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霞  朱美意 《农垦医学》2014,(4):300-305
目的: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就诊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2011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及神经外科收治的1 69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对其就诊时间以及与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h内的就诊率为41.12%,≥6h就诊率为62.89%,≥6h就诊率出血38.79%,缺血33.84%,平均就诊时间为13.4 h;知识的知晓性(值=0.003)、就诊率(值=0.008)、就诊方式(值=0.006)、有无高血压史及依从性(值=0.010)、疾病类型(值=0.037)、疾病严重程度(值=0.007)与及时就诊率相关;脑梗死患者男性发病(63.46%)明显多于女性(36.46%),脑出血患者男性(60.75%)发病例数多于女性(3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发病有明显的昼夜及季节规律;治疗后无变化早期就诊组为30.4%,高于延迟就诊组(21.5%);早期就诊组治疗后恶化率为10.9%,低于延迟就诊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显示就诊时间与预后有着显著相关性。结论:提高公众对此类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三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减轻残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时间段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按ADL指数评定,6小时内就诊者与其它时间段就诊者的积分统计差异显著。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与就诊时间的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研究2012年1至2013年6月100例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50例患者发病后≤6 h就诊,50例患者发病后6 h入院。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就诊时间,分析就诊时间与疾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就诊时间在起病后≤6 h和6 h的入院患者的预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进行出院1年后的随访,不良结局中死亡状况、复发率、再次入院率≤6 h发病入院的患者情况优于6 h发病入院的患者情况,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发病后能否及时就诊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患者的及时就诊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如果能得到及时就诊和超早期治疗 ,有望改善其预后。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缺血性脑卒中就诊上仍缺乏急症意识 ,使治疗延误而影响疗效。本文对我院 1996年 2月至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16 0例病人的就诊时间进行调查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 CT证实。均为首次发病 ,共 16 0例 ,其中男 98例 ,女 6 2例 ,年龄 45~ 76岁 ,平均年龄 6 4.6岁 ,农民 5 1例 ,工人 48例 ,知识分子 6 1例。1.2 方法 发病后按神经功能缺…  相似文献   

5.
张蓓  张红  刘琴  徐庆 《四川医学》2005,26(11):1239-1240
目的了解影响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早晚的因素。方法对214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自然条件、病情轻重、卒中知识和就诊时间等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就诊时间早晚的因素。结果72例(33.5%)患者早就诊。早就诊与用救护车(P〈0.05)、有卒中史(P〈0.05)和病情轻重(P〈0.05)有关。结论广泛开展卒中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增加早就诊患者人数,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治和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到就诊的时间间隔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13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起病至就诊时间间隔分为6组,即<1h、1~2h(不含)、2~6h(不含)、6~12h(不含)、12~24h(不含)、≥24h组,分析各组临床资料及预后数据。结果 起病1h内就诊人数占比较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比例12h内相对较高,12h后显著降低。住院期间结局,估测心肌梗死面积12h内高于12h后;心功能、MACE事件等、住院天数,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显示,各组5年总体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梗死起病后延迟就诊比例较高;各组住院期间和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临床较重的患者早期就诊改善了预后,而相对较轻的患者延迟就诊加重了预后。  相似文献   

7.
