅助化学剂的显著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CO2蒸汽N2降粘剂(油溶性)。截至2014年10月共实施38井次,累计注入蒸汽5.87×104t,累产油1.39×104t,平均油汽比0.24。  相似文献   

17.
朝阳沟油田小断块油藏井间连通性差、地层能量有限、开采过程中产量下降快,受到技术、经济及地质构造因素的影响无法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难以通过注水实现能量的补充,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处于小断块油藏的油井进行CO2吞吐增油技术现场试验,在分析了小断块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对CO2增油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注入工艺参数。2008年现场试验2口井,截止目前,累计增油175t,投入产出比1: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乐安油田草27地区Ng2薄层超稠油开发动用的不利因素,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重点对开发方式、井网参数开展研究,确定了应用水平井CO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后期适时转蒸汽驱,动用极限厚度3m,采用交错式注采井网布井等开发技术界限。通过产能建设实践,取得了新井初产平均达10.4t/d的好效果,为同类边际稠油储量有效开发动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注采不完善油井开采过程中产量下降快,受到技术、经济及地质构造因素的影响无法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难以通过注水实现能量的补充,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这部分油井进行CO2吞吐增油技术试验,通过室内实验对CO2增油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优化了注入工艺参数。2008年以来现场试验4口井,累计增油371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缘春风油田靠近边水的高含水超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差的情况,开展了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技术研究。微生物与油水相互作用,对于原油降黏效果明显。排6-平48和排6-平49井微生物单井吞吐矿场试验,日增油25吨,阶段增油2 727吨,开辟了高含水超稠油井冷采的新途径,已在另外两口井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