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HCV感染的献血者疾病进程和健康状况。方法 通过多项感染指标的监测,包括抗—HCV、HCV—RNA、ALT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等项目检查,分析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V—RNA定量、抗—HCV强度、ALT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HCV—RNA定量,抗—HCV强度,脚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等项目的分析,都是了解HCV感染者健康状况和监测疾病进程的合适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 HCV 感染的献血者疾病进程和健康状况。方法通过多项感染指标的监测,包括抗-HCV、HCV-RNA、ALT 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等项目检查,分析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V-RNA 定量、抗-HCV 强度、ALT 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HCV-RNA 定量,抗-HCV 强度,ALT 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等项目的分析,都是了解HCV 感染者健康状况和监测疾病进程的合适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论著摘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组于1993~1994年在我国四川、新疆和广东三省部分地区对20 280名献血者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调查,被调查者包括献全血者和献血浆者,均是第1次作抗HCV检测.因此,本组的调查资料可反映1993~1994年我国献血者中HCV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5.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此种感染可发展为肝硬变,随后出现腹水、脑病、静脉曲张出血和肝细胞癌等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极为重要。目前对HCV感染各方面的认识,包括病毒学、流行病学、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和药物治疗,已有很大进展。本文  相似文献   

6.
用ELISA法检测了92例肝细胞癌(HCC)及53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HCC组血清HBV—M及抗—HCV阳性率为87.O%和1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和3.8%(P均<0.05)。HCC组抗—HCV阳性病人中84.6%HBV—M阳性。提示:HBV是本地区引起HCC的主要病因,而HCV也可能是HCC的致病因素之一,但HCV单独致癌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协调HBV而起致癌作用。且不同地区HCV毒株致癌效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137例单采浆献血员HCV感染12~25年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测定和αFP检测,病毒学标志检测以及B型超声检查,其中,HCV RNA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抗-HCV和HBsA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该组HCV感染的慢性化率为70.99%,自然阴转率为29.01%.137例感染者目前几乎均无症状,总的ALT和/或AST异常率为37.40%,6例为中度,其余均为轻度,无重度.但B型超声检查发现,轻度者占57.72%,中度占38.21%,重度占4.07%.重度者距感染发生时间分别为13、14、21、25和25年.HCV RNA阳性组的ALT、AST和γ-GT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抗-HCV阳性组的ALT/AST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阴性组,抗-HCV滴度与HCV RNA水平的对数呈正相关(r=0.747,P<0.01).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感染者(78.69%比64.29%).结论:本组输血后HCV感染自然阴转率较高,慢性HCV感染表现隐匿,肝酶学检查指标大多轻到中度异常,不能充分反映疾病的严重度,B型超声检查在判断疾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12~25年后的肝硬化发生率约为4.07%.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8例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李荣显,王丽侠,戚彦娟,赵慧芬(呼和浩特铁路局中心医院)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院就近2年来对住院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丙肝抗体(抗-HCV)测定,测出8例阳性患者。临床情况观察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从19...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3~14年后病毒组织学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o HY  Wei L  Zhao JM  Sun DG  Guo F  Ma H  Fang JL  Shao J  Zhang LF  Sun Y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166-117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持续活动者的临床转归和肝脏组织学情况。方法5例因输血而感染丙型肝炎者,为女性,4例因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而感染丙型肝炎者,为男性,总共9例,所有感染者感染时间、感染途径清楚。采用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以及修正的Knodell评分对肝脏活检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超声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速率法,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HCVRNA定性检测采用RocheCobasHCV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HCVRNA定量采用BayerHCV分枝DNA(bDNA)试剂盒,HCVRNA基因型采用BayerLiPA基因型分析方法。结果(1)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共随访13~14年,其间于诊断时、1992、1995、1999、2003、2004年共检测6次ALT水平,均高于正常上限值(ULN)。(2)2004年检测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HCVRNA定性均为阳性,定量从3.57×108拷贝/L~7.21×109拷贝/L,大于2.00×109拷贝/L者5例。3例感染者为基因2型,其余6例为基因1b型。(3)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超声诊断为慢性炎症轻度者3例(3/9),占33.3%;中度6例(6/9),占66.7%;重度0例;脂肪肝1例(1/9),占11.1%。未发现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4)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HAI)分数为5~8.5分,纤维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亲肝性单股正链RNA病毒,1989年由Choo等首次从非甲、非乙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RNA中分离出来。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黄热病毒和鼠疫病毒相似,HCV作为一个独立基因,归类于黄热病毒家族(Flaviviridae)。目前,HCV被认为是非甲、非乙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常导致肝硬变和肝癌。近年来发现,HCV可侵犯许多组织,引起肝外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非何杰金氏(non-Hodgkin′s)B细胞淋巴瘤等。HCV与多种口腔疾病有关。本文就HCV与口腔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1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 消除不利的心理影响 ,改善医疗效果。方法 将 60例患者按进行心理护理和非心理护理分组对照 ,比较分析 ,所获数据经 χ2 检验。结果 心理护理组的有效率达 96.70 % ,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86.7% ,P <0 .0 5。