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IL-4、IL-18、TNF-α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检测39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IL-4、IL-18、TNF-α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IL-4、IL-18、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期(〈3 h,3~9 h,〉9~12 h,〉12~24 h,〉24~72 h)静脉血清IL-4、IL-18、TNF-α含量比较,〉12~24 h含量较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IL-4、IL-18、TNF-α参与了脑出血急性期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IL-4、IL-18、TNF-α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检测39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IL-4、IL-18、TNF-α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IL-4、IL-18、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期(<3 h,3~9 h,>9~12 h,>12~24 h,>24~72 h)静脉血清IL-4、IL-18、TNF-α含量比较,>12~24 h含量较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IL-4、IL-18、TNF-α参与了脑出血急性期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IL-8、CRP、TNF-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四川医学》2011,32(4):480-48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血清中IL-8、CRP、TNF-α的含量情况。方法取60例患者静脉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实验组),并与正常体检的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血清中IL-8、CRP、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IL-8、CRP、TNF-α含量均在发病后开始升高,其中IL-8 24h达到峰值后下降;CRP48h达峰值后下降;TNF-α24h达到高峰,24h、48h、72h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8、CRP、TNF-α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监测其浓度变化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及TNF-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78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出血后24h、72h、7d和14d时的血清MMP-9、IL-6、TNF-α水平,测量其相应时间的灶水肿体积,并与3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MMP-9和IL-6在发病24h内明显升高,72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7d后明显下降,14d接近正常水平。血清TNF-α在发病后24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24h、72h均明显升高(P〈0.01)。发病后24h、72h的血清MMP-9水平与IL-6、TNF-α、血肿体积、水肿体积、水肿比值、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MMP-9与灶水肿体积及病情严重相关,与相对水肿体积相关性更强; MMP-9、IL-6、TNF-α共同参与脑出血后灶周水肿形成,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者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放免法和ELISA法检测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出血后第1天及治疗后第2、7、14天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含量及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时微创术组的TNF-α、IL-6水平和CSS分值明显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抑制或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IL-6的急剧增加,对改善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及免疫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后血浆脂联素浓度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43例脑出血患者及30例对照组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入院后第1?2?3?5?7天的血浆脂联素浓度及入院时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后血浆脂联素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脑出血后,血浆脂联素浓度在6 h内明显升高,在24 h达高峰,持续2 d后逐渐下降?实验组血浆脂联素浓度?CRP?IL-6及TNF-α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浓度与炎症因子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脂联素呈动态变化过程,且可能与CRP?IL-6及TNF-α共同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ICH)患者血清和血肿液中 IL-4、IL-6、IL-8、IL-10的变化。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5组(发病时间≤6h、6h <发病时间≤12h、12h <发病时间≤24h、24h <发病时间≤72h、3d <发病时间≤7d),检测各组血清和血肿液中 IL-4、IL-6、IL-8、IL-10的含量以及出血量和水肿量;另选取21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其血清 IL-4、IL-6、IL-8、IL-10的含量作对照。结果:IL-4、IL-6、IL-8、IL-10在患者静脉血、血肿液中的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患者静脉血与血肿液中 IL-4、IL-6、IL-8、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6h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 IL-10浓度升高不明显外,IL-4、IL-6、IL-8浓度均明显升高;24h <发病时间≤72h 时,IL-4、IL-6、IL-8浓度与其他各时段比较,以及3d <发病时间≤7d时,IL-10浓度与其他各时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时段出血量和水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和水肿量均在发病时间≤6h至12h <发病时间≤24h 逐渐增大,12h <发病时间≤24h 达到峰值。结论:ICH 患者静脉血、血肿液中 IL-4、IL-6、IL-8浓度可以作为早期检测(≤6h)ICH 的指标,并可通过不同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判断 ICH 患者发病时间,且患者发病一周内周围脑组织出血量和水肿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白爱国 《中原医刊》2011,(19):43-44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出血量、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60例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观察比较脑出血患者在不同出血量(小、中、大量)时的含量变化,同时对出院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定,观察IL-6、IL-8及TNF—α含量水平对脑出血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脑出血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大量、中量组的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小量组(P〈0.05);大量组的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中量组(P〈0.05)。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越高,NDS越高。结论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的测定可能反映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预后及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采用非随机对照法,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运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为对照组,运用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MMP-9、GM-CSF水平及预后整体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高血肿清除率,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冲洗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Ⅰ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6h,39例)和Ⅱ组(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24h,31例),连续监测血肿冲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动态变化。结果Ⅰ组患者TNF-α、IL-1β含量达峰时间早。Ⅱ组患者TNF-α、IL-1β含量达峰时间较晚,且TNF-α、IL-1β水平更高。结论超早期的手术可降低血肿冲洗液中TNF-α、IL-1β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郑沛  张明伟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4):146-149
目的:观察开通玄府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将11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常规加祛风通窍方治疗,疗程均为21d。分别评估入院时和第21天两组的NIHSS评分、血肿量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8例和50例患者完成试验。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血肿量及血清MMP-9、IL-1β和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两组NIHSS评分、脑血肿量及血清IL-1β、TNF-α和MMP-9含量均明显低于同组入院时(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NIHSS评分、脑血肿量及血清IL-1β、TNF-α和MMP-9含量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开通玄府法可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血肿吸收,有抗炎和抗MMP-9活性。  相似文献   

12.
