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其发病率日益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肠道菌群指定居于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群体,作为与人类紧密联系的环境因素,参与人体生长发育、生理过程,甚至疾病状态。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内分泌代谢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就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做一综述,梳理该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提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水平炎症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人体肠道菌群参与多种营养物质代谢,与T2DM的联系密切,影响人体健康。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T2DM的危险因素,肠道菌群特征随T2DM进展而变化,肠道菌群产物短链脂肪酸、吲哚、脂多糖和次级胆汁酸等均对T2DM有影响。本文从不同门类的肠道菌群、T2DM不同疾病进程的肠道特征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三方面阐述T2DM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T2DM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合生元对大肠癌患者缓解术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增强化疗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的大肠癌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口服合生元制剂2个月,对照组口服安慰剂2个月。在患者首次化疗前和干预2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并收集临床检验结果。结果干预组发生化疗相关性腹泻(CID)2例,对照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临床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发生食欲下降2例,发生恶心呕吐3例,对照组分别为17例和1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8)。在便秘、腹痛、骨髓抑制、肿瘤标志物升高和粪隐血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和CD4/CD8等4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1、0.006、0.035、0.043)。其他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与合生元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合生元有助于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能够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全球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患病率急剧上升。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眼、肾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致残或致命的风险。共生细菌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宿主基因、免疫系统、饮食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肠道菌群调节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措施。文章就2型糖尿病人群肠道菌群变化、诱发2型糖尿病的机制以及肠道菌群调节对2型糖尿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选择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与汉族明显不同的牧区的蒙古族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与蒙古族健康人群进行对照,使用16s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蒙古族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失衡的关系,有可能成为未来预防与治疗蒙古族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方法共纳入蒙古族T2DM组16例和蒙古族健康对照组10例。提取粪便宏基因组DNA,扩増其16SrRNA全长片段,并使用第二代测序法(Illumina HiSeq 2500)进行测序,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其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结果两组肠道菌群组成及比例有显著差异,并且各有不同的优势菌群。在科水平,蒙古族T2DM组的Prevotellaceae、Veillonellaceae、Bacteroidales_BS11_gut_group的丰度均低于蒙古族健康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蒙古族T2DM组的Aggregatibacter、Alloprevotella、Peptoclostridium、Acinetobacter的丰度均高于蒙古族健康对照组(P0.05);蒙古族T2DM组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Ruminococcaceae_V9D2013_group的丰度均低于蒙古族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蒙古族T2DM组与蒙古族健康对照组的肠道菌群丰度无显著差异;蒙古族T2DM组肠道菌群中,与糖尿病有一定相关性的条件致病菌增多,有益的菌种减少,可能是其患糖尿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华融 《食品与健康》2014,(11):36-36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真正的危害在于引发的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几乎遍布全身,如脑、眼睛、心脏、肾脏、神经、动脉、脚等部位,口腔并发症就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2009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完成的一项涉及2600多人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多合并一系列口腔疾病,其中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当血糖升高时,人唾液中的糖分也增加,因此有利于口腔内细菌的滋生。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吗?人体内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各种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小家伙与我们和平共处,而它们之间一旦失去平衡,就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些寄居在我们肠道内的细菌被称为“肠道菌群”,它们与肥胖、糖尿病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探索1型糖尿病(T1DM)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并比较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TIDM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初诊为T1DM的5~14岁儿童18例,同时选取1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粪便标本后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实验,并采用QIIME 2分析流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利用QIIME2软件将相似度100%的序列聚类分析后共获得3 248个Feature数;2)经物种鉴定及注释,绝大部分菌群都分类到属级和种级;3)Alpha多样性分析说明本次研究测序深度充分,并且T1DM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较健康儿童降低 (P<0.05);4)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说明T1DM儿童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5)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中,在门水平上,T1DM儿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变形菌门、杆菌门的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1DM儿童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较健康儿童增高,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肠球菌属、Blautia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 T1DM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此外,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探索1型糖尿病(T1DM)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并比较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TIDM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初诊为T1DM的5~14岁儿童18例,同时选取1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粪便标本后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实验,并采用QIIME 2分析流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利用QIIME2软件将相似度100%的序列聚类分析后共获得3 248个Feature数;2)经物种鉴定及注释,绝大部分菌群都分类到属级和种级;3)Alpha多样性分析说明本次研究测序深度充分,并且T1DM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较健康儿童降低 (P<0.05);4)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说明T1DM儿童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5)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中,在门水平上,T1DM儿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变形菌门、杆菌门的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1DM儿童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较健康儿童增高,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肠球菌属、Blautia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 T1DM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此外,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肠道菌群的比较.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0例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组.收集所有参与研究人员的当日粪便样品,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利用细菌通用扩增引物分别实施PCR扩增随后实施克隆,在每个样本中选取30个阳...  相似文献   

