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共30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视神经管标本,观测下列参数.(1)视神经管的长度和视神经管各壁及硬膜鞘的厚度;(2)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颅冠状面的夹角;(3)视神经管及视神经在眶口、管中部、颅口的垂直径、横径,并计算其横截面积;(4)视神经管内侧壁的毗邻结构及视神经与颈内动脉、眼动脉的关系.结果: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最长,平均长度(11.61±1.58)mm;视神经管横截面积在眶口处最大,为(22.05±3.47)mm2;视神经横截面积在颅口处最大,为(10.62±2.34)mm2.结论:(1)视神经管眶口处对视神经的膜性束缚力最大;(2)当打开视神经管骨壁后,鞘膜切开应选择内侧壁内缘稍上方.  相似文献   

2.
腰5椎体和骶椎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设计适合人体第5腰椎和骶椎三维解剖形态的腰骶前路内固定器提供相关解剖数据.方法:使用量具对人体腰5椎体和骶椎的有关径线进行测量,得出并比较相关参数的平均值及标准差.结果:腰5椎体前高为(26.2±2.5)mm;其不同平面之弦长(LLC2~LLC5)分别为(36.2±1.0)mm、(35.8±1.2)mm、(36.9±0.9)mm、(37.1±1.3)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骶1椎体前高为(22.4±2.9)mm,其不同平面之弦长(SLC1~SLC5)分别为(36.2±1.5)mm、(38.2±0.9)mm、(38.8±0.9)mm、(38.7±1.5)mm、(39.0±1.4)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国人腰5椎体和骶椎的形态特点及相关参数,设计腰骶前路内固定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左肾静脉及其毗邻的局部解剖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21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左肾静脉长度,男(5.89±1.15)cm、女(4.84±0.47)cm;起始处外径,男(0.81±0.21)cm、女(0.88±0.15)cm;近下腔静脉处外径,男(0.93±0.19)cm、女(1.11±0.23)cm;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夹角,男(69.02±8.03)°、女(69.63±12.12)°;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的上缘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距离,男(0.10±0.14)cm,女(0.12±0.17)cm.结论:左肾静脉的相关解剖数据为胡桃夹综合征的病因、发病及临床治疗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下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下颌骨标本10例、新鲜下颌骨标本10例和成人全牙下颌骨标本20例,分别暴露出下颌管截面、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和下颌管与下颌后牙牙根.观察下颌管的形态、走行和下牙槽神经、血管的排列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下颌后牙牙根尖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结果:下颌管呈椭圆形,自磨牙牙根尖舌侧和前磨牙牙根尖颊侧的下方走行;下颌管内的下牙槽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上方.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的距离以第2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2磨牙、第1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下颌磨牙的远中根至下颌管的距离均较近中根近.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最短距离分别为(8.19±0.87) mm(左)和(8.29±0.88) mm(右)、(7.38±0.85) mm、(3.30±0.66) mm、(2.98±0.77) mm(左)和(2.92±0.75) mm(右)、(3.82±0.63) mm(左)和(3.86±0.64) mm(右).结论:下颌管的应用解剖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经乳突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具10%甲醛固定国人成年头颅标本上,逐层解剖,磨除乙状窦表面骨质,暴露乙状窦,统计高位颈静脉球、乳突导血管的出现率.测量乙状窦三处不同位置的宽度、深度以及与外耳道后上棘和后骨半规管的距离.结果:33.3%的标本存在高位颈静脉球,乳突导静脉的出现率为93.3%.乙状窦在横窦-乙状窦交点,乙状窦膝部及颈静脉球上部的左侧宽度分别为(10.37±2.04)mm、(10.64±2.02)mm及(9.67±2.03)mm,右侧宽度为(12.06±1.94)mm、(12.18±2.18)mm、(10.27±1.94)mm;左侧的深度为(6.30±1.84)mm、(5.52±1.55)mm、(5.59±2.65)mm,右侧的深度为(8.56±1.56)mm、(7.81±1.48)mm、(6.81±1.88)mm.乙状窦与外耳道后上棘的最近距离为(13.84±2.74)mm,与后骨半规管的最近距离(13.84±2.75)mm.结论:乙状窦解剖学变异较大,影响乙状窦前入路的应用,但对乙状窦后入路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前区器官与血管和神经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8例36侧成人头颈标本上解剖观测喉、气管颈部和甲状腺的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及分布。结果甲状腺左、右叶平均长度为48.9±8.8mm和49.9±7.9mm.锥状叶者8例,占44.4%;1例出现甲状腺最下动脉(出现率5.6%).2例出现甲状腺最下静脉(出现率11.1%);喉上动脉人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的前下方左侧为13.94±2.79mm,右侧为14.93±2.