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采用超声振荡反应与溶液挥发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类具有3D结构的新型超分子配位聚合物{[Cu(4,4′-bpy)(OH)(H_2O)_2](ClO_4)·2H_2O}n(4,4′-bpy=4,4′-联吡啶).获得其单晶结构,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023 00(7)nm,b=1.988 8(1)nm,c=0.749 90(5)nm,β=100.403(7)°,V=1.500 6(2)nm3,Z=4.在标题化合物中,每个铜(Ⅱ)离子由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1个氢氧根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CuN2O3四角锥构型.因每个4,4′-联吡啶桥联2个铜(Ⅱ)离子,故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而相邻的一维链状结构,又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联结成3D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合成并表征了新化合物[Mn(H2O)(2,2'-bipy)V2O6],且对化合物进行了相应的红外、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空间群是Pca2(1),其晶胞参数为a=9.170 2(2),b=10.477 3(8),c=14.523 1(3)(A),V=1 393.54(10) (A)3且Z=4;该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钒氧四面体[VO4]以共顶点构成的钒氧链,[MnN2O4]八面体将钒氧链连成层;配体2,2'-联吡啶则分布于层的上下两侧,并以π-π相互作用将层与层之间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例铜(Ⅱ)的配合物[Cu(phen)2Cl]NO3·3H2O(1)和[Cu(bipy)(H2O)2SO4]n(2)(phen=1,10-邻菲罗啉,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中配合物1是单核小分子结构,Cu(Ⅱ)离子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分别与2个邻菲罗啉配体上的4个氮原子和1个氯离子配位,离散的小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bc平面的2D层状结构,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是一维无限链结构,Cu(Ⅱ)离子具有扭曲八面体配位环境,分别与2个联吡啶氮原子、2个水分子氧原子和2个SO2-4氧原子配位,SO2-4桥连相邻的Cu(Ⅱ)离子形成1D链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独特的双链结构,由于双链两侧的bipy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bc平面的2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2例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基于Anderson结构多阴离子[Cr(OH)6Mo6O18]3-的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Cu(C10N2H8)2(H2O)]2{[Cu(C10N2H8)][Cr(OH)6Mo6O18]2}.10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569(2)nm,b=3.4591(5)nm,c=1.5088(2)nm,α=90°,β=111.453(2)°,γ=90°,V=7.0771(18)nm3,Z=4,R1=0.0743,ωR2=0.1916.该化合物是一个一维链状化合物,由交替连接的2,2′-联吡啶铜的配合物和多阴离子[Cr(OH)6Mo6O18]3-组成.相邻链间通过吡啶配体的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配合物[Mn(bipy)3]·(ClO4)2·1.875H2O(bipy=2,2'-联吡啶),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3mc.在配合物中,每个Mn(Ⅱ)离子与3个2,2'-联吡啶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结构.ClO4上的O原子与吡啶环上的H原子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报道一个新金属膦酸盐化合物:[Ni(2,2'-bipy)(O2CCH2CH2PO3H)(H2O)](2,2'-bipy=C10H8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元素、红外等性质测定.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为正交晶系.在这个镍化合物中,两个六配位的Ni(Ⅱ)离子通过O2CCH2Ch2PO3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一个中心对称的二聚体.这些二聚体进一步通过O-H…O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液法成功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铁配合物{[Fe(4,4'-bipy)(H_2O)_4]·2(mtyaa)}_n(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 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25 5(3) nm,b=1.164 1(4) nm,c=1.464 7(6) nm,α=92.962(6)°,β=96.206(7)°,γ=106.327(7)°,V=1.337 8(9) nm~3,Z=2,Dc=1.645 g/cm~3,F(000)=684,R_1=0.0377,wR_2=0.080 1。