11.
<正>大家都知道,人体正常细胞由于一些原因变坏了、叛变了,可能会变成癌细胞。其实人体里面还有一些细菌,一旦叛变,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一种叛变的细菌,一次危及生命的政变有一位×先生节日前夕忽然发烧不退,吃各种退烧药、输抗生素都无效,经确诊是盆腔感染,辗转多处就医,病情持续加重,危及生命,幸亏各经治医师用心诊治、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的医生及时手术才挽回了性命。究其原因,居然是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2017年为8.4%,预计2045年将上升至9.9%[1-2],具有糖尿病前期症状的患者也高达35.7%[3-4]。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其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两大类,大血管并发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为典型;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等。糖尿病并发症病死率很高[5],给临床带来极大困扰,如何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是目前最具挑战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6]。  相似文献   

13.
<正>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絮花、花粉等粉尘和尘螨随风四处飘散。当我们到郊外踏青时,某些致敏物质常常会随呼吸进入人体,使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类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如果防护不及时,可能引发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  相似文献   

14.
吴静 《保健医苑》2015,(1):30-31
<正>肛肠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当出现便血、疼痛等症状时,才去医院就诊。在此,专家提醒人们要重视肛肠疾病的早期表现。肛肠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在我国,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高达80%~95%,其中痔疮、肛裂、肛瘘、肛门脓肿为肛肠疾病的主要类型。肛肠疾病的发病因素与便型、排便力度、排便习惯及饮食习惯、机体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与便型和排便力度关系密切。稀便(腹泻)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肥胖患者膳食结构及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的差异,为T2DM合并肥胖患者通过营养治疗重建肠道菌群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32例新诊断为T2DM合并肥胖的患者及32例健康人员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1年内的食物摄入情况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2组人群膳食结构差异,同时采集粪便提取DNA后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差异。 结果 膳食结构方面,观察组的主要膳食结构特点是油脂摄入较多蔬菜摄入较少,而健康对照组则是一种主食、蔬菜、优质蛋白比例较均衡的膳食模式。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观察组粪便样本中菌群多样性降低,菌属Welch's t检验发现与膳食纤维消化相关的瘤胃球菌属(P < 0.001,FDR=0.037)、豆类消化相关的梭菌属(P < 0.001,FDR=0.014)及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的布劳特菌属(P=0.042,FDR=0.049)丰度较健康人群降低。 结论 膳食结构不均衡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从而与T2DM合并肥胖的发生相关,提示T2DM合并肥胖组人群的营养治疗应重视膳食结构平衡和膳食纤维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估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T2DM小鼠生理生化、血液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建造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type 2 diabetes model control group,T2DM)、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metform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PC)、大豆异黄酮不同剂量干预组(75、150、300mg/kg)(soybean isoflavones 75、150、300 mg/kg,SI75、SI150、SI300)。每周监测饮水量、摄食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体重(body weight,BW)。灌胃6w后,测定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cholesterol,LDL-C)、白介...  相似文献   

17.
宋淑荣 《家庭育儿》2009,(10):84-85
当一个新生命在你的子宫里安家落户后,在以后的40周里,他就要在你的子宫花园里生根发芽,而你就要承担起园丁的职责,浇水、施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呵护。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准妈妈们百般呵护,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由,还是有一部分新生命夭折在中途,没法顺利与爸妈见面。  相似文献   

18.
《长寿》2011,(1):24
近段日子天气寒冷,曹先生总是寒颤,也没什么食欲,吃了不少感冒药也不见好转,后来感觉尿急尿痛的症状越发明显,过性生活是也感觉疼痛,后来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得了前列腺炎。冬天寒冷,气温降低天气多变,很多男性都发现冬天感冒后前列腺炎等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9.
梦飞 《长寿》2011,(10):59
前列腺疾病已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杀手。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前列腺疾病的发生和季节有很大关系。林先生半年前在体检时发现患有轻度的前列腺炎,由于没有什么症状就没放在心上。最近,天气突然变冷,林先生发现自己小便的次数  相似文献   

20.
疲劳是因持久或过度劳累造成的身体不适或工作减退。疲劳是化学和生物学的二重过程,可分为生理性疲劳,病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