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方法:21例行双套管充分引流、控制脓胸、防治呼吸衰竭、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4例行二次开胸手术清理脓腔及置管引流,1例二次开胸手术切除原吻合口后于颈部重新吻合;7例放置带膜钛-镍记忆合金食管支架,其中3例为二次开胸清理置管引流手术同时置入带膜食管支架。结果:治愈21例,术后住院时间26~73天,其中3例二次开胸清理置管引流结合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患者于术后26~28天痊愈出院。病死5例,死因均为感染未控制导致呼吸衰竭、中毒性休克。结论:合理选择和改进治疗方法能提高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积极二次开胸清理置管引流结合食管带膜支架置入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和寻求减少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病死率的措施,10年来143例食管贲门癌手术中,近5年由于加强围手术期治疗,严格选择病例和重视手术操作,对食管胸中段以上癌肿手术选择胸内整段食管切除,在颈部食管胃吻合,比较前5年手术病例,吻合口瘘发生率由15.8%下降至4.5%,吻合口瘘的病死率亦有下降趋势。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治疗,重视手术操作,选择颈部吻合是减少食管  相似文献   

4.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及胸胃瘘6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对5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早期及时胸腔冲洗引流及胃肠减压,高位空肠造瘘.后期用过氧化氢溶液或10%甲醛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果:5例均治愈.结论: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应早期胸腔充分引流冲洗,及时胃肠减压和行高位空肠造瘘,后期采用过氧化氢溶液或10%甲醛胸膜腔内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科峰  徐志飞  吴彬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719-719,72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所发生的10例胸内吻合口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急诊行二次手术,余8例采用保守治疗.9例患者治愈,死亡1例.结论 食管癌术后出现骤起高热、心率增快、胸痛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可能,口服美蓝能确诊.一旦确诊,积极采取二次手术或保守治疗,注意胸腔充分引流及适当冲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8.
9.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12例诊治毛家模周东升(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外科上海201200)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般均行保守治疗,治疗周期长,死亡率居高不下。本文对我院1986~1996年经治的12例吻合口瘘进行了总结分析,着...  相似文献   

10.
徐毅春  秦昶 《实用医技》2007,14(34):4735-4735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治愈率。方法:总结回顾分析25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瘘的保守治疗过程,以及前后期的不同治疗方法。结果:治疗25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2例,前、后期的疗效明显不同。结论:四管法保守治疗可提高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3月间实施的276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生胃排空障碍8例,发生率2.9%(8/276)。7例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7-10天,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为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第7天,二次手术解除梗阻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迷走神经切断及胃解剖位置的变化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X线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临床上须鉴别功能性亦或机械性因素所致的胃排空障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一般行保守治疗,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2.
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总结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90~2006年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进行比较,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624例患者为甲组,1999年1月~2006年12月的1 300例患者为乙组。结果全组患者总的肿瘤切除率为92.67%,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切除率分别为93.75%和89.02%,其中甲、乙两组患者的切除率分别为90.54%和93.69%;总的围术期死亡率为1.46%,甲、乙两组分别为2.56%和0.85%;总的胸内吻合口瘘和胸胃瘘的发生率为2.23%,甲、乙两组分别为3.80%和1.55%;总的5年生存率为23.64%,其中食管癌为26.35%,贲门癌为18.47%。结论食管、贲门癌总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手术适应证已明显拓宽,机械吻合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瘫的诊断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瘫(gastroparesis)是以胃滞留、胃排空延迟为主要征象,而胃流出道没有机械性梗阻,肠道功能正常的一功能性疾病,其病因有糖尿病、自发性、胸腹部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又称胃潴留、胃轻瘫、胃瘫综合征等。术后胃瘫因其治疗困难、治疗周期长,越来越受外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陈旭  李晓雷  曹安强 《西部医学》2010,22(8):1428-1429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诱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3070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胸胃排空障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发生胸胃排空障碍35例,发生率1.14%,其中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9例(均再次手术治疗),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26例。治愈34例(97.14%),死亡1例。结论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是鉴别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和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重要方法 ,对术后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应采取手术治疗,而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采取保守治疗多能好转。  相似文献   

16.
宫心明  李志强  韩孔启  宋超  梁吉振  汪强 《吉林医学》2012,33(28):6131-6132
目的:总结管型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对36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使用WGW-B型一次性管型吻合器进行食管胃(或空肠)吻合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发生吻合口狭窄5例(1.36%);吻合口出血3例(0.81%);胃食管返流3例(0.81%)。结论: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管型吻合器的应用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且可靠、安全、省时,能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金新天  佟倜 《吉林医学》2007,28(3):304-305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食管、贲门癌术后5年内吻合口瘘病人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人死亡。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3~13d,病情多较危重,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包括积极手术介入可明显缩短病程,显著降低吻合口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国产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4 1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使用WGW弯管形吻合器行机械吻合。结果 无手术死亡 ,吻合失败 9例 ,发生并发症 2 6例 ,吻合口瘘发生率 0 75 % ,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4 83%。结论 机械吻合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熟练掌握国产吻合器的使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炜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84-885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为临床处理该类急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临床资料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29~78岁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病例行保守治疗止血后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腺癌19例,粘液癌12例,未分化癌5例。经保守治疗止血后限期手术25例;急诊手术11例,痊愈34例,死亡2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胃癌合并急性出血患者确诊后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18例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27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其中18例术后发生胸胃排空障碍,分析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 18例患者中,12例系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后好转;6例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其中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4例经再次开胸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 胸胃排空障碍是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功能性和机械性两种,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和部分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用保守治疗可以好转,多数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需再次行开胸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