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文章简要地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推行里坊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内里坊出现的原因;阐述了邺北城与邺南城里坊的规模和构成特点,以及里坊内的居民生活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客观地探讨了里坊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堡城镇是堡寨聚落向“里坊制”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现存的多堡城镇聚落及其特点入手,分析中心城堡和一般城堡向里坊制城市的演变过程,指出堡发展的多样性、聚群性、再生性等特征,并比较多堡城镇与“里坊制”城市之间的联系,从而来探讨多堡城镇在“里坊制”城市发展脉络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里坊制"的建立、发展及背景,阐述了其松懈瓦解的过程,探讨了西方古代城市没有产生"里坊制"的原因,通过分析"里坊制"的出现与否,论述了中西方深层次的文化和思想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里坊制的形成及发展,分析了里坊制在唐宋时期的瓦解与改革,并研究了街巷制进入历史潮流的成因,指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进步是促使里坊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街巷制取代里坊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通过史料分析,揭示唐代市内已经出现居住功能。指出唐代的里坊制松动迹象并不只局限于坊内发生商品交易行为,还包括市本身出现的商业和居住功能复合现象。市内居住功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一变化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中的意义主要有三点:破坏了里坊制的市坊区分规划制度;突破了里坊制的居住组织原则;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从市向街道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任函 《南方建筑》2006,(1):123-125
本文从里坊与居住、街道、水系、商业与贸易几方面来对比分析洛阳新城中心区整体布局与隋唐东都洛阳城里坊制的异同之处,指出新城布局是优化了的里坊型制的抽象,它继承了井田方格网规划方法,且赋予了新时代的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古代都城的条坊制效仿自中国古代的里坊制。在由藤原京向平城京、长冈京和平安京三次迁都的过程中,条坊制度既有历史继承性,也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方法优化案例。本文从城市街坊和道路规划方法、条坊尺度.命名法、坊内分割方式以及宅地分配制度等方面,对于日本古代都城条坊制度的继承与革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日本古代都城的条坊制效仿自中国古代的里坊制.在由藤原京向平城京、长冈京和平安京三次迁都的过程中,条坊制度既有历史继承性,也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方法优化案例.本文从城市街坊和道路规划方法、条坊尺度、命名法、坊内分割方式以及宅地分配制度等方面,对于日本古代都城条坊制度的继承与革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伍国正  吴越 《华中建筑》2007,25(4):90-92
里坊、坊巷和街巷是中国古代城市的聚居形式.村落是农村聚落的简称,以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特征,发展过程中受到城市聚居形态的影响.文章以有关里坊制、坊巷制和街巷式的历史和文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湖南传统村落形态的分析,总结了街巷式村落形态的特点,从社会经济功能方面论述了村落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因子,文章最后指出了街巷式布局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艳  白旭 《云南建筑》2011,(1):52-54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发展都是空前的,但却是坊里制——这一严格管制市民的城市形态最为成熟的时期..通过考查坊里制城市形态形成、成熟到瓦解的过程,从唐代城市形态的历史延续、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等级制度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说明坊里制在唐朝存在甚至发展完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宁暕 《中外建筑》2012,(7):31-32
郡县制的出现,对于中国的城市建设起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从秦汉时期至今,中国的城镇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郡县制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它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概述了郡县制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了近现代城镇体系发展中期的作用,并试图对中国的郡县制新图景做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12.
首先选择《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相应提出本规划实施评估指标选取原则并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目标达成法,针对本规划的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城镇空间结构、城镇规模结构、城镇职能结构、城镇基础设施5个目标领域分别进行评估,并据此提出评估结论及后续规划修编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伟玉 《城市建筑》2014,(9):356-356
城市水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笔者结合当前城市生态水系规划的现状,对水系的多功能效应进行了探讨,以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避开老城另建新城的发展模式通常被认为能较好达到老城保护的目的,但实际一些城市依然无法摆脱老城活力衰退、形态瓦解的命运。本文通过中国典型古城洛阳老城从清代至今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和演化研究,分析城市核心功能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发展活力的影响机制,认为承担合理的城市发展功能对老城的保护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东 《重庆建筑》2006,(1):74-76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市水灾害日益严重和水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根据各国开发新型的给排水系统的经验,从增加地面渗透能力和建立蓄水设施,提高城市对雨、洪的调节能力入手,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实现提高渗透能力以补充地下水,实现蓄水—中水利用设施相结合,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力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龙海奎  白锋  任祺 《城市勘测》2014,(3):121-123
以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试验段控制网建设为重点,综合考虑1号线控制网建设,从试验段和1号线区域的地形、不同投影面的选择、投影变形等方面出发,采用大地测量技术,利用已有控制点资料,进行区域每公里综合变形值计算分析。同时考虑与已有重合控制点坐标值对比,提出合适的试验段控制网坐标系。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验证,建立了与1号线控制统筹考虑,满足施工需要,和城市坐标系建立了联系的轨道交通试验段控制网坐标系。  相似文献   

17.
余杨钦 《福建建筑》2012,(4):117-11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建设范围延伸至城市边缘区域,这些道路沿线区域规划资料、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建设条件等与城区道路有很大的区别,本文结合福州市三环路东北段道路工程排水设计,对城市边缘区域道路排水设计做些介绍和探索,愿与同行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欣  林芃 《城市勘测》2015,(5):139-141
测绘技术装备是测绘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信息化测绘技术装备体系建设是建成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基础和保障。本文从城市测绘的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主体构成,从生产系统、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信息化测绘技术装备体系建设思路,为形成符合信息化测绘要求、功能齐备、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测绘技术装备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完善绿化系统规划 维护城市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大田 《规划师》2003,19(7):82-8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局限于市区范围内的相对独立的绿化系统规划被打破,亟需构筑广域绿化系统,强化与自然生态的平衡,扩展城市绿化空间,完善建设项目的绿化引导制度及手段,从而使绿化系统为良好城市环境的形成提供充分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