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统计近30年相关文献中动脉硬化闭塞症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近9年来临床43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舌脉象分布情况,研究舌脉象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近30年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文献中的舌脉象进行描述记录,回顾首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9例,提取其舌脉象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软件对舌相及脉象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文献中出现前3位的舌色为:舌红、舌淡、舌暗;前5位脉象为:沉脉、细脉、弦脉、涩脉、迟脉。临床病例中出现前3位舌色为:舌暗、舌红、舌紫;脉象出现频率前5位的症状依次为:弦脉、细脉、沉脉、滑脉、涩脉。结论文献及临床实际病例中舌脉象分布略有差异,但舌象、脉象变化可较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疾病主要证候特点及临床规律,为中医辨证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要素及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查阅有关老年性痴呆的古代中医文献与现代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文献研究,将老年性痴呆和常见的伴随症状、体征组成中医证候要素调查表。结果:调查显示临床症状出现率最高的是健忘、神情呆滞、头懵头晕,其次视物模糊、腰酸膝软、行为古怪等,出现频率低的临床症状有肢体浮肿、小腹坠痛、肌肤甲错、两颧潮红等。舌象是以舌淡红、薄白苔为主,舌体及舌质多正常。脉象共有20种,单一的脉象有8种,两种组合的脉象有10种,3种组合的脉象有2种,弦脉和细脉在单相脉中最常见,弦细脉和细涩脉在复合脉象中出现率较高,还有一种沉细弱脉3者组合的脉象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此次分析归纳老年性痴呆的证候要素及分布规律将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老年性痴呆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床常见脉象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彬森 《河南中医》2013,33(6):888-889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有关眩晕的古代中医文献调研与现代治疗眩晕的文献研究,将眩晕和常见的伴随症状、体征组成中医证候要素调查表.结果:调查显示临床症状出现率最高的是头重,其次头痛、胸闷作恶、视力减退等,出现率低的临床症状有纳少神疲、口唇紫暗、唇甲淡白等.舌象是以舌淡暗、薄白苔为主,舌体及舌质多正常.脉象共有20种,单一脉象5种,两种组合有12种,三种组合为3种,细脉、弦脉、沉脉在复合脉象中出现率和此三者的组合脉象比例较高.结论:此次分析归纳“眩晕”的证候要素规律为中医研究“慢性脑缺血”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肖瑜  余伟波 《光明中医》2014,(9):1846-1847
目的通过对82例老年人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脉象变化进行分析、归纳,并初步探讨与年龄、椎体压缩程度、西医相关生化客观指标的关系,从而为中医辨证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对在我院60岁以上82例符合标准患者的脉象进行观察,可将其大致分为沉细、弦细、涩脉、弦紧四种脉象,并分别从年龄组、椎体压缩程度、血红蛋白、心率比较脉象之间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60-70岁患者,以涩脉为主,其次是弦紧脉;70-80岁患者是以沉细脉为主;80-90岁患者则弦细脉为主。弦紧、涩脉脉象的老年人比弦细、沉细脉象的老年人血红蛋白平均值值要高,彼此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弦紧与涩脉之间和弦细与沉细脉象之间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弦细、沉细脉象的老年人多具有轻度贫血[1];对于弦紧、弦细脉象的患者的平均血压值大于涩脉、沉细脉象患者的血压值,另外对于弦紧、弦细脉象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史;椎体压缩不到1/3以沉细脉象为主,椎体压缩在1/3-1/2是以涩脉为主,椎体压缩在超过1/2是以弦细脉象为主;结论患者脉象变化与年龄、椎体压缩程度、西医相关生化客观指标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脉象变化初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并指导患者中药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脉象及其脉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礼勇 《陕西中医》1991,12(4):185-187
<正> 近十余年来,国内开展了冠心病脉象及其脉图的研究,探讨了冠心病脉象的变化规律及其脉图特征,研究了其脉象(或脉图)形成的机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冠心病脉象的分布综合多家的报道,冠心病多见弦、弦细、细弦、细、滑、沉、涩、结代、微等脉象,且多是兼见。林氏等描记45例冠心病患者的脉图,多显示弦或弦细脉图形。肖珙分析51例冠心病人两手脉搏图102幅后,发现弦脉图最多占48.04%,其次是滑脉图占21.57%,弦滑脉图占18.63%,弦细及促、涩、革代脉图各占5.88%。张氏报道,100例冠心病以沉涩(43例)、弦细(39例)脉为主,次为结代、滑数脉。张氏等研究表明:67例冠心病人细弦脉最多(67.16%),次为弦脉(17.91%),细弦滑脉(10.45%),其他脉占4.48%。梁氏测录97例冠心病人左右手寸口脉图,结果弦脉(包括兼脉)最多,左右手均在50%以上,其次是细脉,而滑脉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舌脉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疾病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型糖尿病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舌质、舌苔、脉象分布情况,并对2组舌质、舌苔、脉象进行比较。结果2组共出现暗红、淡暗、淡红、红、紫暗5种舌质表现。观察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对照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及淡暗舌。2组共出现白苔、白厚苔、白厚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黄腻苔9种苔象表现。