袁磊 《中国医学创新》2023,(10):120-12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收治的3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检查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32例和预后不良组9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预后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临床资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 C)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834、0.832、0.813、0.799)。结论: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时间、CRP、Cys 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就诊延迟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总结造成就诊延迟的因素。结果:送达医院模式、首次就诊地点、卒中形式及发病位置与医院的行程均为就诊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患者对急性脑卒中超早期诊治认识不够是其重要原因,加大急性脑卒中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可使危险因素大大降低,同时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异常变化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与临床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Sestrin2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依据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对卒中预警综合征(stroke warning syndrome, SW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SWS患者83例,根据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71例和预后不良组( mRS>2分)11例。记录患者基本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等资料,根据急诊血常规计算NLR值。采用Logistics 回归分析SW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NLR值对SW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SWS患者平均年龄59.1±13.11岁,65例患者明确新发脑梗死。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NLR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但血红蛋白水平较预后良好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ABCD2评分、是否溶栓及有无新发梗死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 1.463, 95%CI 1.154-1.856, P=0.002)和NLR值(OR 2.045, 95%CI 1.068-3.916, P=0.031)是SW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当诊断界值为2.82时,曲线下面积为0.753,NLR值对SWS患者预后不良诊断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81.9%。结论 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和NLR值与SWS患者预后不良独立相关,且NLR值对SWS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中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 MRI 检查是否伴有无症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与非无症状性脑梗死(非 SCI)组,其中 SCI 组62例,非 SCI 组73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生脑卒中2周及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对两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3年内复发率、死亡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SCI 组与非 SCI 组两周及3个月 VCIND、VD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3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所占比例仍较高。虽然非 SCI 组两周及三个月 VCIND 发生率较 SCI 组高,但 SCI 组两周及三个月显示出更高的 VD 趋势。与卒中后2周比较,非SCI 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显著改善,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 SCI 组与两周时比较,卒中后3个月 SCI 组总体认知功能及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无显著改善,无统计学意义。SCI 组不能抬起上肢、不能独立行走及3年内脑梗死复发率、3年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 SC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显示出更高的 VD 趋势,会进一步加重脑卒中患者认知的损害,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脑梗死复发率及死亡率。在临床上应重视对 SCI 的诊断,并使患者对 SCI的危害得到充分的认识,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在患者预后恢复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2例急性期缺血性的脑卒中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和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患者的BNP水平进行检测,并将50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NP水平为(732.72±631.38)pg/ml,高于健康者的(94.59±45.0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68,P0.001)。治疗1周后,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NP水平降至(493.29±318.53)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5,P=0.007)。死亡组患者的BNP水平为(1 496.46±712.84)pg/ml,高于好转组的(573.31±359.1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水平随患者病情的严重会升高,可作为预后的快速预测指标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后循环脑梗死(PCS)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29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PCS患者的人口学、入院NIHSS评分、血管危险因素等资料,随访3个月以了解患者预后,统计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常见的依次为高血压(83.7%)、高脂血症(56.6%)、吸烟(39.5%)及高血糖(39.5%)。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分别占4.65%、10.85%、23.26%、27.13%、24.81%、4.65%、3.88%和0.78%。多数患者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与3个月预后独立相关(OR=1.58,95%CI 1.28~1.96),而各血管危险因素均不与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结论 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无实质差异,对PCS患者进行干预时应注重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危险因素影响PCS的发生但不能决定患者的预后,不能仅依据危险因素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PCS)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29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PCS患者的人口学、入院NIHSS评分、血管危险因素等资料,随访3个月以了解患者预后,统计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常见的依次为高血压(83.7%)、高脂血症(56.6%)、吸烟(39.5%)及高血糖(39.5%)。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分别占4.65%、10.85%、23.26%、27.13%、24.81%、4.65%、3.88%和0.78%。多数患者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与3个月预后独立相关(OR=1.58,95%CI1.28~1.96),而各血管危险因素均不与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结论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无实质差异,对PCS患者进行干预时应注重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危险因素影响PCS的发生但不能决定患者的预后,不能仅依据危险因素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联合血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与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及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分析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评价ASPECT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Hcy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对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意识障碍、ASPECTS评分、D-二聚体、Hcy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面积梗死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 <0.05);NIHSS评分> 10分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 <0.05);有意识障碍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O^R=4.850(95% CI:1.831,12.824)]、NIHSS评分[O^R=5.546(95% CI:2.139,14.376)]、ASPECTS评分[O^R=0.567(95% CI:0.424,0.756)]、D-二聚体[O^R=21.802(95% CI:3.915,121.384)]、Hcy[O^R=1.454(95% CI:1.167,1.811)]是影响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Hcy呈负相关(rs =-0.718和-0.758,均P =0.000);ASPECTS评分、D-二聚体、Hcy联合预测预后的敏感性为75.00%(95% CI:0.563,0.879),特异性为89.02%(95% CI:0.797,0.946)。结论 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ASPECTS评分、血清D-二聚体、血清Hcy是影响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变化与ASPECTS评分关系密切,三者联合对预后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完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不伴感染症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应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于静脉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史(包括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心房颤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入院时NL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吸烟比例、有高血压史比例、有卒中史比例、有糖尿病史比例、有心房颤动史比例、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比例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年龄[比值比(OR)=1.044,95%置信区间(CI):1.009~1.082,P<0.05]、NIHSS评分(OR=6.966,95%CI:2.801~17.327,P<0.001)和NLR(OR=1.165,95%CI:1.018~1.333,P<0.001)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NLR评估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最佳界值为 3.3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5%、75.6%。结论 入院时NLR是不伴感染症状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患者90 d时电话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HR、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76例(69.09%),预后不佳34例(30.91%)。预后不佳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HR、NLR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4.125(95%CI:1.409,12.068)]、NIHSS评分[■=4.860(95%CI:1.662,14.218)]、高密度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