在配合物中Fe(Ⅱ)离子被4,4'-联吡啶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未配位的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阴离子游离在铁链之间。游离羧酸配体与配位水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接成三维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L)(4,4'-bpy)]·C1O4}n[L=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b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n(60)空间群·晶胞参数a= 1.316 48(19)nm,6=1.219 52(17)nm,c=2.503 7(4)nm.配体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以三齿方式配位,其 配位原子包括酚羟基氧原子,醇羟基氧原子和亚胺基氮原子.在[Cu(L)(bpy)]·ClO4单元中,4,4'一联吡啶作为桥联配体,联接相邻单元中的Cu(1)离子,形成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通过4,4'-联吡啶联接的Cu(Ⅱ)离子之间存在弱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PYTPY与H3BTC配体分别构建了两个新型配位化合物[Ni(HBTC)(PYTPY)(H_2O)_2](1)与[Cr(PYTPY)(Cl)_3]_n·nDMF(2)[PYTPY=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H_3BTC=1,3,5-苯三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表现出一维链结构,化合物(2)表现出零维结构.化合物(1)中的结构单元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一维的双链结构,一维的链通过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最终拓展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两个配合物展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水热条件下,以4,4'-联吡啶-2,2',6,6'-四羧酸(H4L)、NH4VO3和MnCl2·4H2O为原料,合成一个单核钒配合物[VO2(H2L')·H2O],其中配体(H4L)发生脱羧作用生成新配体4,4'-联吡啶-2,6一二羧酸(H2L').对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品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α=0.858 7(10)nm,b=1.545 5(2)nm,c=0.999 6(13)nm;β=91.905(2)°.V(V)离子为五配位,处于畸变的三角双锥体配位环境中,配位原子分别是来自一个[HL']一配体的一个吡啶氮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另外两个氧原子来自[VO°]+.配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并表征了新化合物[Mn(H2O)(2,2′-bipy)V2O6],且对化合物进行了相应的红外、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空间群是Pca2(1),其晶胞参数为a=9.1702(2),b=10.4773(8),c=14.5231(3),V=1393.54(10)3且Z=4;该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钒氧四面体[VO4]以共顶点构成的钒氧链,[MnN2O4]八面体将钒氧链连成层;配体2,2′-联吡啶则分布于层的上下两侧,并以π—π相互作用将层与层之间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种新颖的由π-π堆积形成的链状二价铜配合物[Cu(bipy)2Cl]2Cl2·nH2O(bipy=2,2'-联吡啶),并用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在2K~300K之间测定其磁化率.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P2/ c空间群,a=1.232 8(3)nm,b=1.478 1(3)nm,c=1.431 1(3)nm,α=90°,β=108.51(3)°,γ=90°,V=2.473 0(9) nm3;8K~298K之间标题化合物呈现明显的铁磁性耦合相互作用,在2K~8K范围内却呈现出反铁磁性相互作用的特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进一步佐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组装制得[Zn(4,4'-bpy)(CH3COO)(NO3)]n(配合物1)和[Y(bpy)2](NO3)3(配合物2).其中,4,4'-bpy为4,4'-联吡啶,bpy 为2,2'-联吡啶.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配合物1是聚合物,锌离子为6配位,4,4'-联吡啶作为双齿桥联配体使配合物呈线性一维链,而醋酸根作为双齿桥联配体和链间的π-π堆积作用,又使配合物形成一维网状的结构.配合物2中Y(Ⅲ)是10配位,2个2,2'-联吡啶各提供2个氮原子,3个硝酸根各提供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4.