结论 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缩短疗程 ,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珠海市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院90例1周岁内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完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婴儿作为监测对象,进行乙肝标志物血清学监测。结果:90例监测对象中,抗-HBs阳转率达96%;HBsAg携带率为4.44%;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0%;母亲HBsAg阴性婴儿的抗-HBs阳转率和GMT均低于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完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达到较高水平,母亲HBsAg携带状况是婴儿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ELLSA检测,对55例HBV感染者血清中的抗-HBcIgM随访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急性乙肝35例抗-HBcIgM的阳性率在入院时,6个月,12个月分别为100%(35/35),86%(31/36),及34%(6/18),提示抗-HBcIgM在6个月大都保持阳性,至12个月大部分消失;“无症状”携带者20例抗-HBcIgM阳性率在首检时,6个月,24个月都为100%(各为20/20,17/17,及10/10),提示“无症状”携带者的抗-HBcIgM很难自然消失,同时把抗-HBcIgM和HBsAg检测对比,提示HBsAg阴性不能排除急性乙肝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接近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并能长期复制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细胞模型.方法 用HCV阳性血清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 7721及胎肝细胞株L02,继续培养60d,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检测培养细胞及上清中正、负链HCV RNA。结果 HepG2、SMMC 772l在感染后第2-30d,L02在感染后第3-30d细胞中可以间断检出HCV正链RNA;3株细胞的细胞内HCV负链RNA均在感染后第3-30d可以间断检出,检出率与正链RNA接近。3株细胞以HepG2细胞中HCV RNA正、负链检出率较高,并在第3l—60d仍可间断检出,但复制程度逐渐减弱。3株细胞的培养上清中HCV正链RNA感染后也呈间断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内正链RNA基本一致。培养上清中均末检出HCV负链RNA。结论 HePG2、SMMC772l及L02细胞均对HCV易感,并能支持HCV长期复制。而HePG2细胞是较为理想的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F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F蛋白作为抗原,检测HCV感染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观察F抗体在国内HCV感染人群中的阳性率及其与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的F蛋白经亲和柱纯化后,包被微量滴定板,以ELISA法检测35份HCV感染者、8份非HCV感染的肝病患者及10份健康者的血清标本。结合患者疾病资料,统计学分析F抗体与HC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在35份HC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F抗体的阳性率为43%(15/35),对照组(8份非HCV肝病患者及10份健康者)血清中无一例F抗体阳性,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5)。但未发现F抗体阳性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血清HCV载量之间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F抗体在国内HCV感染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将有助于F蛋白的致病性研究,也对探讨F蛋白的功能及进一步将其作为HCV感染检测指标的研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的影响,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NISH)和链酶亲和素-生物素(SABC)法分别检测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的HCV-RNA及其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显示8例(40.0%)HCV患者的PBMC中的HCV-RNA呈阳性结果。HCV-RNA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主要位于胞浆中。HCV-R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CD+4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CD+8T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CD+4/CD+8比值下降;而HCV-RNA阳性组的CD+4T细胞比例则又低于阴性组,CD+8T细胞比例高于阴性组,CD+4/CD+8比值出现倒置(P<0.01)。两组的肝功能检查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HCV感染PBMC后引起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使CD+4和CD+8T细胞功能下降或不能很好地协调作用,从而成为HCV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HCV感染PBMC对肝脏炎症程度的影响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市售第二代抗HCVELISA试剂对一组供、受血者血清抗HCV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未经地方血站抗HCV筛选的献血员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8.57%,经筛选后为1.03%~5.24%,正常人群为1.98%,同期受血者为7.59%,抗HCV阳性与阴性献血者HCV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8%与20.0%。在9例接受抗HCV阳性血液的受血者中,1例患者受血前后抗HCV均为阳性,5例抗HCV及6例HCVRNA阳转,6例血清HCV感染标志阳转者中4例ALT明显较正常为高,其中3例因临床症状较重而再次住院治疗。研究还发现3例输血感染者所接受的血液中抗HCV呈低表达状态(采用ELISA检测,OD值0.22~0.39),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大量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进行高效的出院随访。方法:随访系统与医院内部信息系统进行集成,通过数据共享实现随访系统的信息自动录入,在随访时通过问卷自动识别风险患者,通过在线视频问诊实现患者与医生的及时沟通。结果:通过智能随访系统可有效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患者就医时长。结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随访系统可以提升出院患者的服务质量,然而部分中老年患者使用智能手机存在困难,如何对方案进行优化,覆盖更广范围的人群是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对于输血安全的霍要意义及必要性.方法:常规血液筛查合格的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溯抗HBc、抗HBc IgM,阳性标本用PCR检测HBV DNA,HBV DNA阳性者做抗HBc滴度检测.结果:2 700份血液筛查合格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检测到抗HBc阳性208份,阳性率7.70%,在抗HBc阳性血样中,HBV DNA检出率0.49%(1/208);检测到抗HBc IgM阳性血样13份,阳性率0.48% 在抗HBc IgM阳性血样中,HBV DNA检出率为15.4%(2,13).所有HBV DNA阳性血样的抗HBc滴度较高.结论: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血样有较高的传播HBV的风险,有必要在血液筛查中增加核心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20.
Hepatitis C is a long-term viral infection affecting the liver caused by the hepatitis C virus HCV. Hepatitis C can be silent for years before symptoms appear, and liver damage occurs. The hepatitis C virus is extremely infectious, which means that only a tiny amount of HCV can cause illness. Hepatitis C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with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because of the chronicity of the infection that leads to chronic liver disease, cirrhosis, an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