观察组以白腻苔最多,其次为薄白苔;对照组以薄白苔最多,其次为薄黄苔。2组共出现沉脉、沉滑脉、沉细脉、沉细滑脉、滑脉、滑数脉、缓脉、细脉、细滑脉、细数脉、弦脉、弦滑脉、弦数脉、弦细脉14种脉象。观察组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脉;对照组以细脉最多,其次为沉细脉。红舌观察组丨15例(69.28%),对照组121例(78.5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_05)。暗舌观察组104例(62.65%),对照组123例(79.8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05)。厚腻苔观察组96例(57.83%),对照组54例(35.06%),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滑脉观察组52例(31.33%),对照组32例(20.78%),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细脉观察组73例(43.98%),对照组86例(55.84%),观察组较对照组少<0.05)。结论痰湿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考虑痰湿的影响及注意健脾化湿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脉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36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前冠心病可见脉象有12种,分别为:弦脉、滑脉、沉脉、迟脉、缓脉、细脉、弱脉、涩脉、数脉、结脉、代脉、促脉,治疗后以弦脉、滑脉为主,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对于判断冠心病的病性病位、指导辨证施治及推断预后转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脉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对2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脉象以及TNM分期脉象变化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脉象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结果:2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脉象中,细脉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弦脉、滑脉、数脉、沉脉等。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脉象分布特征为:弦脉在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中呈逐渐降低趋势,细脉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脉象中细脉、弦脉、滑脉最为多见,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推断气虚、阴虚、痰湿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非小细胞肺癌早、中期以标实为主,故弦脉多见,随着病情发展,标实转为次要方面,气阴两虚更为突出,所以,晚期弦脉减少,细脉增多。弦脉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多提示邪盛或病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运动神经元病(MND)的中医症状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制定临床证候调查表,对62例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数据库的构建、数据的录入管理,通过软件的相关功能全面收集临床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症状资料,对流行病学特点、证型、证候组成要素、舌脉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名前4位的症状和体征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体倦乏力、唇舌色淡无华;排名舌象前3位的为:舌色淡、舌体瘦小、舌色红;排名舌苔前3位的为:舌苔白、舌苔腻、舌苔厚;排名脉象前3位的为:脉沉细、脉弦、脉滑.中医证型分布中以脾肾亏虚证和脾胃亏虚证最多,其次为肝肾亏虚证、湿热内蕴证、瘀血阻络证.结论:脾肾亏虚证和脾胃亏虚证是MND最常见的证候,特别是脾虚在MND的病机中具有重要地位,故补益脾肾可成为治疗MND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张万春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23-523
近读《浙江中医杂志》 2 0 0 1年第 2期宋耀鸿同志《朱秀峰话弦滑脉》一文 ,受益匪浅。然对其观点有不敢苟同处 ,就本人肤浅所知 ,草此数语 ,特与同道者切磋。宋耀鸿同志就朱秀峰主任医师所论述之观点归纳为 :首先从中医脉诊内容来看是不可能存在弦滑脉的。因为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来体察的。以位分脉有浮、沉、长、短等脉 ,以数分脉有迟、数等脉 ,以形分脉有弦、滑、涩等脉 ,以势可分虚、实、洪等脉象。由于症情复杂 ,临床常多脉相见 ,此称之为相兼脉 ,亦名合脉。指出四大要素中属于相同要素中的脉象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并组成相…  相似文献   

13.
肖寒  朱介宾  申小苏  方乃青 《陕西中医》2008,29(12):1580-1582
目的:观察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舌象和脉象的关系。方法:测定103例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值,并进行观察其舌象、脉象。结果:暗舌、腻苔、弦或涩脉、气血瘀滞证的患者血清VEGF值明显高于其他舌象、脉象及其他证型患者。结论:气血瘀滞证的患者VEGF值相对较高,暗舌、腻苔、弦或涩脉患者VEGF值也相对较高,说明其血管生成旺盛,肿瘤易于发生转移。在中医辨证施治时加活血化瘀的药物,对于改善血瘀症状、降低血清VEGF值、预防转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启膈汤治疗食道癌咽下困难症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1988年~1992年,应用自拟启膈汤治疗因食道癌出现的咽下困难症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36例病人中男29人,女7人;年龄最大70岁,最小35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病理切片检查确诊。辨证分型①痰湿交阻型:咽下阻塞感,胸膈痞满隐痛,舌淡苔腻,脉细缓或细弦。此型19例。②瘀血内结型:咽下困难,甚则水饮难下,胸膈酸痛,痛有定处,形体消瘦,面色暗晦,舌红少律或青紫,脉细涩。此型11例,③气虚阳微型:饮食不下,常伴恶心呕吐或泛吐清涎,脸色(白光)白,形寒气短,甚则面浮足肿,腹胀,舌淡苔白,脉沉  相似文献   

15.