吴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95-96,98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血浆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人院的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临床资料,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6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24h内、72h、10d时血浆IL-6、TNF-α含量,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脑出血发生后24h内、72h、10d等不同时期血浆IL-6、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24h内、72h比较,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0d患者的IL-6、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②30mL以上组较10mL以上组显著升高(P〈0.05),但低于50mL以上组(P〈0.05);10mL以上组明显低于50mL以上组(P〈0.01);③IL-6、TNF-α含量越高NDS平均评分越高.提示脑出血患者IL-6、TNF-α含量越高,预后生活质量越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DS与TNF-α、IL-6呈正相关(13为1.247、1.180,均P〈0.05)。结论脑m血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出血量与其后的生活质量有关。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控制感染、减轻脑水肿,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车志豪  晓巧  俞文华  张祖勇  杜权 《浙江医学》2009,31(9):1220-1221,122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白介素-11(IL-1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3例,ELISA法检测血浆IL-11、sICAM-1和TNF-α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浆IL-11、TNF-α浓度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及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血浆sICAM-1浓度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下,血浆TNF-α浓度对脑出血后1周内死亡的预测价值大于血浆IL-11浓度。结论IL-11和TNF-α共同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陈昊  乔丽旻  周超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06-108,149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盲肠结扎穿刺(CLP)模型,研究地塞米松对炎症因子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变化以及大鼠生存率影响。方法 78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CLP手术组、地塞米松(DEX)0.1 mg/mL治疗组(DEX),并建立假手术组(Sham)。DEX治疗组在手术完成后立即给予对应剂量的地塞米松。动物成模在各对应时间点取材,检测各组生存率、肺干湿重系数(W/D),MMP-9及TNF-α、IL-6、IL-8血清水平。结果在使用DEX干预后大鼠生存率有所改善,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炎症介质均出现下降,24 h组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组IL-6、MMP-9及IL-8差异有统计学结果(P〈0.01)。12 h组DEX干预后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干预组W/D24 h组和48 h均高于CLP组。结论脓毒症早期小剂量使用地塞米松可以有效的改善脓毒症的预后。地塞米松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脓毒症预后,地塞米松对于脓毒症晚期炎症因子水平MMP-9及IL-8的调控作用可能较TNF-α等早期炎症因子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病例及血液标本120例,试验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 SA组),对照组。对照组为同期冠脉造影显示无明显局限性狭窄者。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测定MMP-9、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IL-1β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与AMI组、UAP组比较MMP-9、TNF-α、IL-6、IL-1β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P组与AMI组、UAP组比较MMP-9、TNF-α、IL-6、IL-1β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MI组和UAP组MMP-9与TNF-α、IL-6显著相关(r=0.37,0.42,P<0.05;r=0.45,0.51,P<0.05),与IL-1β呈弱相关性(r=0.236,0.259,P<0.05);而SAP组和对照组MMP-9与IL-6、IL-1β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增高,并伴有TNF-α、IL-6、IL-1β水平的增高,且血清MMP-9增高的水平与TNF-α、IL-6、IL-1β水平相关;MMP-9及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提示了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可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临床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高血压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微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14天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的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比较,治疗后第7天、14天微创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后第14天微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微创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清中hs—CRP、IL-6、TNF—α含量增加,表明其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微创血肿清除术有效降低hs—CRP、IL-6、TNF-α含量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IL-6、IL-8和TNF-α含量,并与34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3种因子有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塞患者恢复期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结论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IL-6、IL-8和TNF-α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IL-6、IL-8和TNF-α的测定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出血灶周围水肿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脑出血后7 d颅脑CT检查结果计算出血灶周围水肿体积分为A组(水肿体积<5 ml,27例)、B组(水肿体积5~10 ml,37例)、C组(水肿体积11~20 ml,30例)、D组(水肿体积>20 ml,26例),比较各组TNF-α、IL-6、ICAM-1、MMP-9水平,分析TNF-α、IL-6、ICAM-1、MMP-9水平与出血灶周围水肿相关性。结果:A组、B组、C组、D组患者TNF-α、IL-6、ICAM-1、MMP-9水平依次升高,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得出,TNF-α、IL-6、ICAM-1、MMP-9水平与脑出血灶周围水肿体积均呈正相关性。结论:TNF-α、IL-6、ICAM-1、MMP-9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灶周围水肿体积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CHF患者96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TNF-α及IL-6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血清MMP-9水平。对比两组血清TNF-α、MMP-9及IL-6水平及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等级血清TNF-α、MMP-9及IL-6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MMP-9、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等级血清TNF-α、MMP-9、IL-6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TNF-α、MMP-9及IL-6水平均低于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P<0.05)。结论血清TNF-α、MMP-9及IL-6水平与老年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老年CHF患者病情评估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65名血压正常者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将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他们进行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检测,观察两组人员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的平均值,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