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利用絮凝法对胜利油田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处理,考察了两种絮凝剂A、B的使用浓度对悬浮物处理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复配絮凝剂A+B能有效脱除作业废液中的悬浮物,絮凝剂A的浓度与污水体系的pH值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复合絮凝剂对悬浮物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絮凝法对胜利油田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处理;考察了两种絮凝剂A、B的使用浓度对石油类处理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利用复配絮凝剂A+B处理作业废液中的石油类,不同作用条件下的处理效果波动较大,絮凝剂B的使用量、污水体系的pH值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复合絮凝剂对悬浮物处理的最优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3.
絮凝法处理油田作业废液技术研究(二)——石油类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絮凝法对胜利油田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处理;考察了两种絮凝剂A、B的使用浓度对石油类处理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利用复配絮凝剂A+B处理作业废液中的石油类,不同作用条件下的处理效果波动较大,絮凝剂B的使用量、污水体系的PH值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复合絮凝剂对悬浮物处理的最优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4.
Fenton试剂处理压裂废液氧化降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化学絮凝法对油井作业废液的处理过程中,絮凝剂对悬浮物与石油类的脱除效果随污水粘度增大而降低,利用Fenton试剂对污水中高分子添加荆进行氧化,可有效降低作业废液的粘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FeSO4浓度明显提高了Fenton试剂的氧化降粘处理能力。对氧化降粘的反应数据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降粘的反应级数为一级,拟合系数0.98以上。  相似文献   

5.
实验筛选出对悬浮物处理效果好的复配絮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将120 mL无机絮凝剂聚氯化铝(PAC)与4 mL有机絮凝剂阳离子A复配后对油田污水进行处理效果好,污水的透光率达93.2%,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油水井酸化作业返排液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井、注水井酸化作业返排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提出在井口就地处理就地回注的思路。对11口油井、注水井酸化返排液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沉降预分离-多功能处理系统-多级过滤工艺,优选了中和剂、氧化剂、絮凝剂和污泥浓缩剂,研制了撬装处理设备,现场实施15井次,处理后废液达到油田回注标准:pH值为6~8,含油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均低于10 mg/L,实现了就地回注。  相似文献   

7.
以稀土氯化物和结晶氯化铝为无机组分、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有机组分、过硫酸铵及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阳离子型稀土-铝高分子杂聚絮凝剂。利用FTIR,TG,SEM等方法分析了该絮凝剂的结构和固液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中无机与有机组分之间形成了离子键杂化结构,因此同时具有无机絮凝剂与有机絮凝剂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及团聚能力。对水基钻井液废液有很好的固液分离效果,加量为6 000 mg/L时,废液脱水率可达90%以上。钻井液废液经该絮凝剂处理后,所得液相呈中性,悬浮物含量极低,且KCl和NaCl的含量基本无变化,可循环用于钻井液配浆,实现液相零排放。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海上油田非酸性非氧化剂处理海水基钻井废液破乳和絮凝难的问题,合成了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 化铵(DB),并复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反相破乳剂OT和聚合氯化铝PAC得到了阳离子双子破乳絮凝剂, 评价了pH值、药剂加量和温度对于海水基废弃钻井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其破乳絮凝作用机理。海水基钻 井废液的矿化度高,油含量为753.01 mg/L,含悬浮物75000 mg/L,黏度(75 mPa·s)较大,Zeta 电位(-47.4 mV)绝 对值高,稳定性强。在室温(24℃)、pH=11、CPAM加量10 mg/L,PAC加量470 mg/L,OT 加量370 mg/L 的条件 下,处理后上层清液的油含量降至99.37 mg/L,悬浮物含量降至347.43 mg/L;Zeta 电位增至-20.1 mV,黏度降至 23.1 mPa·s。加入57 mg/L DB协同破乳剂、聚合氯化铝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破乳体系处理后,悬浮物含量 进一步降至25.8 mg/L,悬浮物去除率99.97%;油含量进一步降至24.5 mg/L,除油率96.7%;Zeta 电位增至-9.8 mV,黏度近一步降至14.9 mPa·s,破乳絮凝效果良好。处理后的上层清液对N80 钢片的腐蚀速率仅0.01 mm/a, 小于行业防腐蚀标准中的2.33 mm/a(60℃,一级海域,N80 钢材)。阳离子双子处理剂复配絮凝剂处理海水基钻 井废液的效果满足了排放、回注的国家标准和重复配浆的性能要求,达到了非酸、非氧化剂高效处理海水基钻井 废液的目的。图8参18  相似文献   

9.
2012年新建的红河油田钻井作业废液处理系统的处理量为3 600 m3/d,治理原则是单井回收、集中处理、达标回注、综合利用。其工艺流程借鉴了部分油田的生产实践经验,站场功能分区较为合理,主、次流程较分明,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善,其钻井作业废液的处理已达到了设计要求。处理前水质含油量≤1 000 mg/L,悬浮物含量≤4 000 mg/L;处理后水质含油量≤10 mg/L,悬浮物含量≤10 mg/L。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埕岛油田海域海水悬浮物含量高,颗粒粒径小的特点和油层对注入海水的处理要求,结合工艺处理流程,研究了混凝剂和絮凝剂,有效地降低了过滤设备的处理负荷,提高了净化效果,将悬浮物含量每升几百毫克的海水综合处理后达到了埕岛油田注入水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硫脱硝工艺,脱硫废水成分复杂、处理效果差、高氯含量无机絮凝剂腐蚀设备、高含量有机絮凝剂堵塞过滤器的问题,开发了一种不含氯离子的高效复合絮凝剂。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6.5~8.0,废水悬浮物浓度1000~5000 mg/L,水温45~60℃时,加注该絮凝剂300~500 mg/L后澄清池出水悬浮物数值小于60 mg/L,悬浮物去除率达98%以上,絮凝效果明显优于现用的PAM。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经该絮凝剂处理后,废水悬浮物含量从3000 mg/L以上降至20~60 mg/L,满足工艺指标要求,且对设备工艺无任何不良影响,现场使用方便环保。  相似文献   