张友堂  王凤玲 《河南中医》2013,33(2):157-158
目的:通过探讨桃核承气汤的主证、兼证、舌象、脉象,为桃核承气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著名的中医医案书籍和1987年1月-2009年12月发行的医学期刊,选取94例以桃核承气汤为治疗方法的文献,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和总结,探讨桃核承气汤证的主证、兼证、舌象、脉象以及诊断方法.结果:94例文献中,出现的症状总数目为44个,各症状出现总次数为423次;便秘、腹胀满、癫狂、烦躁可作为桃核承气汤的主证;黄色为桃核承气汤证舌苔的主要颜色;弦脉、涩脉、数脉、沉脉及复合脉象为桃核承气汤证的主要脉象.结论:本研究使桃核承气汤的临床应用更加规范化,为探索桃核承气汤方证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临床治疗脑梗死有所体会,介绍如下. 1脑梗死脉舌表现 高血脂、高血压状态是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现,脑梗死患者脉象多弦滑有力,弦滑脉者多为肝阳上亢,脉沉细无力者多属气虚.舌质暗淡有齿印,舌苔薄白,临床表现有气虚证者,即使脉象弦滑有力也应舍脉从证,按气虚论治.脑梗死患者多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说明淤血状态是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或结果,而舌质和脉象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作为判定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舌象与其病情特征的关联性,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以2020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7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基本信息、舌象、脉象、中医证型诊断结果、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分析研究舌象表现与其病情特征的关系。结果:(1)舌象:舌红少苔4例(占14.81%),舌红苔白腻18例(占66.67%),舌红苔黄腻5例(占18.52%);(2)脉象:滑脉10例(占37.04%),数脉7例(占25.93%),濡脉7例(占25.93%),浮脉6例(占22.22%),弦脉5例(占18.52%),细脉4例(占14.81%),沉脉2例(占7.41%),涩脉1例(占3.70%);(3)中医证型:疫毒袭肺证12例(占44.44%),湿邪郁肺证10例(占37.04%),风热犯卫证3例(占11.11%),湿阻肺胃证2例(占7.41%);(4)临床表现:舌红少苔患者咽痛发生率高于舌红苔黄腻、舌红苔白腻患者,舌红苔白腻患者低热发生率较高,舌红苔黄腻患者中低热发生率较高;(5)影像学:舌红少苔患者肺部多无炎症,舌红苔黄腻患者双肺炎症发生率较高;(6)实验室检查:随舌苔厚腻度增加,血白细胞计数呈升高趋势,淋巴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结论:舌红少苔患者病程较短,临床症状多轻微,但随病情进展,患者舌苔逐渐增多,出现厚腻舌苔,舌象可有效反映感染进展情况,COVID-19多因湿邪起病,但易化热,临床宜采用清热宣肺利湿药物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证候学特点,探讨AIDS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 观察100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 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皮肤痒、纳呆、皮疹、胸闷等;舌象特征以舌色暗(紫)、苔薄白或白腻最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弦脉、沉脉、细脉等;最常见证型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肝郁气滞.结论 AIDS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端,虚劳和外感疫毒是病机的关键,主要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要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纳入多中心协作收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331例,采用"中医症状、舌脉象观察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内容含40项临床症状、20项舌象及10种脉象。对受试者的70项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并统计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结果 40项临床症状中出现频率位于前5位的为乏力(44.71%)、言语謇涩(41.99%)、失眠(41.39%)、夜尿频多(35.95%)、神疲(35.35%)。舌色以舌暗出现频率最高,占53.47%;苔色以苔白最为常见,占66.77%;苔质以苔薄最多,占48.94%。脉弦出现频率最高,占65.86%,其次为脉滑、脉沉。经因子分析后共得出6个证候要素,其中气虚比例最高(43.20%),其次为痰(23.56%)、血瘀(16.31%)、火(8.46%)、阴虚(5.44%)、阳虚(3.02%),病位以肾、脾、肝多为常见。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为主,肾脾亏虚、痰瘀互结可能是脑卒中急性期出现认知障碍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