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立德树人并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液压传动与控制”这门重要的专业课开展融合思政教育、工程案例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元教学改革十分必要。首先,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液压传动与控制”的课程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合思政教育的案例教学法,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工程动画与视频素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并通过教学流程详细阐明了该教学法,达到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专业课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课程思政,实现思想政治课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但现有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很难反映专业课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机械制图与CAD"为例,在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探讨了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形式和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认为:应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思政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职业观、人生观等价值引领;应制定以教师、学生、督导、企业为评价主体的多元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推进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专业课思政教学实施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机械设计基础是高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分析了当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总结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对课程各部分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剖析,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工程图学》作为机械类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乃至职业发展提供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课程教育的困境,探索了课程思政育人途径,并提供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反馈.为其他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开展课程思政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课程思政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增加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通过有效利用课前课后等第二课堂时间,以及期末考试、在线评价等教学管理评价手段等,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合点,对思政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针对数控技术的专业课教学中多重专业知识而少思政教育的问题,以《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课为例,对高职、数控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设计与实施,发挥各类课程教学的协同效应,培养有正确"三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普式教学方式,重构“森林植物”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政要素,针对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遵循讲课三步走规律,通过讲故事、讲理论、讲信仰的方式,有效融入课程思政。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专科学历学生,结合信息化、送教上门、返乡拓展研究等方式,提升他们的“森林植物”课程运用与思想意识,发挥“森林植物”课程生态文明建设与守护的思政内涵。  相似文献   

8.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教学。通过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用心用爱用情课程思政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强化思政内涵,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价值选择能力,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9.
涂琴 《液压与气动》2022,(10):122-131
受制造业从业人员流失,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广泛且技术更新较快,高职更偏重知识应用等因素影响,《液压与气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迫在眉睫。因此,从机电类专业的特点出发将“培养具有大国情怀与生活担当的智能装备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课程思政目标,从专业知识的背景元素、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3个层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涵盖大国工程、工业应用、生活应用等3个角度的课程思政案例库。采用“在需处引、在用中融、在分析中通”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以及“从情入理、由理及思、情思互通”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秉持“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的理念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知识学习、技能传授与价值观塑造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0.
沈伟  沈超  钱炜 《液压与气动》2021,(6):135-141
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发展对专业课程教学就德才兼备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探索流体传动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以《流体力学及液压气动技术》课程为代表,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尝试与经验,提出“1+5”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机制,助力提升流体传动技术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双高计划”建设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以产教融合为特色手段的建设与实施过程。课程建设中,从课程团队建设、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建设3方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通过工程师与教师以及企业项目与教学资源的转换,实现了3方面的高质量建设。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育高水平创新型设计技术人才,采用以混合式课堂为主导,以项目化教学为引领,以课程思政为辅助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学生竞赛结果与企业评价验证了该课程达到了懂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引入在教学成本、教学效率及学习灵活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为例,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背景下,以“培养家国情怀,构筑工匠精神”为课程改革目标,挖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建立混合教学学习资源库,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对现阶段自动化高等教育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载体的课程思政的育人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以高职专业课程《发电厂电气设备及运行》为例,探讨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着重对思政课程的内容、实施手段和实施效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教学在项目化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三全育人,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林院校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和体系架构,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介绍了体系课程的改革方法,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构建了计算机通识课程与课程思政多元化融合的立体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思政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以《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为依托探索了包含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素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法律法规四个方面人文素养和工程素养的培养方法,对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思考与设计,并提出了学生人文素养和工程素养的考核评价方式,为实现新形式下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有效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疫情期间,“教”与“学”行为的时空分离导致了线上课程难以科学合理的考核。鉴于此,本文以《汽车运用工程》线上课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基于制定的教学步骤,通过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评价内容、确立评价主体和制定评价标准等手段,提出了一种针对该课程的多元化考核方法。该方法能够从学生参与度、综合成绩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准确、公平、客观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直升机结构与系统》课程为研究载体,对课程进行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会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定位;组建教学团队对教学的重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进行整理,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施.教学成果表明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学生可以达成素质目标.并且对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达成有促进作用,也会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刘成娟 《机电技术》2020,(1):109-113
新时期如何对学生的全过程育人、全维度育人、全员育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机维护与运用"课程为例,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元素提炼、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手段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技能竞赛比拼和开展第二课堂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和改革探索,培养适应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确立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对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了分解,最后介绍了该课程的半开卷考试改革和具有“四化”特征的学业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及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工科类高校专业课教学效果进行探索与研究,数年的实践证明,以上数种途径与措施,对提高工科类高校专业课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能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