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上神经内支人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为11.78±3.44mm,右侧为12.26±2.66mm;喉下神经在甲状软骨下角后下人喉,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左侧5.34±1.61mm,右侧5.72±1.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应注意这一区域血管神经走行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制备方法。方法:利用5具经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标本,模拟临床手术,对髂骨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片;临床应用改良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6例。结果:应用改良方法完成5具10侧标本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制备。临床应用6例手术顺利移植骨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良法制备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术式安全、可靠,可避免损伤腹壁组织及股外侧皮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咽鼓管上隐窝(STR)对咽鼓管骨部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30耳)成人尸头标本和40耳成人颞骨干标本进行了临床解剖学研究,内容包括STR的解剖界限和大小、STR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STR的临床定位以及咽鼓管骨部的四壁结构等。结果:STR顶壁前后径为(5.28±0.64)mm、内外径为(5.73±0.57)mm、STR顶壁厚为(0.65±0.05)mm。通过STR的准确定位,采用经颅中窝直接开放STR的方法来实施咽鼓管骨部手术是可行的,且无需暴露以锤砧关节为主要内容的上鼓室,故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手术程序简单化、难度降低及听骨链损伤机会明显减少等优点。此外,STR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提示可经STR内壁行膝状神经节及其附近神经根减压。结论:STR对经颅中窝咽鼓管骨部手术和面神经减压手术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它近于膝关节的中心,具有膝关节屈伸和旋转运动轴的功能,但与前交叉韧带相比,由于其位置较深,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主观症状较少,故以往对后交叉韧带的重要作用研究不够。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后交叉韧带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对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的不断研究,对其损伤后的重建发挥了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基于此目的,本文对近年来后交叉韧带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腕部和足部韧带解剖学的比较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成人腕关节标本34侧,足标本24侧。解剖并观察腕部和足部韧带的起止、走行、毗邻。测量韧带长度、宽度和厚度。结合临床比较两部位韧带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同。结果:腕和足韧带可以分为三个系统:背侧韧带、掌侧(足底)韧带和骨间韧带。掌侧(足底)韧带强于背侧韧带,足部韧带强于腕韧带,且都出现了"V"字形韧带排列结构,起分解应力作用。结论:腕和足韧带的形态与功能互为作用,联系紧密。腕足修复重建手术应当以理解这些解剖学特点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乙状窦后入路的骨瓣设计进行改良研究,寻找一种安全、快速、有效、并发症少的骨瓣开颅技术。材料成人颅骨标本10例,福尔马林固定尸头标本15例,新鲜头颅标本3例。高速磨钻。电动开颅钻。照像器械:Sony S-75数码相机。Leica M500-N,Opton手术显微镜。方法确定横窦和乙状窦的交界内下缘(A点)和星点(枕乳缝和人字缝交叉点,S点)的解剖关系;乙状窦垂直部和水平部交汇处内下缘(B点)和枕乳缝乳突基底水平处(C点)的关系。测量A-S和B-C点的距离。在距星点内侧3cm处横窦的下缘钻孔M点,测量星点和枕外粗隆-星点连线的垂直距离。结果1.横窦和乙状窦交点的位于星点外下方,横断面上,平均距离为10.8±1.1mm。在矢状位方向,平均距离为3.5±0.7mm。且颅骨和头颅标本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乙状窦水平段和垂直段交点(B点)位于乳突基底水平枕乳缝点(C点)的外下方,在横断面上平均距离5.8±1.8mm。矢状位方向距离为8.4±0.8mm.头颅标本所测得的数据和颅骨的数据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3星点内侧3cm处横窦下缘(M点)和枕外粗隆-星点连线的垂直距离(M-P)左右存在差异,左侧1.2±0.3mm,右侧4.2±0.4mm.右侧高于左侧。结论行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时,取星点外下方、枕乳缝乳突基底外下方为钻孔点是安全、快速的方法;在横窦下方钻孔时要注意左右横窦高度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胸骨柄“U”形切除入路显露上胸椎的可行性。方法:观测35具经甲醛固定的尸体标本上胸椎(T1-4)椎体宽(a)/胸骨柄最窄处宽(b)(a/b);在50例脊柱颈胸段MRI片上,测量T4椎体下缘在胸骨柄上水平投影点至颈静脉切迹中点的距离(C)/胸骨柄长(d)(c/d)。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入路操作。结果:a/b均值为78%±7.9%,c/d均值为72%±14.7%,a/b、c/d均〈1。经胸骨柄“U”形开窗可显露T4椎体,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操作,能在直视下完成T1及以上椎体的手术操作。结论:经胸骨柄“U”形开窗可显露T4椎体并能充分满足T3及以上椎体前路手术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