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沙颍河流域河南段情况确定各地市水资源可利用量,基于数列的匹配度计算方法,对流域内10个地市2014—2018年水资源利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各地市用水量、水资源可利用量与GDP关联程度。结果表明:由于气候条件等因素差异,水资源可利用量差距较大,其中漯河市和周口市单位面积水资源可利用量较多;在研究年限内,各地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与用水量匹配情况差异较大;在时间维度上,各地市用水量与GDP匹配程度较好,而在空间维度上,开封市匹配情况最差,漯河等城市较好;各地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与GDP匹配情况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分析和精准量化地级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特征,选取水资源总量、用水量和人口、GDP、耕地面积等典型要素,提出同时运用基于基尼系数和基于数列的匹配度计算方法进行量化研究的思路,以沙颍河沿线10个地级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其2009—2018年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能够同时从整体时间/空间和单个地级市/时段的角度对水资源和经济社会两系统要素的匹配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各地级市时间基尼系数存在些许差异,但不同要素匹配程度基本一致且结果均较好;除水资源总量-GDP、用水量-GDP的时间匹配度呈现低—高—低的演进态势,其他要素的匹配度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空间基尼系数在时间尺度上变化幅度不大,但不同匹配要素之间差异显著;空间匹配度在时间上基本保持一致,部分地级市匹配结果较差,尤以郑州、南阳和驻马店的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水资源单一数量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需求。本文从水质水量耦合角度构建了量质平衡方程和针对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口数量与GDP规模为表征指标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利用人口空间展布的方法将社会经济指标拆分到水资源分区,用承载水平下的生活用水量与Ⅰ—Ⅲ类水资源可利用量平衡关系对结果进行试算检验,考虑了水质水量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双重约束,也反映了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动态变化特性。模型在沂河流域进行了应用,选用CODcr为污染物控制指标,分析计算了沂河流域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力,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计算结果可以评估和预测流域未来时期的水资源承载程度,为流域/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郑连生 《中国水利》2003,20(8):30-32
海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江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很突出。水利规划应体现水资源利用的多目标,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环境用水都应兼顾。生态环境用水量是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5.
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锋  王忠静  廖丽君  张铁林 《水利学报》2005,36(12):1457-1463
通过对干旱内陆河三级流域区绿洲发展与演化的历史实证分析,本文划分出干旱内陆河流域绿洲分布的2种典型模式:中游主导型和中下游主导型。在水资源禀赋及水资源利用方面,中下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高,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而中游主导型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较低,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中下游主导型的人均GDP和城市化率总体较低,而中游主导型的相对较高;在水资源产出效率方面,中下游主导型的单位用水的综合增加值总体较低,而中游主导型的相对较高。在详细对比了两种典型模式的各种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导致绿洲分布模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流域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必须调整不适宜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水资源产出效率,才能保持现有绿洲分布模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汤慧 《吉林水利》2021,(6):45-49
大连市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2014年大伙房水库输水应急入连工程的正式通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连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全域城市化发展的逐步深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探索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通过对大连市在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等六个主要方面的用水效率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主要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分析认为:大连市自2004年以来供用水量先是增长迅速再平缓波动,用水比重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用水效率工业节水和农业节水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生活节水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节水仍存在较大的潜力.建议采取两库连通多源保障、渠系改造水价改革、科技节水提高回用、加强执法强化宣传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江淮分水岭地区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油畜禽生产基地,但区域土壤不肥,易旱缺水。基于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现状,从"水环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出发,依据水资源支撑力、水资源压力、水资源承载调控力3个子系统在水资源承载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结构模型,用于对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在保障生态用水与生活用水前提下,当前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处于可载状态,但时空差异明显。时间尺度上,2005~2015年间,区域单位GDP综合用水量大幅减少,水资源所承载的经济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区域降水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年际变化较大,可承载的人口规模波动趋势明显。空间尺度上,各市间水资源可承载的经济总量与可承载的人口规模差异极大,可承载的经济总量上合肥最大,淮南最小;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上六安最大,淮南同样为最小,合肥次之。水资源承载潜力上六安巢湖滁州合肥淮南;在各市的水资源承载状态中,合肥在研究期内有4 a处于超载状态,超载范围在9.87%~31.46%,超载率最高年份为2008年,淮南各年均处于超载状态,平均超载率为59.79%,2010年超载率最高达70.18%,区域化水资源问题趋于严重。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与区域降水量大小显著相关,用水效率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调整可降低单位GDP综合用水量,大大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各市应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实际状况,提高用水效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江苏省13个地市2009-2013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各部门用水量、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员数为投入指标,以GDP总值和COD、氨氮排放量为产出指标计算各地市在不同时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水资源利用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相关性,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较高,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各地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科技进步指数、外商投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污染治理投资额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正的影响;人均水资源量、农业用水比重对水资源利用效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依据2009—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指标和水资源数据,通过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对人口、GDP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均衡性进行研究,并构建了水资源负载指数模型,分析了区域水资源开发程度。结果表明: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与水资源量、GDP与水资源量的匹配程度较低,基尼系数分别为0.520和0.651,属于高度不平均等级,且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通过泰尔指数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率较大,而区域内的人口、GDP与水资源匹配差距不突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负载指数为4.0,等级为Ⅲ级,开发利用程度为中等水平,各城市水资源负载差距悬殊,且呈逐年增加趋势,表现为经济总量大、人口密集、水资源条件相对不足的地区,开发利用程度高、潜力小;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且水资源空间不均衡性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陈芬 《浙江水利科技》2012,(3):18-19,22