以牛磺酸缩5-溴水杨醛席夫碱(TBSSB)、5-溴水杨醛(BSA)、2,2’-联吡啶(bipy)为混合配体,合成了三核铜配合物[Cu_3(TBSSB)2(BSA)2(bipy)2]·H_2O(1),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光致发光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及分子轨道分析等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结晶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031(2)?,b=11.480(2)?,c=12.913(3)?,α=73.13(3)°,β=78.58(3)°,γ=75.24(3)°,V=1363.6(5)?~3,Z=1, M_r=1533.30, D_c=1.867 g/cm~3, F(000)=759,μ=4.236 mm~(-1), S=0.921, R_1=0.0488, wR_2=0.0471(I 2σ(I)), R_1=0.1812, wR_2=0.0546。Cu(2)离子与来自于两个TBSSB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正方形配位构型。Cu(1)离子与来自于一个2,2’-bipy的两个氮原子,TBSSB配体的一个氧原子,以及BSA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四方锥形配位构型。该化合物分子通过O-H···Br分子内氢键和C-H···O分子间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能够发出蓝色荧光,它的带隙为2.19 eV。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种新颖的由π-π堆积形成的链状二价铜配合物[Cu(bipy)2Cl]2Cl2·nH2O(bipy=2,2'-联吡啶),并用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在2K~300K之间测定其磁化率.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P2/c空间群,a=1.2328(3)nm,b=1.4781(3)nm,c=1.4311(3)nm,α=90°,β=108.51(3)°,γ=90°,V=2.4730(9)nm3;8K~298K之间标题化合物呈现明显的铁磁性耦合相互作用,在2K~8K范围内却呈现出反铁磁性相互作用的特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进一步佐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报道一个新金属膦酸盐化合物:[Ni(2,2'-bipy)(O2CCH2CH2PO3H)(H2O)](2,2'-bipy=C10H8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元素、红外等性质测定.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为正交晶系.在这个镍化合物中,两个六配位的Ni(Ⅱ)离子通过O2CCH2Ch2PO3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一个中心对称的二聚体.这些二聚体进一步通过O-H…O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Cu(Ac)_2.H_2O和3.5-cliaba(3,5-diaha=3,5-二氨基苯甲酸)、4,4′-bipy (4,4'-bipy=4,4联吡啶)在水—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了1个超分子化合物|(3,5diaba)(4,4′-bipy)_2(H_2O)|.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0.96579(18)nm,b=1.7495(2)nm,c=1.5417(2)nm,β=107.191(2)°V=2.4886(7)nm~3,Z=4,Dc=1.288 g.cm~(-3),F(000)=1016,μ=0.087 mm~(-1) R_1=0.0555,ωR_2=0.0820.该化合物是由3,5-diaba、4,4′-bipy、H_2O通过氢键自组装而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缩合和还原反应合成了还原型希夫碱配体H_2Sal Gly.以H_2Sal Gly、2,2'-联吡啶和醋酸铜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Cu(Sal Gly)(2,2'-bipy)]·3H_2O,并通过溶液挥发法得到了配合物的单晶.利用元素分析、IR及单晶X-衍射仪对所合成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Z=4,a=0.528 35(8)nm,b=2.253 9(3)nm,c=1.662 5(3)nm,α=90°,β=98.029(2)°.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1种未见文献报道的过渡金属修饰的饱和Keggin 型硅钨多金属氧酸盐[Ni(2,2'-bipy)3]3{[Ni(2,2'-bipy)2(H2O)][SiW12O40]}2(OH)2 (2,2'-bipy=2,2'-联吡啶),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的基本单元由2个晶体学独立的阴离子{[Ni(2,2'-bipy)2 (H2O)][SiW12O40]} 2-、3个配离子[Ni(2,2'-bipy)3]2 及2个抗衡离子OH- 构成,在化合物中存在着复杂的氢键作用.在2个阴离子{[Ni(2,2'-bipy)2(H2O)][SiW12O40]}2-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聚体,该二聚体进一步通过氢键形成链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稀土化合物[Nd(H2O)4(NO3)3]·(4,4'-bipy)2·H2O (bipy = 4,4'-联吡啶) (1) ,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 = 7.1190(5), b = 16.098(1), c = 24.734(1) (A), C20H26N7NdO14, Mr = 732.72, V = 2834.6(3) (A)3, Z = 4, Dc = 1.717 g/cm3, S = 1.201, μ(MoKα) = 1.910 mm-1, F(000) = 1468, R = 0.0449和wR = 0.0722.该化合物具有孤立结构特征,其中稀土原子具有扭曲的双帽四方反棱柱构型.该化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二维波浪层状结构.光致发光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发射强的紫色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