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农业企业土地流转的现状,认为农业企业与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同时,在对当前农业企业和农户间土地流转存在的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流转价格偏低等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科学制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等规范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彦峰  杨红梅 《太原科技》2011,(8):66-67,70
结合娄烦实际,分析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流转的基本模式和土地流转的主要措施,总结土地流转的基本经验,对于促进土地流转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厦门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厦门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厦门农村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问题,并提出:以土地确权为基础、市场化机制建设为核心,以集中性租赁、股份合作模式为主导推进农用地流转;以"保权让利"模式为主导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房屋流转,逐步实现农村资产的资本化等对策,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长效机制是提升土地使用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方式,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吉林省农业发展态势及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约因素作了阐述,进而对土地使用权流转长效机制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及农业经济的进步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农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四川农业存在着许多问题:生产规模小、效益低、土地粗放经营,而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本对四川省发生范围和影响较大的土地流转形态和规模经营模式进行了剖析,并对省内不同地域规模经营“度”的把握进行总结,最后,对四川省农业发展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集体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城中村土地流转是这一现象中的典型代表.从城中村土地流转角度入手,提出城中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三种模式,即国有化转制模式、保权让利模式和“一村两制”模式,给出这三种流转模式下的集体土地流转收益测算方法.最后,对某市二环内城中村集体土地流转收益进行比较,提出了“一村两制”模式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现状,通过对农业相关的土地法律法规和可行性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地考察,突破现有的农业发展的固定模式,根据现行农业政策和农村整体经济状况以及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模式,对比各种农业体制下对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农业人口经济生活水平的影响,在理论上探索出一套适用于中国农业土地流转的运行体制,并初步得到一个适用于旨在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体制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农民收入中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务农积极性下降、农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随着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逐渐放开,农地向农业从业人员转移,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增加,农民素质得到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有效需求增加,刺激上游科研单位技术有效供给,下游加工销售部门创新,最后认为土地使用权流转将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并为土地合理有效有序流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贫困连片山区影响农民土地流转的因素,以湖北省咸丰县为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与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正相关,农民更愿意把土地流转给自己信任度高的亲戚朋友;(2)农民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与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负相关,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越高的农民越不愿意流出自己土地;(3)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农民对受转方的信任度和对"土地养老"观念认同度,进而影响贫困连片山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  相似文献   

10.
王小现 《科技信息》2013,(15):190-191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继续发展的"瓶颈"。农村改革的重点是土地制度改革,而土地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支点。农用土地流转具有客观必然性,这一点理论界已达成共识。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土地流转的必然性。例如,冷崇总认为农用土地的流转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要求,是农户人口的变动和劳动力增减的要求,也是规模经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而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所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建设是推进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三农"问题工作成效的关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加快,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日趋活跃,这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根据我市土地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性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在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合作社、财政奖励引导流转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流转中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社保体制不健全、金融支持缺乏、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非粮化"与"非农化"等问题。稳步、规范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河南省土地流转存在的模式、问题和流转程度的调查,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农村各种土地制度改革模式的分析,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了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是目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传统视角下农业科技推广困境和出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和探讨了农民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困境,从土地流转、农业合作社、推广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出路问题,并强调应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政府在其中的监督和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土地流转对我国目前面临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龙源镇土地流转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出当地土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性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9.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比较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城市化过程中,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可归纳为3种最基本模式:统征统管模式,整体国有化模式和产权二元化模式。通过对我国现有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文章指出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与规范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及第三产业的规模迅速壮大,很多农民从简单的土地生产中解放出来,成为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一些老弱病残,有的地方出现撂荒现象。把土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种植,土地流转成了必然。该文重点分析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以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只有加快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才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