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06年第十五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外女排非技术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女排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与比较对象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各国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的测量方法不同,运用这些不同方法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不能真实具体地反映出各队在这方面的差异,从而阻碍了排球科研的发展,不利于排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孙源傑 《新体育》2023,(12):88-90
当今世界,竞技排球正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趋势发展,非技术指标和技术指标对每一位运动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良好的非技术指标很大程度上能使运动员快速达到最佳运动状态,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女排非技术指标的数据来分析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技术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年龄、身高、BMI、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拦网高度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22世锦赛中国队14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和美国队14名女子排球运动员的非技术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各运动队选材作出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提高各运动队成绩。  相似文献   

3.
中国竞技排球运动训练系统的决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竞技排球运动训练系统的决策研究李宗浩(天津体育学院300381)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女排在世界重大排球比赛中不断创造优异的成绩,连续5次夺得世界冠军,使中国竞技排球运动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女排的胜利被看作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女排顽强拼搏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参加第28、29、30届奥运会女排前6名以及第16届女排世锦赛前6名共24支球队,288名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4项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揭示当今世界级优秀女排运动员非技术因素的特征,为中国排球训练及选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2004-2012年期间,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但运动员身材有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克托莱指数已达到了世界女排顶尖强队的身高指标水平,平均年龄略低于世界女排顶尖强队的年龄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竞技排球的快速发展,竞技排球逐渐走向成熟,其运动形式、竞赛方法、规则的变化使得比赛更加激烈和精彩,同时对排球队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等对201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外女排的主攻队员的发球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我国女排主攻队员在发球技术方面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女排主攻队员训练和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世界女子竞技排球运动优势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调查和数理统计法,立足较长的时间跨度,对世界女子竞技排球运动优势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世界竞技女排优势转移的显性规律为:优势在少数几支球队中间转移;优势保持有一定的稳定性;进入21世纪以后,优势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影响世界女子竞技排球运动优势转移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教练员和运动员是影响优势转移的核心因素,技、战术水平是导致一支球队成绩变化的直接推动力.但是,在世界水平的排球赛事中,任何一个看似很小的因素都可能是导致比赛胜负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7.
我国女子排球实力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子竞技排球实力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子竞技排球实力变化经历了繁荣发展、整体实力下滑、综合实力提升、发展不稳定4个阶段.认清世界女排的技战术发展趋势,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培养球星;加强梯队建设、培植科学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是我国女子排球不断走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理统计法等对2014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外女排5场比赛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中国女排进攻实力不俗,但进攻水平较大程度上依赖一传的稳定性;拦网判断、取位及拦网节奏的把握不好,拦网效果欠佳;发球攻击性不强,与世界女排强队差距明显;高大化、年轻化是中国女排的主要特征,基本功不够扎实是影响中国女排竞技实力的主要因素。建议:当前应抓住拥有优秀教练员的契机,培养优秀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改善国内排球竞赛环境,增强后备人才储备力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1952年-2014年世界排坛三大赛事(女排世锦赛、女排世界杯赛、奥运会女子排球赛)为依据,回顾62年来世界女子排球的格局变化,探寻世界女子排球竞技优势转移的轨迹,分析优势国制胜的原因,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不同位置优秀女排运动员非技术因素指标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主攻队员、副攻队员和二传队员在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拦网高度五项非技术因素指标上的差异性不大,二传队员、自由人和其他位置队员相比在非技术因素指标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选材要根据不同位置队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和技术特征来进行;训练要根据不同位置的技战术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创建和谐社会,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需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适时访谈等科研方法对我国职业女子排球俱乐部队员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伤病、竞技水平满意度、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时间支配和生活态度等,为进一步提高女排队员的生命质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第30伦敦奥运会排球竞赛的男、女四强第二阶段16场比赛的得分特征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伦敦奥运会男、女排的竞赛特征、得分方式及得分结构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竞技表现是决定男排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竞技水平是决定女排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女排的主要得分手段是进攻,男排的得分手段均衡,进攻、发球、拦网和对手失误相当。男排比赛突显攻击性,也增加了失误的风险;女排比赛突显稳定性特点,提升了进攻和拦网得分的比率。并针对以上差距提出训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排球运动一直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进行排球运动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是学校素质教育及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手段和内容。近年来随着中国女排取得优异的成绩,"女排精神"深入人心;同时在国家和高校对体育的重视之下,高校也将排球运动引入课堂之中。在此背景之下高校排球爱好者数量在大幅度增多,同时面临着高校之中的排球爱好者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竞技水平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好体能训练,但是在实际的高校课堂上对于体能训练,尤其是对于非体育专业排球爱好者来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有针对非体育专业排球爱好者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和策略。这不仅使排球爱好者的竞技水平受到影响,同时没有好的体能训练也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因此在实际课堂应该针对非体育专业排球爱好者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提升高校非体育专业排球爱好者的竞技水平和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更好地促进高校排球爱好者的运动参与。  相似文献   

14.
体能是排球运动竞技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为了解中国青少年女排队员体能现状及其在目前在国际同龄运动员群体中的地位,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对中国青少年女排与世界优秀青少年女排的体能现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女排身体形态指标占优;中国青少年女排未能充分利用高度优势发展相应的技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古巴女排长盛不衰的隐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依柱  彭建肆 《体育学刊》2002,9(4):139-141
阐述了古巴国家的特殊社会体制与排球环境,分析了其后备队伍的选拔与培养途径。论述了教练员对排球运动的高深认识与科学训练,从而揭示了古巴女排长盛不衰的非竞技因素以及对中国排球运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2008年我国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训练营的女排比赛的进攻技战术效果进行技术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青年女排强攻不强、技战术运用不合理是制约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就存在问题和差距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旨在为今后我国女排在世界比赛中再铸辉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竞技排球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研究。通过对制约我国竞技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中国竞技排球健康和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甲A女排联赛,代表了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发展的最高水平。各女排强队在比赛中立体进攻战术的运用已见雏形。因此,本文对1997~1998年度我国女排甲A联赛10场次比赛中立体进攻战术的运用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揭示这一战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我国女子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排球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肩负着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使命和艰巨任务。1996年,中国排球协会以赛制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了体制改革。经过8年职业化联赛的实行,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正在向着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多层面、多渠道参与竞技排球事业的方向发展。迄今为止,已经有男、女排共24支职业、半职业俱乐部相继建立,这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展职业排球联赛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05~20084年奥运周期内国际重大女排比赛相关数据整理,对世界7大强队在比赛成绩、身体条件、年龄、技战术、球队把握比赛能力以及球队人员更新率等竞技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做出这些数据与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从中更好的把握高水平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动向,全面对比世界各强队的竞技特征。为研究下一届奥运周期女排相关竞技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