从阐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本概念入手,用正算法计算椒江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了椒江流域地表水可利用总量及开发利用的程度。计算结果表明,椒江流域台州市域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3.82亿m3。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吉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及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状况,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熵权-VIKOR模型方法对2016~2021年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其变化趋势。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子系统协调程度,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R值波动较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水资源子系统表现稳定,生态环境子系统表现较好,社会经济子系统需优化;子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在提高,但仍需加强。此外,由障碍度分析得出综合耗水率、农田灌溉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第三产业GDP占总GDP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共6个指标为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本次研究采用了定量方法对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全面评价,识别了影响因素,对提升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柳河是松辽流域用水矛盾比较突出的河流之一,文中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结合柳河流域实际,分析计算柳河流域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整理现状供、用水量,分析柳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以流域为单元,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确定柳河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在控制地下水合理开采和保障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依据上一级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制定柳河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柳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控制流域地表水资源的耗损量,将流域地表水可分配水量分配到柳河流域各省(区),确定各省(区)地表水分配份额和主要控制断面下泄水量。通过实施水量分配方案,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潜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评价洪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是开展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进而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首要工作。本文认为流域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洪水调控利用能力的函数,对应任何洪水调控利用能力的洪水资源均可划分为可利用量和不可利用量两部分;采用极限分析理论,推理分析流域洪水资源现状利用潜力、理论利用潜力和流域洪水资源现状可利用量、理论可利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完善和统一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概念体系和评价方法。作为实例,评价了南四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利用潜力,得出现状和理论可利用量分别为16.29~18.08亿m3、20.50~21.55亿m3,现状和理论利用潜力分别为2.66~3.86亿m3和6.78~7.33亿m3,指出现状洪水资源利用的阈值空间和未来挖掘方向,对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黑河流域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文及水资源特征,是未来探究该流域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的重要科学依据。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黑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水文与水资源统计年鉴及观测数据,对其降水量、径流量、水资源量及用水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41.1 mm,降水相对变率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季、月降水量分布不均。2000—2009年流域内各水文站径流量均显著上升,其中扎马什克站多年平均径流增加量达0.38×108m3,且下游径流量高于上游。流域内水资源量和用水量也在2005—2018年明显改变,其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与用水量均明显上升且年增加量分别为0.04×108m3、0.46×108m3与0.35×108m3,但用水量在各行业分布不均,14年间流域内农田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达82.49%,直到近年来人为调控下才有所改观,其生态环境用水比例才得以从3.12%上升至5.05%并有持续...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方法等基础上,选择可操作性强且易于实施的综合指标评价法进行详细的研究,引入评价指标"水资源超载度C",以绰尔河流域作为实例,选取现状年和规划年,利用流域用水量、水资源可利用量等基本数据,论证分析其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现状年绰尔河流域水资源不超载,水资源仍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应调整用水结构,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规划年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超载,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跨流域调水是调整水资源空间分布,提高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生产力布局匹配程度的有效途径。借鉴经济学中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概念,提出采用水资源与耕地、GDP和人口3项匹配基尼系数指标来分析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的水资源空间匹配程度,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供跨流域调水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型,选取平水年份的2005年为例对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地市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差异明显:以高开发利用极不协调(5个城市)和低开发协调(6个城市)两个类型最为突出;其他地市基本以中度开发协调或基本协调为主。人均GDP最高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和淮南5市是高开发利用极不协调区;人均GDP低的阜阳、亳州和宿州3市正处在低开发协调区;另外处在低开发协调区的宣城、池州和黄山3市是人均水资源量在全省最高的3个区。进一步对比淮北与芜湖发现,两市水资源和人口数量相当,但协调度迥异,其GDP和用水量相差都在2~3倍。可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水差异是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比发现,协调度与社会经济干旱指标在度量水资源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结论基本吻合,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表现出更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石川河是渭河的重要支流。对石川河流域水资源分区、地表水、地下水、可利用量、供水基础设施、供用水量变化趋势及用水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流域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和7.9%,属资源性缺水流域;用水以农业用水为主,占比从1980年的85.4%降至2015年的72%;工业、城镇生活、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生态环境用水逐年增加,流域经济发展已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人均用水量高于渭河流域平均值的10.8%,单位GDP用水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2%,具有一定节水潜力。结果可为流域治理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成果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指标,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中明确地表水资源量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本文以嫩江流域重点河流为研究范围,采用“正算法”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重点分析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系统留用水量的概念,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结合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计算成果,计算了流域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及水资源总量可利用率方面对成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并提出可利用量计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厘清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的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为后续工程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探讨水资源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耦合带模相似度的投影决策法和基尼系数法, 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水资源生态安全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11—2019 年该区域水资源生态安全整 体上呈现良性发展态势,综合评价函数值由 0.463?1 增至 0.623?4。除东营外,各地市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压力子 系统指数较高,但由于积极的响应系统,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有一定改善。从空间维度来看,研究期内 14 个地市 的水资源生态安全状态总体上保持均衡,基尼系数稳定在 0.2 左右,但万元 GDP 用水量等指标的空间差异较为突 出。人类活动,尤其用水效率对水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日益凸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山东段受水区的水资源生 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