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治疗仍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旨在提高海绵窦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神经功能的残障率。方法:针对海绵窦外侧壁的显微解剖特点,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回顾性总结了9例海绵窦内肿瘤,经前外侧或外侧硬膜外入路,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开海绵窦外侧壁夹层,按神经走行方向切开,辨认肿瘤生长和颅神经的关系分块切除肿瘤。结果:9例海绵窦内肿瘤中,海绵状血管瘤1例,神经鞘瘤6例,脑膜瘤2例。全切除5例,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出现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6个月后新出现的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减轻2例.完全恢复1例。结论:明确的海绵窦区显微外科解剖概念.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海绵窦区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术中出血、术后残障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手术分为经蝶和经颅入路两种,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这与肿瘤的全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及双额底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经单鼻孔-蝶窦手术30例。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17例,分析手术经过、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9-36%(43/47),其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86.67%(26/30),经双额底人路组94.12%(16/17)。肿瘤未获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肿瘤复发.接受经双额底入路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或向蝶窦生长的患者。经双额底入路肿瘤全切率高.便于保护垂体柄,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或巨大型肿瘤.  相似文献   

3.
纵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纵裂人路切除鞍区大型或巨大型不同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36例呈浸润性生长的、大或巨大型的垂体腺瘤、脑膜瘤、颅咽管瘤、胶质瘤、皮样囊肿等不同性质的鞍区肿瘤采用经纵裂入路的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在36例中,依据术中显微镜下所见及术后CT或MRI复查结果.29例全切,5例次全切,2例大部切除.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前视力、视野损害者26例,24例术后当天开始好转,无变化或加重1例.其中有内分泌症状者,术前闭经、泌乳14例,术后泌乳停止13例,1例较术前减少.1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中接受随访12例,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10例,较术前明显下降2例.2例肿瘤复发,均行放射治疗.证明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纵裂入路是鞍区大型浸润性生长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儿童颅咽管瘤是好发于鞍区的良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选择适当的入路既可将肿瘤完整切除又能避免肿瘤周围重要的神经结构损伤,是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我们选择27例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7例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中的体会。结果:27例中肿瘤镜下全切22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2例。手术经额硬膜下入路18例,经翼点入路4例,经蝶入路切除3例,经半球间-纵裂入路2例。24例获随访2个月至5年,效果良好者21例,生活需照顾者2例,死亡1例,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垂体功能低下及尿崩。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颅咽管瘤,效果良好,额下入路能提供鞍上大颅咽管瘤手术切除良好的暴露。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手术经鼻入路较经口入路有较多优点,本文探讨直接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方法。方法:12例垂体肿瘤经CT扫描或MRI明确手术适应证后,手术均采取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全切10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视力、视野恢复7例,并发症主要有尿崩症2例和脑脊液漏1例,无鼻梁塌陷、上门齿麻木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单侧鼻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鼻腔结构损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颅内外沟通性肿瘤范围广泛,同时累及颅内、颅外多个结构。单一的手术入路常不能充分暴露肿瘤,手术难度很大。本文重点介绍颅一颌面联合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及要点。方法:对22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采用颅一颌面联合入路进行手术,其中21例一期行颅-颌面成型。(1)颅眶颧入路:即额颞开颅伴眶骨颧骨颧弓截骨术,用于14例颅眶颞下窝沟通性肿瘤。(2)颅前窝底结合鼻侧切入路:用于3例颅-眶-筛窦沟通性肿瘤及2例颅-筛、蝶窦-鼻腔沟通性肿瘤。(3)乳突-乳突后入路:用于切除2例同时累及乳突、外耳道、岩骨及颅内的肿瘤。(4)开颅结合上颌骨切除:用于1例晚期恶性肿瘤同时侵犯颅内、眶内、筛窦、蝶窦及上颌窦,局部用颞肌瓣添充并行植皮。结果:肿瘤全切18例,近全切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膜瘤12例,恶性脑膜瘤2例,神经鞘瘤2例。腺样囊性癌4例,胆脂瘤1例,低分化鳞癌1例。术后除1例外,余没有遗留明显的颅面畸形.复查增强颅MRI或CT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肿瘤残留病灶,术后行预防性放疗6例。随访3年,复发2例。结论:采用颅一颌面联合入路可以充分的显露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可基本做到影像学意义上的肿瘤全切.对恶性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颅咽管瘤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的结构,手术全切肿瘤往往比较困难。本研究探讨经纵裂经终板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纵裂经终板入路切除的14例颅咽管瘤的手术经过与疗效,重点讨论了手术入路技术、肿瘤切除技术和垂体柄的保护技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92.8%),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症状(6例)均较术前好转,术后出现的尿量增多与低钠血症持续3—35天,给予垂体后叶素和常效尿崩停(弥凝)均可控制。结论:经纵裂经终板入路是切除颅咽管瘤的有效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经筛窦蝶窦入路和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经颈入路切除咽旁侧颅底肿瘤;枕下经小脑幕入路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的处理;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脑胶质瘤放疗靶区确定的方法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6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6例患者,肿瘤全切55例,次全切8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病理检查,垂体瘤38例,颅咽管瘤16例,脑膜瘤12例;术后32例发生尿崩,18例出现低钠血症,3例高钠血症,无手术死亡病例。54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术前视力下降45例,术后视力恢复好转38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肿瘤残留11例,术后行1刀放疗6例,肿瘤复发3例,1例鞍区并发眶内脑膜瘤。结论在经翼点入路行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和局部显微解剖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肿瘤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经额下-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 2 6例经额下 -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全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 ,其中大型 3例 (11.5 % ) ,巨大型 2 3例 (88.5 % ) ,并与经蝶和经额入路进行比较。方法  2 6例均经 CT、MRI诊断 ,并经病理证实。做右侧额部骨瓣成形术 ,在鞍结节处将经额入路 (于额叶下方经鞍膈 )经蝶入路 (经蝶骨平板及蝶窦前壁 )融为一体。结果 术野显露清楚 ,肿瘤全切除率高 ,占 92 .3% (2 4/ 2 6 ) ,次全切除 2例占 7.7% (2 / 2 6 ) ,无死亡病例。结论 此入路适用巨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切除术 ,较单纯经额或蝶窦入路手术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