12.
钻井污水絮凝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两次絮凝处理工艺对钻井污水进行了处理实验。探讨了絮凝剂种类及投加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借助显微照相、ζ电位、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探索了絮凝机理。研究表明:钻井污水经过两次絮凝处理可以使COD、悬浮物和色度等达到GB8978-1996标准要求;第一次处理絮凝机理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第二次处理絮凝机理可用“电中和”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东方1-1气田生产废液具有高稳定性、高含油量、高悬浮物含量等特点,原始生产废液无法达到海域排放标准;若采取回注的方式又会堵塞注水井地层,因此,需要对生产废液进行处理。室内研究通过对东方1-1气田生产废液进行分析,确定破乳之后絮凝的处理方式,并优选了破乳剂及净水剂的种类和加量。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破乳剂及净水剂处理之后的生产废液,其含油量可降低至9.1mg/L,悬浮物含量可以降低至5.7mg/L,能达到回注及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马寨油田注入水在井筒中结垢、水质波动大等问题,开展了马寨油田污水腐蚀与结垢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研究,确定了污水腐蚀与结垢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絮凝剂与除硫杀菌剂等对污水进行了处理.实验表明,当pH为7.5,无机絮凝剂加量为50 mg/L、有机絮凝剂加量为0.5 mg/L、除硫剂浓度为20 mg/L、加药时间间隔为30 s时,污水絮凝处理效果较好,此时硫、铁残留量分别降低到0.3和0.5 mg/L以下,悬浮物含量约3mg/L,透光率在93%以上,腐蚀速率为0.064 mm/a,结垢量为3.8 mg/L.  相似文献   

15.
以废酸和钙粉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酸聚合氯化铝复合型絮凝剂(PSAC),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聚铝(PAC)中铝含量、n(A1):n(Si)及复合熟化时间等因素对PSAC絮凝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A1):n(Si)=13:1,PAC中Al^3+含量(以Al2O3质量分数计)为9%,复合时间为1h时,研制的PSAC对低CODcr污水具有最佳处理效果,并具有较宽的pH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达到水质考核标准,针对延长油田某注水站滤后悬浮物固体含量、细菌含量超标等水质不达标的问题,通过开展室内实验,运用绝迹稀释法、静态挂片法、浊度分析法、正交试验法和极差分析法,优选了药剂种类和投加浓度,研究了加药时间间隔和加药次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评价了药剂之间的配伍性,确定出适合该站的水处理药剂配方。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7.5时,絮凝剂加量为100 mg/L,助凝剂加量为60 mg/L,间隔时间超过1 min,杀菌剂加量为20 mg/L,除氧剂加量为130 mg/L。处理后的水悬浮物含量降为4.2 mg/L,粒径中值为2.8μm,细菌降为2.5 mg/L,达到油田注入水标准。按照以上筛选出的各种水处理剂选型及浓度选择混合后,配伍性良好。该研究成果可为该站下一步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以及水处理药剂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种LH系列有机絮凝剂和2种无机絮凝剂进行絮凝效果比较,选出浓度50 mg/L有机絮凝剂LH-3和浓度40 mg/L无机絮凝剂聚氯化铝为单一絮凝剂最佳品种,处理后的污水透光率分别为85.4%和62.8%,将两者组成复配絮凝剂体系后,经絮凝处理后的污水透光率达到93.9%.考察了污水pH值、温度及沉降时间对复配絮凝剂体系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水pH值6~10、污水温度40~60℃及沉降时间较长条件下,经复配絮凝剂处理后污水的透光率最好.复配絮凝剂体系对孤东油田5口井的采出污水絮凝处理后透光率均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利用曼尼希(Mannich)反应制备了阳离子化丹宁絮凝剂.实验表明,影响阳离子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原料配比、pH值、水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室内研究表明,该絮凝剂与其他絮凝剂复配处理钻井废水,可以降低处理费用,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配合华北油田高效污水处理项目,研究了絮凝法对油田采出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油田水体的pH值不仅是影响结垢离子结垢的因素,还是影响水体中是否存在胶体、悬浮物大小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华北油田高矿化度特别是HCO3-含量高的水体在适宜的加药量和适宜的pH值条件下,经过絮凝及过滤处理后含油量、悬浮物能达到油田回注水A1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气田污水与油田污水混合处理后,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及设备造成腐蚀及外输水质不达标的问题,采用气浮预处理工艺对气田污水进行预处理后再与油田污水混合处理。通过优化气浮预处理工艺的加药浓度、气水比、回流比,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外输水质达标。优化结果表明,在有机絮凝剂加药浓度30 mg/L、回流比20%、气水比7%条件下,气浮处理气田水效果最佳,出水含油浓度为8.08 mg/L、悬浮物浓度为10.99 mg/L,达到预处理外输指标要求。气田污水气浮预处理系统投产后,有效改善了油田污水处理系统效果,含油污水站外输含油和悬浮物平均浓度为2.54 mg/L和3.19 mg/L,可满足污水站外输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