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统计,普通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为10%~30%,其中脂肪性肝炎患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25%。随着NAFLD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增长,NAFLD已被认为是替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未来数十年引起慢性肝病和肝脏移植的主要因素。由于轻、中度NAFLD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2.
3.
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几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甜菜碱、水飞蓟素和大豆异黄酮等用于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以便对抗氧化剂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季青 《健康促进》2006,(1):18-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关,如营养过剩所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脂肪肝,隐源性脂肪肝等;继发性可见于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药物,环境和工业毒物中毒等所致的脂肪肝。除非特指,  相似文献   

5.
正许多成年人认为,如果不过度饮酒,他们的肝脏将会保持健康状态。事实上,这与真相相距甚远。尽管许多医生认为脂肪肝患病率增加与肥胖和糖尿病增多有关,但事实比这更加复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指不喝酒或少量饮酒的人肝脏脂肪非正常积累。尽管多达80%的脂肪肝患者不会经历任何问题,但其余的人可能发  相似文献   

6.
孙焕林 《家庭医学》2007,(21):39-3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脂肪肝发病率骤升。据上海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30~40岁中青年约25%被确诊息脂肪肝。脂肪肝是多种因素引起脂肪在肝脏内的过度储积,从而导致肝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酒精是引起脂肪肝的罪魁祸首,但是有许多人不饮酒或仅少量饮酒,也息上脂肪肝,医学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不断攀升,而且渐趋低年龄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脂肪肝发病率骤升.据上海疾病控制中心调查: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30~40岁中青年约25%被确诊患脂肪肝.脂肪肝是多种因素引起脂肪在肝脏内的过度储积,从而导致肝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酒精是引起脂肪肝的罪魁祸首,但是有许多人不饮酒或仅少量饮酒,也患上脂肪肝,医学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不断攀升,而且渐趋低年龄化.  相似文献   

8.
现在,饮酒不只是每逢佳节、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相庆的礼仪形式,而且也是某些地区办理公事、业务必经的一道程序,业务双方相互宴请、敬酒,酒量的多少往往是衡量彼此是否有诚意的标准。于是,“交际性酗酒”之风逐渐蔓延扩大,随之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与饮酒、嗜肝病毒感染等明确的病因无关,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病程发展分为单纯件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4个病理过程。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行出现低龄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孙焕林 《家庭医学》2007,(17):62-62
吉林长春读者王某来信说:丈夫46岁,最近体检转氨酶100单位,乙肝、丙肝病毒相关检查阴性,B超提示脂肪肝。听讲嗜酒者会引起脂肪肝,而他很少饮酒,医生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请问我该如何治?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性肝病是指以肝小叶内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大于1/3(每单位视野)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Ludwig等[2]首次提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等密切相关;继发性由某种特殊的原因造成。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NAFL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研究进展具体如下。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与NAFLD肥胖者NAFLD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4.6倍,约40%的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约6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差异并探讨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取AFLD患者128例,NAFLD患者122例,对照组100例,空腹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酐(CREA)、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尿酸(UA)、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比较3组人群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 AFLD组ALB、ALT、AST、GGT、HB、RBC的水平显著高于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LT、AST、GGT、HB、RBC、ALB分别为0.684、0.715、0.782、0.792、0.768,敏感度最高的是HB(90.8%),其最佳截断值为147.5 g/L,诊断特异度最高的是GGT(66.7%),其最佳截断值为26.5 U/L。结论 ALB、ALT、AST、GGT及HB对鉴别诊断AFLD和NAFLD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逐渐发展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本文概述了近年来NAFLD发病机制研究的相关成果,同时也对防治该病所采用的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肠道菌群移植等治疗手段进行了分类阐述.虽然目前治疗NAFLD已取...  相似文献   

14.
尚画雨  夏志 《卫生研究》2021,(4):691-697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肝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进程,目前已成为与现代生活方式(能量过度摄入和缺乏运动)相关的重大健康问题.虽然从肝脂肪变性发展为NA...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及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生率与种族、民族和家族密切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组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的疾病,近年来NAFLD与遗传和基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NAFLD的基因应从肥胖、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等与NAFLD有关的环节的相关基因着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伊犁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流行病特点.方法 对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伊犁地区居民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FLD发病率18.92%,其中汉族发病率16.56%,哈萨克族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与年龄相关,25岁以下最低,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45 ~ 54岁达到最高,55岁以上与45 ~ 55岁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肥胖、高尿酸、高血糖、高甘油三酯与NAFLD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犁地区哈萨克族NAFLD患病率高于汉族,肥胖、高尿酸、高血糖、高甘油三酯与NAFL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公务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关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09年8月~2010年8月期间公务员体检资料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层卡方分析两民族NAFLD与MS各组分,体检内容包括血压、体重指数、腹部B超、空腹血糖、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功能(ALT、AST、GGT)。结果 NAFLD总的患病率为34.09%,汉族和维族分别为33.7%和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MS各组分中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向心性肥胖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与MS各组分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按体重分层后,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各组分均与NAFLD相关;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族公务员脂肪肝的患病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民族的肥胖人口比例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郭非凡研究组发现,ERK1/2信号通过影响自噬过程调节肝脏脂质代谢,从而为理解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思路。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在非酒精刺激下,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质在肝脏中过度积累。关键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质代谢|db|尾静脉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认识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机制,寻求NAFLD临床最佳疗效依据,本文作者对近年来NAFLD 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整理,发现NAFLD的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次打击",还有各种损害因子,包括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和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细胞性内毒素等细胞因子,共同促进了NAFLD的发展.针对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包括常规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外,还包括肝细胞保护剂、抗氧化剂、抗毒性细胞因子等.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祖国传统医学中“肝癖”“积证”“胁痛”“痰证”等范畴.本文综合分析了中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研究现状,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